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12:34 PM
Mon, Jun 23, 2025 2:58 PM
3
吳謝宇弒母案
看了兩天關於這個案子的始末
也看了對岸的武志红老師的分析
覺得講得還不錯
巨嬰國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12:36 PM
Mon, Jun 23, 2025 12:36 PM
武老師提到一個蠻關鍵的訊息
就是整個中國在他看來,幾乎沒有完成跟“母親”分化的議題
個人認為母親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母親
而是整個文化的共生絞殺關係非常緊密
彈幕裡有一句“巨嬰國”雖然是調侃,但蠻貼切的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12:46 PM
Mon, Jun 23, 2025 1:02 PM
先聊聊什麼是「分化」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叛逆,尤其是青春期
其實是孩子在試圖獨立成長的一種嘗試
所以他會做出看似毫無道理的“對抗”
父母講的一切都是錯的,都是需要重新解構再重建的
這個認定“錯”的動作,並不是真的有誰是對的或錯的
而是青少年為了獨立,他一定要否定父母
來區分我跟他們是不同的,我有我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
也就是所謂「心理上的弒母或弒父」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12:51 PM
Mon, Jun 23, 2025 2:10 PM
接著他會重新開始尋找自我認同的典範。
是該認同母親?還是認同父親?還是認同師長?同學?偶像明星?作家?漫畫角色?...來作為建構自我、世界觀、價值觀等等的材料。這個時期所建構起來的認同,會對他日後的人格塑造產生很大影響。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12:56 PM
從父母的身邊分化出去是很重要的一個轉變,有足夠的自我認同和價值判斷,才能幫助一個個體獨立且成熟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在華人的“集體文化”下,這樣的獨立分化幾乎等同不存在。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12:57 PM
(先出門買貓砂再回來碼字)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1:50 PM
在吳謝宇案中,母親掌控著兒子,兒子的本我被壓抑,而作為三角關係中、唯一能制衡母子之間關係的父親又驟逝,於是兒子只好採取極端手段,去完成他的自我分化——殺掉自己的親生母親。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1:57 PM
Mon, Jun 23, 2025 1:57 PM
在殺死母親後,他也對母親的親戚展開了報復,因為母親的親戚對他所認同的父親並不積極友善。
在法庭上的證詞中可以看到,吳謝宇在講到父親的時候是有流露真情實感的,他哭了,但說到母親,他只是說母親很完美,世界上沒有這麼“好”的媽媽,就像他自己的同學們形容吳謝宇那樣。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03 PM
Mon, Jun 23, 2025 2:11 PM
吳謝宇說,他感覺自己活著就是一個僕人、一個機器人。
吳謝宇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GRE成績全世界排名前5%,人緣好,會說話,他身旁的親戚好友沒有一個認為他是會殺人的人。但就是這樣“完美”的好學生,殺了自己的母親。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05 PM
Mon, Jun 23, 2025 2:11 PM
吳謝宇在殺死母親後拿著她的提款卡領出一筆錢,跟周遭的人也借了一筆錢,這些錢全部被他拿去嫖娼跟買彩票,揮霍完了以後,白天就去當家教,晚上當酒吧男模。而且他還有辦法自律健身...就這樣躲了三四年,反偵察意識極高...。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09 PM
Mon, Jun 23, 2025 2:09 PM
這邊可以看到在超我將本我全面壓制後的反彈力道有多大,從來沒有反抗過母親,一直到大學都還是保持每天至少跟媽媽一通電話,每天行程不是讀書就是社交的吳謝宇,在母親死後完全“變”了個人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16 PM
在華人的世界裡面,會看到非常多類似的案例。
早期移民到海外的華人家庭中,我至少就看到兩起真實案件是「子女持槍殺掉自己父母」的,而他們的家庭背景不約而同的都是虎爸虎媽,父母至高無上,用「這是為了你好」的名義掌控子女人生的模型。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18 PM
個人認為華人家庭在美國的衝突反而會更加激化,因為這跟美國的社會文化不相容,你會發現你在外面所學的東西,跟你家裡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時候,矛盾就會更明顯。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25 PM
很有趣的一點是,看到不少大陸網友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定要分化。
我會試著用自己認知理解去解釋為什麼。
一個人在事實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個體不被當成個體看待的時候,一定會產生痛苦:「我明明有自己的思想,卻要被周遭的社會、父母等給抹去自己的聲音。」你只能成為提線木偶般的存在,你只能是你父母的延伸、你領導的延伸、社會的延伸,你是他的工具和手腳,不能自己操控自己的人生和走向。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33 PM
這就是所謂的共生絞殺。
媽媽失去兒女就覺得無法獨立存活,所以她要盡其所能地抹殺兒子的獨立人格和思想,這種共生關係放到社會中也是一樣,老闆不准員工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老師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等等。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35 PM
那為什麼媽媽會離不開兒女呢?因為兒女是她滿足自我的工具,有點像人類開始用AI外包情緒一樣,媽媽也是這樣把自我滿足的部分外包給子女,讓他們去實現自己的願望。一旦子女離開,相當於她自我價值的部分也會跟著離去,所以她不允許有這樣的情況。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36 PM
當整個社會都依附著另一個人而存活時,會發生什麼事?...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37 PM
剛剛才發現原來《巨嬰國》就是武志红老師寫的書,蠻想拜讀的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47 PM
巨嬰之國?專訪武志紅:大多數中國人還在找媽媽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51 PM
Mon, Jun 23, 2025 2:51 PM
「在中國,你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個體?用存在主義的說法是,我選擇,我自由,我存在。必須作為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
但在我們的國家裏,大家都被要求「聽話」。在家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社會上聽領導的話、聽政府的話。從古至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我們是按照別人的意志來活的,我們的生命力沒有得到錘鍊,這就意味着人不可能成熟。」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53 PM
「在我看來,中國媽媽的撫養質量遠遠不如歐美國家的,現實中中國媽媽情緒化,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圍着自己的情緒轉。」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2:54 PM
「神學家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說,當我們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而是按照外部的規則來生活,就導致了荒原。如果你一個人是這樣,就導致了你一個人的荒原,如果整個社會是這樣,整個社會是處於荒原之中。」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3:00 PM
「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如果你意識到你想成為一個成熟的個體,就必須伸展自己的聲音,按照你自己的感覺來做選擇。說白了,就是成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才能走向成熟。」
願光🌕Secretbox
@secretbox06
Mon, Jun 23, 2025 3:05 PM
Mon, Jun 23, 2025 3:06 PM
武志红:90%的中国成年人都是“巨婴”
載入新的回覆
看了兩天關於這個案子的始末
也看了對岸的武志红老師的分析
覺得講得還不錯
巨嬰國
就是整個中國在他看來,幾乎沒有完成跟“母親”分化的議題
個人認為母親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母親
而是整個文化的共生絞殺關係非常緊密
彈幕裡有一句“巨嬰國”雖然是調侃,但蠻貼切的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叛逆,尤其是青春期
其實是孩子在試圖獨立成長的一種嘗試
所以他會做出看似毫無道理的“對抗”
父母講的一切都是錯的,都是需要重新解構再重建的
這個認定“錯”的動作,並不是真的有誰是對的或錯的
而是青少年為了獨立,他一定要否定父母
來區分我跟他們是不同的,我有我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
也就是所謂「心理上的弒母或弒父」
是該認同母親?還是認同父親?還是認同師長?同學?偶像明星?作家?漫畫角色?...來作為建構自我、世界觀、價值觀等等的材料。這個時期所建構起來的認同,會對他日後的人格塑造產生很大影響。
在法庭上的證詞中可以看到,吳謝宇在講到父親的時候是有流露真情實感的,他哭了,但說到母親,他只是說母親很完美,世界上沒有這麼“好”的媽媽,就像他自己的同學們形容吳謝宇那樣。
吳謝宇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GRE成績全世界排名前5%,人緣好,會說話,他身旁的親戚好友沒有一個認為他是會殺人的人。但就是這樣“完美”的好學生,殺了自己的母親。
早期移民到海外的華人家庭中,我至少就看到兩起真實案件是「子女持槍殺掉自己父母」的,而他們的家庭背景不約而同的都是虎爸虎媽,父母至高無上,用「這是為了你好」的名義掌控子女人生的模型。
我會試著用自己認知理解去解釋為什麼。
一個人在事實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個體不被當成個體看待的時候,一定會產生痛苦:「我明明有自己的思想,卻要被周遭的社會、父母等給抹去自己的聲音。」你只能成為提線木偶般的存在,你只能是你父母的延伸、你領導的延伸、社會的延伸,你是他的工具和手腳,不能自己操控自己的人生和走向。
媽媽失去兒女就覺得無法獨立存活,所以她要盡其所能地抹殺兒子的獨立人格和思想,這種共生關係放到社會中也是一樣,老闆不准員工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老師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等等。
但在我們的國家裏,大家都被要求「聽話」。在家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社會上聽領導的話、聽政府的話。從古至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我們是按照別人的意志來活的,我們的生命力沒有得到錘鍊,這就意味着人不可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