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語冰
@graphon
Sun, Jun 22, 2025 8:04 AM
Sun, Jun 22, 2025 9:46 AM
1
心理衛生
最近有個很紅的媽媽自稱虎媽系媽媽,說小孩「約定好」要100分而且少一分打一下,這樣對小孩的發展很不好,我不是要說什麼人權啊尊嚴啊什麼的,我要說的是你會把小孩變成一個怕犯錯的人。
因為你在意的不是題目類型、難易度、為什麼錯⋯你在意的是100分,小孩久了會變成不太敢踏出舒適圈但是很在意要有滿分的人,她原本可以追求更高的成就,但因為會犯錯,所以退回來追求有把握的東西,講直接一點,小孩的發展會被限制,除非這位虎媽不在意就算了。
我也是經歷過這種,父母看到成績臉色就很難看的成長過程,我後來發現,在大學之後可以試誤、追求體驗的階段會因為怕失敗就退而求其次。
我覺得25歲之前,我被家庭影響比較大(我覺得我這個階段基本算是很重視家人的人),這時候我可以很深刻感覺到父母對失敗的容忍度很小。
夏蟲語冰
@graphon
Sun, Jun 22, 2025 8:19 AM
Sun, Jun 22, 2025 9:23 AM
不確定是不是跟他們兩個都是公務人員有關係,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不會因為我去挑戰難的事情感到「有參與、有挑戰的心很重要」而是我去挑戰的過程中受到挫折,會感到非常焦慮。像是我如果去參加科展,沒有拿獎,同期間課業也有被影響,他們會非常強調我做了一件徒勞無功又有傷害的事情。從小感覺得到的教育是「答應」父母的東西不能有減少,才能追求我要的東西,久了我也有發現,我有時候要阻止自己下意識去選「簡單但是會有漂亮成績」的事情,有自覺自己已經開始有想要降低難度減少失敗、拿好成績的想法。
我覺得我在高中到大學階段變成一方面想挑戰難的、新奇的東西,一方面又怕失敗這種很矛盾又壓力很大的性格。這個性格大概到我出社會跟家裡的關係雪崩式斷掉才結束,至於怎麼雪崩式斷掉我之後再講。
夏蟲語冰
@graphon
Sun, Jun 22, 2025 8:23 AM
Sun, Jun 22, 2025 9:48 AM
我為什麼很常說被家裡影響主要是25歲之前,是因為這段時間我確確實實都是用家裡的錢在唸書,我原本一度想去念軍校直接跟家裡斷掉,國高中有些事情我媽真的太讓我火大,後來坦白說學測成績比我預期好,那成績真的不去唸那校系我會遺憾。
一方面跟父母價值觀不合,一方面用他們的錢唸書,還是會覺得照顧家人的感受很合理。所以到25歲去實習第一次拿到實質的薪水之前,很難忽略家裡那套價值觀。
但我現在回去看真的覺得,很多事情因為怕失敗過度緊張,其實減少很多去體驗的機會,像是我之前有提出說想休學去打工換宿或是休學去參與比較長期的志工活動等等的,當時我覺得自己身心狀態都不太適合待在學校,但可能換個環境不見得不好。
我父母聽到之後講得很負面,我也蠻怕失敗的,就覺得好像算了。但到了我出社會之後,回去看我當時被講一講就放棄的舉動,蠻愚蠢的。
夏蟲語冰
@graphon
Sun, Jun 22, 2025 9:00 AM
Sun, Jun 22, 2025 9:26 AM
我記得有個臨界點是25歲當時研究所休學了,想出去打工換宿當志工什麼的都被否定之後,我打算去我學長的工作單位實習,我覺得這風險已經太小了吧!就是去寫程式、領薪水、兩個月就會結束、然後裡面好幾個員工是我大三做專題那間實驗室的人。
沒想到我的父母反應是誇大我做這件事情會多麼不順利。
他們當時的安排是,已經(未經我同意)在高雄幫我報考一個國營職缺,他們覺得我唸到要休學,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畢業了,這種時候要認命選一個他們顧得到到工作地點、做一件他們覺得體面又不會太累的工作。我覺得他們預設很多很奇怪的劇本,但其實我現在回去看覺得休學一學期上綱到「研究所已經沒有辦法畢業了」「不要離開家鄉」「只能勝任國營單位的工作」等等的,我感受到很失控的焦慮感。
最後我還是一個人跑去我學長公司工作,然後會去學校復學,一路上其實也沒怎樣。
夏蟲語冰
@graphon
Sun, Jun 22, 2025 9:22 AM
Sun, Jun 22, 2025 9:27 AM
我記得那份實習是很普通上班族,就是我學長的主管會叫我寫個程式、幫他改原本的程式之類的,然後他定期review一下,重複這個循環。可能也因此我覺得充滿信心(沒什麼太深的人際關係)。這兩個月開始覺得父母誇大很多我出社會即將遇到的困難,同時也開始覺得,會不會我父母對失敗的焦慮感是很不健康的,大概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慢慢轉變。
不過真的很大的轉變還是遇到C之後。
夏蟲語冰
@graphon
Sun, Jun 22, 2025 9:33 AM
Sun, Jun 22, 2025 9:50 AM
總之我在實習之後就開始擺脫那種怕失敗的心態,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我覺得我父母就算突然不給我學費生活費我都有信心自己賺吧。我回頭去看覺得他們真的誇大太多失敗的後果了,讓我在做選擇的時候會過於小心放棄一些體驗。
那個虎媽沒有去了解題目只追求不能犯錯,這種心態長期下來,大概就是小孩子要嗎長大覺得父母很蠢、要嗎接受了父母的價值觀錯過很多人生的體驗。
夏蟲語冰
@graphon
Sun, Jun 22, 2025 9:38 AM
Sun, Jun 22, 2025 9:52 AM
而且有沒有100分還真的不一定跟責任有關,我記得我有一次高中標本跑台98分,完全也不是粗心或我不夠細心或沒責任感等等,就純粹我對這種動物的認知是錯的(對,我還記得哪一題)沒有100也只是提醒我這邊沒念好。相較之下把自己弄得容錯率很低把自己逼很緊的心態,長期下來反而容易忽略建設性地檢視自己學習有盲點,反而會被失控的壓力擊垮。
另外這個媽媽上綱說,人生可能因為一些關鍵錯誤什麼的錯失機會,我人生裡面被我什麼平時考一次考不好影響的事情微乎其微,真正讓我錯失機會的都是在更大的壓力面前心態崩潰。
這個媽媽把一次小考的嚴重性上綱到人生很多關卡會因為一個小失誤失去機會,但我的經驗是,真正失去機會通常是,在非常高壓的考試,心態提前崩潰,而對小考的過度在意,就是在累積這種提前崩潰。
載入新的回覆
最近有個很紅的媽媽自稱虎媽系媽媽,說小孩「約定好」要100分而且少一分打一下,這樣對小孩的發展很不好,我不是要說什麼人權啊尊嚴啊什麼的,我要說的是你會把小孩變成一個怕犯錯的人。
因為你在意的不是題目類型、難易度、為什麼錯⋯你在意的是100分,小孩久了會變成不太敢踏出舒適圈但是很在意要有滿分的人,她原本可以追求更高的成就,但因為會犯錯,所以退回來追求有把握的東西,講直接一點,小孩的發展會被限制,除非這位虎媽不在意就算了。
我也是經歷過這種,父母看到成績臉色就很難看的成長過程,我後來發現,在大學之後可以試誤、追求體驗的階段會因為怕失敗就退而求其次。
我覺得25歲之前,我被家庭影響比較大(我覺得我這個階段基本算是很重視家人的人),這時候我可以很深刻感覺到父母對失敗的容忍度很小。
我覺得我在高中到大學階段變成一方面想挑戰難的、新奇的東西,一方面又怕失敗這種很矛盾又壓力很大的性格。這個性格大概到我出社會跟家裡的關係雪崩式斷掉才結束,至於怎麼雪崩式斷掉我之後再講。
一方面跟父母價值觀不合,一方面用他們的錢唸書,還是會覺得照顧家人的感受很合理。所以到25歲去實習第一次拿到實質的薪水之前,很難忽略家裡那套價值觀。
但我現在回去看真的覺得,很多事情因為怕失敗過度緊張,其實減少很多去體驗的機會,像是我之前有提出說想休學去打工換宿或是休學去參與比較長期的志工活動等等的,當時我覺得自己身心狀態都不太適合待在學校,但可能換個環境不見得不好。
我父母聽到之後講得很負面,我也蠻怕失敗的,就覺得好像算了。但到了我出社會之後,回去看我當時被講一講就放棄的舉動,蠻愚蠢的。
沒想到我的父母反應是誇大我做這件事情會多麼不順利。
他們當時的安排是,已經(未經我同意)在高雄幫我報考一個國營職缺,他們覺得我唸到要休學,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畢業了,這種時候要認命選一個他們顧得到到工作地點、做一件他們覺得體面又不會太累的工作。我覺得他們預設很多很奇怪的劇本,但其實我現在回去看覺得休學一學期上綱到「研究所已經沒有辦法畢業了」「不要離開家鄉」「只能勝任國營單位的工作」等等的,我感受到很失控的焦慮感。
最後我還是一個人跑去我學長公司工作,然後會去學校復學,一路上其實也沒怎樣。
不過真的很大的轉變還是遇到C之後。
那個虎媽沒有去了解題目只追求不能犯錯,這種心態長期下來,大概就是小孩子要嗎長大覺得父母很蠢、要嗎接受了父母的價值觀錯過很多人生的體驗。
另外這個媽媽上綱說,人生可能因為一些關鍵錯誤什麼的錯失機會,我人生裡面被我什麼平時考一次考不好影響的事情微乎其微,真正讓我錯失機會的都是在更大的壓力面前心態崩潰。
這個媽媽把一次小考的嚴重性上綱到人生很多關卡會因為一個小失誤失去機會,但我的經驗是,真正失去機會通常是,在非常高壓的考試,心態提前崩潰,而對小考的過度在意,就是在累積這種提前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