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殊。
讀點書

掰噗~
是嗎?


殊。
終於把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看完了

殊。
涵蓋的內容太過廣泛,跟GPT討了一些分析來看才比較有看懂整個故事的感覺

殊。
不知為何看著安娜走向毀滅、這種宿命的悲劇 讓我想起咆嘯山莊的凱瑟琳...都是由於各種時代背景 身分地位的因素,導致無論走哪條路都會通往不幸的悲劇人物

殊。
至於哪一種結局更悲劇就比較見仁見智了

殊。
在托爾斯泰的描寫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當時女性的憐憫與同情,雖說描寫的都是各種不幸,卻也感受到了他的溫柔,有好幾段都讓人很吃驚,居然可以把不同處境的女性心理都描寫得如此細膩

殊。
列文這條線也蠻神奇的,好幾度都以為托爾斯泰想批判不管政治只想保全自身、躲在自己小世界裡的人,常常有種他對列文頗苛刻的感受

殊。
但知道列文是托爾斯泰用來投射自身的腳色之後就可以理解了,可以感覺得出來他也是對自己相當不留情的那種類型,看不順眼自己、常常挑自己毛病,花很多時間思考所有一切乃至於整個人生的意義,最後在無止盡的思考領悟了,人生就是這樣不斷的思考與掙扎,這個過程就是意義,每一件行動每一次思考都是意義

殊。
最終接納自己、接受這樣的人生,也得到了平靜

殊。
完全是安娜的極端反面,安娜始終無法找到自處的方式,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他這樣的個性與際遇,注定了不為人世所容,注定了要獲得平靜只有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