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
思考比貼標籤困難——也更值得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太習慣「快速判斷」:老人容易受騙、年輕人不信權威、誰誰誰又被假消息洗腦……但每一次輕易貼標籤的背後,其實是一次放棄深思的機會。

不可否認,長輩對訊息轟炸的反應較慢。但真要說,資訊也沒多到分秒必爭,判斷也沒急到不能思考。問題從來不是「老人不會分辨假訊息」,而是我們整個社會根本還沒學會怎麼辨識資訊、建立認知結構。
資訊氾濫早在造字那刻就已開始;真正危險的從來不是謠言存在,而是我們習慣用標籤代替理解,讓複雜變成簡化,把不熟悉的歸為「無可救藥」。
Reco
我出生那年,台灣剛退出聯合國。從家人、鄰里、廟祝、老師、醫生到報紙廣播,版本眾多、真偽參半。西螺草藥、偏方祕訣,舊謠言換個平台繼續流傳。到了今天,連年輕人也有人說「未來是騙局」「AI不能信」「維基是陰謀」。不查證,不思辨,只因「我不信」便覺得別人不該信。
貼上「別人容易受騙」的標籤,是一種懶惰的思維。一旦貼上,就可不必理解、不用對話、不需反省。只要遠離,就能心安理得。
但如果我們真想擺脫混亂,就得反過來承認:資訊識讀是一種能力,值得也需要訓練。而這與年齡無關,與背景無涉。
與其譏諷受騙,不如教會分辨;與其畫線分群,不如共建媒體素養。因為我們都知道——思考永遠比貼標籤困難,但也更值得。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