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Jun 24, 2025 4:02 PM
4
─《看不見的國家》
說實在組織文字跟想法的能力實在大不如前,本來剛看完有打一篇還是作罷,隔了一個禮拜決定還是整理一些想法好了。
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Jun 24, 2025 4:06 PM
Tue, Jun 24, 2025 4:30 PM
我會推薦這部的主要原因是它總結小英八年的種種,而我自己認為這是台灣人相對有個最大公約數的八年。那幾年的世界趨勢,有個本片可能沒有篇幅顧及的是社群網站的發展,且當時真正讓大家想像一個可能充分討論的公民社會。
但到現在,反而是專制極權國家反過來運用科技力去監控、或演算法打造的回聲室泡泡,網路時代的輿論發展真的是蠻讓人長嘆的。
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Jun 24, 2025 4:09 PM
在「最大公約數」這個前提,其實本片也就蠻美國人觀點─這是我觀影結束當下有點欲言又止的原因。例如幾個這幾天在跟朋友網友討論到的:陳水扁時代在本片幾乎消失、或是對蔣經國的政權「和平」轉移描述的細節太少等等。熟悉台灣史或有關心台灣政治的都會覺得可惜。
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Jun 24, 2025 4:15 PM
幾乎沒有陳前總統的篇幅,我自己的解讀是在當時全球化趨勢的情況下,美國整體的方針是傾向用經濟紅利讓中國轉型為民主政體,所以阿扁的急獨路線可能不會是美國人喜歡或關心的。>這邊倒也不是說導演支持與否,而是因為以美國人視角很難審斷阿扁的內政上的成績、那就只剩下外交上急獨的印象了。
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Jun 24, 2025 4:22 PM
Tue, Jun 24, 2025 4:29 PM
我自己觀影途中馬上有注意到的是沒有提及蔣經國「和平」政權轉移的細節。另外對蔣經國願意和平轉移政權的分析也闕如:主流詮釋會認為蔣是在民族自決浪潮下,不得不做出政權轉移的。不知為何馬上讓我想到當時蔡英文在去蔣經國七海園區致詞時,很多比較本土派的學者有不少微詞。只能說這是把握「中華民國台灣」最大公約數不得不做出的篇幅調整吧。
───
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Jun 24, 2025 4:37 PM
Tue, Jun 24, 2025 4:38 PM
那現在回頭看看我會推薦的原因。這部有抓起來的幾個主要軸線中,首先是女性政治人物躍上歷史舞台,進而稍稍聊到性別議題&公民社會。這點可直接從本片的採訪人選有菊姐、美琴...甚至本片的開場就是吳沛憶,她本身的從政歷程我覺得就是很好的公民社會發展的證言。然後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有點太過放大裴洛西訪台的意義XD
乒砰乓(阿乓)
@a471082
Tue, Jun 24, 2025 4:43 PM
─待補
載入新的回覆
說實在組織文字跟想法的能力實在大不如前,本來剛看完有打一篇還是作罷,隔了一個禮拜決定還是整理一些想法好了。
但到現在,反而是專制極權國家反過來運用科技力去監控、或演算法打造的回聲室泡泡,網路時代的輿論發展真的是蠻讓人長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