[科技×愛×12則奇思妙想]『我先前提過,當前很多紮實的科學技術起源都是科幻。一九五○年十一月的美國雜誌《驚奇科幻小說》(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裡,有一則故事〈從業利器〉(Tools of the Trade),作者虛構出一種「分子噴霧」(molecular spray)。 ... 但有個虛構的東西比它更古早,出現在《聖經》創世紀。3D印刷憑數位影像來印製具體的東西。上帝說,「以我們的形象造人吧」,接著對一團塵土分子混合物呼氣賦予生命。這不正是3D印刷嗎?』
『即使在夫妻簽署分居協議(Deed of Separation)之後,在法律上,拜倫仍可指定教養女兒的方式。他連番洋洋灑灑去信指示,最重要的是女兒絕不能被詩帶壞。 這正中安娜貝爾的下懷。安娜貝爾下半輩子最不想再沾染到拜倫那種詩人習性。安娜貝爾的數學造詣頗高,平日嗜好是玩玩數學。她完全不希望女兒承襲父親的詩心,所以請數學家教來為愛達上課,以稀釋拜倫血統的遺毒。拜倫被罵「瘋子、壞人、一認識他便禍害加身」,不是沒有原因的。 ...
拜倫原本以為太太會生「貴子」,生女兒令他失望。只怪他英年早逝,沒能見到女兒長大成為數學天才。愛達的數學家教之一奧古斯塔斯.德摩根(Augustus De Morgan)擔心,愛達本性纖弱,讀太多數學,身心恐怕不勝負荷。反過來說,他也認定愛達資質過人,能俾倪他教過的所有學生(男生)。他也曾寫信告知愛達的母親說,愛達可望成為「具創見的數學研究者,或許能臻至一流水準」。』
...
但有個虛構的東西比它更古早,出現在《聖經》創世紀。3D印刷憑數位影像來印製具體的東西。上帝說,「以我們的形象造人吧」,接著對一團塵土分子混合物呼氣賦予生命。這不正是3D印刷嗎?』
溫特森屬於不看簡介直接買的作家。散文集得以看見另一面、但依然是擅說故事的她。看她把科技講得鮮活透徹,再次感悟優秀作家其中條件是興趣廣泛。
讀嘛讀嘛
科技商管閱讀馬拉松
但溫特森不打算只回看過去,她以文學和女性的角度去剖析現在科技的問題,以及人類應該擺脫自我意識過剩的缺點,去擁抱與AI共生的世界。
一位作家支持AI,看似詭異,但她的觀點超越人類皮囊的限制,就像她從第一篇將應有歷史位置還給本人的愛達.洛芙萊斯,第一位想像出電腦功能與程式的人(也是女性),所夢想的又高又遠。
懷有電腦科學是男性領域的刻板印象的人,這是一位值得去了解的女性(事實上這本書也分析了這個錯誤印象的由來)。
「宇宙萬物。」實在太高遠了。』
...
訓練AI的過程和愛達將近兩百年前設想的一模一樣(妹子有夠讚!)。人類程式設計師找來一大堆既有的音樂素材,拚命餵程式吃,好讓程式從中分析韻律、節拍、和弦進程、歌聲、長度、變奏等等,從中找出模式,然後由人工譜曲者設定參數,例如輕快歌、溫婉抒情曲,再憑創意修一修程式吐出來的樂章。』
不過性愛機器人一章更讓我想起凱特.李斯特的《性的奇妙歷史》,她也是專注於女性的作家,她在書裡回顧女性與性的聯繫如何被扭曲污名化,用理據來梳理一個更具人性的性歷史。儘管兩本書談的不同,但經由聯想發現之前讀得的知識在另一處有所呼應,也是一種奇妙體驗。
(也推大家讀讀這本)
這正中安娜貝爾的下懷。安娜貝爾下半輩子最不想再沾染到拜倫那種詩人習性。安娜貝爾的數學造詣頗高,平日嗜好是玩玩數學。她完全不希望女兒承襲父親的詩心,所以請數學家教來為愛達上課,以稀釋拜倫血統的遺毒。拜倫被罵「瘋子、壞人、一認識他便禍害加身」,不是沒有原因的。
...
甚至在入土以後,也照樣要多次提出實力證明。』
你我能重新掌控自己嗎?』
一群對任何人都不負責的人,不應得到任何人的信任。』
.
算式能依你「想」看什麼消息,找同一類型的消息塞給你看。所謂的「編輯嚴選」是由你個人點擊、按讚的內容來判定。算式看你懂哪門子小知識,看你個人有哪些偏見,然後多找一些類似的內容,一而再、再而三餵你吃,好讓置身回音谷裡的你再點擊,再按讚。眾家各派的意見全消失了,世界觀也愈縮愈窄,內容受箝制。當然不是受制於新聞檢查制度,那是獨裁政權的套路。表面上全是你個人的抉擇,別無他人干預,你只受微乎其微的影響。全是為了體貼你。』
一、認知自由權
二、精神隱私權
三、精神健全權(免受劫腦之威脅)
四、心理連貫權
我特別對第四項感興趣,因為心理連貫權暗示著,無論是摘除或植入,神經科技都將引人議論,也許會對人構成威脅,甚至會變成一種新酷刑(你不乖,就等著被降級/被發瘋/被換線路吧)。』
人們爭先恐後想上《戀愛島》(Love Island)這樣的監視實境秀,他見了一定更瞠目結舌。』
有了自體式Wi-Fi,我們可能返老還童,變成備受呵護、吃得飽、安安心心、有人關愛,好玩的東西多得是,免費的東西也多多,大事全交給別人去決定。
決策者一定是人類嗎?沒理由相信一定是人。』
《殺戒》的雷雲的概念?
相似處不外乎基本概念:俗世不是我的家。我只是個過客。我的自身/靈魂和肉體不是一體。人死後,生命會變成另一種形式。』
...
《德古拉》用盡了機器時代的神奇發明——火車、蒸汽輪船、電報系統、運輸物流、室內照明、日報、郵政業務,也書寫速度的神奇。德古拉伯爵之所以聳人聽聞是因為他代表一體的兩面:既活在代表過去農奴圍繞的中世紀古堡,位於未開化的喀爾巴阡山脈(Carpathian),抵達英國後也變成摩登時期的狡詐心機男。』
...
在那遙遠的未來裡,人已不再是機能強化後的超人類,而是一個個藉由多種基體(substrate)來運作的智慧個體,也可藉生物學上的肉體來運作——八成不會再披臭皮囊吧,除非將來出現以復古為主題的假日(「我們來看古人如何過生活:喝得爛醉,吐了一地,然後昏倒之類的」)。』
這句太好笑了我要存下來。
...
務實一點的原因是,按摩棒是個很單純的東西。男娃娃重三十五公斤,長著一根不會動的假陽具,使用起來很累贅,一點也不好玩。男人玩這種娃娃,體位能千變萬化,女人呢?女人只能坐在他身上,不然要常拉著他扭來扭去。何況,只靠性器官交合的話,多數女人無法性高潮。相信女人非陽具無法高潮的是男人。女人明白事實並非如此。』
...
情趣娃娃不是笑吟吟的機器人,不會陪小孩玩,不會教小孩寫程式,不會在工廠和你並肩作業,不會跟外婆作伴,不是動作像愛犬的機器寵物。
以上機器之所以和情趣娃娃不同,關鍵在於情趣娃娃的功能和外觀全依照男人眼中的刻板印象,全造得纖瘦、光滑無皺紋,全強調女人外形的美感,然後又灌程式,讓她的舉止徹底逆轉,和女權運動一直努力的方向背道而馳,再度變得不自主,不平等,柔弱無力,又淪為商品,只是個性感、乖順的伴,全為男人存在。
娃娃圈子喜歡把自己刻劃成大膽挑戰傳統,而實際上,娃娃圈子強化再強化性別歧視,把歧視膨脹到最壓迫、最缺乏想像力的極致。』
...
交談是很重要的互動。心理治療的另一種名稱是交談療法。開口講話能影響到思想、想法、思考模式。害羞的兒童,極內向兒童、有譜系障礙的兒童、難以和人溝通的兒童,或只想找人或物講講話的兒童,生活中多了一個好像在聽話的3D物體,對他們都有好處。「好像在聽話」的說法正不正確,我甚至不清楚。人不是常想找個懷有同情心的人發牢騷嗎?對方吐心事、發洩怨氣時,我們多半左耳進右耳出,這我們大家都清楚。心不在,無所謂。人在就好。』
其中有七千五百人是女性員工。
...
這群女員工有的擅長下棋,有的精通外語,有的玩交叉拼字遊戲一把罩,有的是數學精,另外也有許多來自各行各業,受訓上班。她們用的早期運算機器盤踞整個大房間,機器裡的閥門嗡嗡響,線路吱吱叫。她們教彼此如何設定、重設機器。毛病百出的機器一出錯,她們也能自行修復。女員工一邊摸清運算機的複雜性和怪毛病,一邊不斷更新本職技巧。
...
...
女人的故事不單靠女人來講。男人也該誠實面對自己的性別偏見,好讓女人能好好寫程式。』
然而,未來終究還是被歐威爾料中了。
極權統治的必要條件,全在一九八○年代打好了根基。我指的必要條件當中,第一條是雷根/柴契爾帶動的新自由主義經濟革命,高呼一份過火的意識型態:一切都可以、也應該民營化。
第二條件是能改變大局的電腦科技。
...
我們自願接受的監控是獨裁者夢寐以求的境界,是獨裁者難以實施的規定。而我們卻心甘情願任人監控,連注意都沒注意到,只為了連結和「共享」。』
心理學的行為論都講得頭頭是道,溫特森涵蓋的領域真的廣闊。
內心世界的特質當中,自主性是最重要的一個。我是為自己做這件事,因為我喜歡這麼做。
...
每次我們做好一件事,內心世界就因此受到滋潤。做好一件事不只是把事情做完,重要的是獲得個人的滿足,和有沒有做完或有無獎賞,毫無關聯。』
永無休止的廣告能受規範。
一舉一動不再被允許金錢化。
連接所有人真的只是讓人們互通訊息。
新消息全是真誠的真消息,沒被扭曲,也不瑣碎。
仇恨言論不再被稱為自由言論。
大科技大力鼓勵用戶對地球負責。減少消費。出遠門時選用資源最低的管道。尋找一套真正分享的集體解決方案,善用數據來截長補短,來檢查身體,來分散風險,來打擊不平等,善用網路世界來教育,而不是用網路來散布謊言假象和陰謀論、任白人優越論囂張。』
...
我鼓吹內心世界,是因為內心世界有待培養。以大自然和文化來灌溉——這是地球人的兩大棟樑,是人類和這顆行星的連線。再灌溉以人類創造的文明、光輝的藝術、建築、科學、哲學。人類開創內心和外在世界,需要生活在這兩個世界中,因為我們天生就是混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