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h. P. 屎面魚
把想自首/自殺的人用責任拉回來,是某種日本人特有的情節嗎?
以下Gquuuuuux雜亂心得
VRh. P. 屎面魚
老宅/任何領域的老粉在看新作品時,常常使用的省力技巧是認符號來理解劇情。彩蛋是一種,角色設定是一種,轉折用情節也是一種。Gqu因為篇幅過少,極度依賴各方面的符號來拉著觀眾的理解。優點是這種壓縮式的做法可以用難以理解的密度塞劇情推速度。缺點是沒有鑰匙的觀眾根本不可能投入。
VRh. P. 屎面魚
作為沒有真正看過初鋼的宅,雖然梗知道的不少,手上沒有這些梗後面的情感鑰匙,過程就變成奇觀觀賞。對作品本身的看法在拋除這些彩蛋後其實蠻差的。I don’t care about most of them after 12 episodes.
VRh. P. 屎面魚
最大問題還是篇幅。製作組都是大師級老手,在這極度壓縮的篇幅內,幾個新角色最基本的角色發展都塞進去了,但也只做到這裡,解釋了他們的情感與行動動機,但作為角色可愛的地方基本沒有
VRh. P. 屎面魚
Gqu最奇特的是連情節都用這種壓縮手法,放棄塞不進的鋪陳,只留所有關鍵轉折,在篇幅之下製作組做得很高明。但下一個問題就是:這些轉折有夠老套。
VRh. P. 屎面魚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事關人類感情的東西百萬年來改變不多,市面上所有編劇書都可以給出差異不大的情節轉折參考。但是Gqu的轉折仍是充滿年代感(我不是在說夏亞拉拉這些)。所有青少年都按照90s的思路行動,Side 6也按照上世紀的模式運作。這些非UC相關細節上的老套讓非UC相關角色運作模式都顯得很隨便。也許第四集退役駕駛拋家棄子重溫戰鬥快感就鋪陳了整部的精神內核:義無反顧的懷舊。
VRh. P. 屎面魚
於是整部只有反省戰時所為並依照自己的體悟安排未來行動的UC小角色夏利安有合格到優秀等級的角色arc,其他人都是標本版的切片,彩蛋的切片,慣性的切片。
VRh. P. 屎面魚
最近跟一個搞爵士樂bass的朋友聊天時聊到,爵士即興時他會思考一首曲子如果用減法來處理,減到什麼程度觀眾還能意識到這是那首曲子,又到什麼程度是絕對不能再減的絕對內核。Gqu的主角群塑造應該是一個角色發展的絕對骨架了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