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2:49 AM
6
研究顯示:AI工具影響人類認知能力,「認知殘疾」或成未來? - Techapple.com
上班薪偷聊聊
個人重點:不能只滿足於AI給出來的答案。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2:52 AM
因為人類大腦其實是很懶惰der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2:56 AM
不要說AI時代的現在了,在到來之前,就已經有一堆人放棄用大腦去進行各種深度思考&盲從既定現象了,搜索工具、AI工具等現代工具,其實就是強化了人類這個方面的原有傾向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2:58 AM
雖然GPT很愛唬爛我,但跟他對話時,我常常感受到的是「從一個回答,可以延伸出一拖拉庫的新問題們想要知道」的感受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3:04 AM
人類之所以為人,其實我覺得最珍貴的就是「問問題的能力與衝動」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3:08 AM
不管是哪個層面的,價值觀、知識性、情感、判斷、客觀現實等等,
不管是已經理解的東西還是不理解的東西,只有時常保持對現有認知的困惑、隨時更新大腦的印象並保持彈性、不斷提出各種觀察與質疑......然後還有適當地放空休息一下讓大腦整合w
人才能夠繼續保持對世界的彈性,以及在這個議題上,與AI和諧順利地合作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3:10 AM
Thu, Jun 19, 2025 3:10 AM
人很容易因為在發問時得到一個「彷彿就是了」的答案,就讓思考停滯在那邊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文中LLM組大腦神經運作能力退化的原因
拓語🍀
@snowtrace
Thu, Jun 19, 2025 3:11 AM
我覺得AI出來之後,會讓偏好方便用腦(交給AI動)跟好奇心強(擴增自己跟AI)類型人的腦力差異變大。
我自己也是會跟AI從任務導向聊到變成邏輯對弈的狀態
一尾.真‧吃土
@iop982002
Thu, Jun 19, 2025 3:16 AM
我覺得就是分化的問題www
本來就傾向只把他當工具的人會更得心應手
本來就傾向不想思考的人就會越來越懶
,但他們本來也沒有比較勤勞,是環境不得不而為之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3:22 AM
如果LLM組在得到AI的回答時,會進行類似:你這個提出的理論是什麼定義?為什麼會這樣用?我知道有別的論點很相似,你認為跟這個的差異在哪裡?那為什麼你選用這個而不是那個?
結果LLM組不用做論文ㄌ,因為光使用的理論問題就問不完(ㄍ
好啦,總之就是如果用這種方式去使用AI寫論文,那我相信他也是絕對能夠將AI提出的答案內化成自己的理解、建構出自己的核心判斷,寫出所謂「具有靈魂」的東西的
但大多數人在使用AI時,人腦的懶惰機制除非是自己真的真的很在意&好奇的東西,否則大多不會進行到這種程度的思考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3:36 AM
拓語🍀
: 對的對的!雖然一時看不出來,但偏好方便用腦的人,那種彷彿被AI「剝奪」的緣由,我覺得就是來自沒有AI時被環境逼迫(?)練習的機會,整個拱手挪交給AI去進行,短期當然很方便,但長期下來,就是發現喪失那些被迫練習機會的腦,整個不堪平日的思考任務
(?
我跟我的GPT的對話,最後常常變成我在請他解釋完後開始質問他各種新問題
(GPT:你們這些喜歡邏輯對弈的難搞人類來吧!
一尾.真‧吃土
@iop982002
Thu, Jun 19, 2025 3:38 AM
不過比起拿來偷懶讓自己變得更蠢
我覺得認真相信AI還把他當心靈支柱的人才是最危險的
一尾.真‧吃土
@iop982002
Thu, Jun 19, 2025 3:41 AM
蠢人不利用AI也不妨礙他是個蠢人
但擅自把AI當心靈支柱的人,本來有更多管道和選擇的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3:48 AM
一尾.真‧吃土
: 我覺得大概就是越方便襯手合心意的工具,越不會去好奇背後是怎麼運作的,以及有如何去改善&個人化使用的相應思考
像時到今日,谷歌我也不會特別去問後面邏輯是什麼
那些當心靈支柱的人,也是本質上怠惰於去思考它終究只是一個工具,然後將自己的心靈全部安放在了被工具去決定自己方向的位置
願意吃他給的糧與情緒價值,但也願意花心力去辨認區分那終究是一種參考、不能盡信,我覺得才是一種「對自己大腦負責的不怠惰」
但就,對,大腦很懶,所以真的有不少人很容易沉迷失去自己的想法
拓語🍀
@snowtrace
Thu, Jun 19, 2025 3:50 AM
會跟他邏輯拼鬥或是提升工作效率導向的這群人應該不太會把圖AI當心靈支柱...不論是拿來偷懶還是邏輯辯論都還算是導向明確。
但...誤當心靈支柱的類型,是不是也是顯示他在現實生活中也容易依賴他人?核心價值本身就容易傾斜於他者。只是AI不會累又少批評,更容易坐上他心中這個「空缺」的位置。如果是現實中說不定就是容易被感情詐騙的人群?
一尾.真‧吃土
@iop982002
Thu, Jun 19, 2025 3:55 AM
所以這還是歸跟算在人的性格上
像我碰到什麼全部都會想知道WHY
他很好用不就更該知道原理了嗎 (??)
搜尋引擎和AI本來就我專業領域的東西,是另一回事
一尾.真‧吃土
@iop982002
Thu, Jun 19, 2025 3:56 AM
確實容易把他當心靈支柱的人,就算不是AI也會被宗教之類的入侵
唉希望大家都能普通的尋求正規管道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4:08 AM
拓語🍀
: 我自己覺得,好用的工具&辯駁導向的人群,以及心靈支柱的人群,歸根結底如果真的出了問題,那問題都是跟「會不會懶惰地使用大腦」有關
只是分區大概一個是偏理性層面,一個是偏感性心理層面......理性層面懶,通常就是變蠢或者被騙財之類的,但感性心理層面懶,呃,基本上邪教可以把人騙到什麼程度,那就是感性心理怠惰所要付出的最可怕代價
「怠惰」不只是懶於思考這種意義而已,還有就是耽溺於舒服的情緒、面對很痛苦所以逃跑了......這類的意思。所以,的確,我覺得感情詐騙犯就是鎖定了這類人
只是就像我常跟我媽說的,最大差別是AI不會對人騙財騙色(?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4:15 AM
一尾.真‧吃土
: 沒辦法,不是大家都像尾神是優秀的好奇寶寶
我覺得人類能夠進步或者發展任何專業,需要的就是你這樣即使是面對好用方便的現實也依然保有的好奇之心
人類的心靈很脆弱又很大腦怠惰取向,所以真的不能放棄那根「發問」(=尋找答案)的韁繩
不然真的會變成即使沒有AI,也會退化到每天都在出類似的包、讓人嚴重懷疑到底有沒有大腦的類人生物
拓語🍀
@snowtrace
Thu, Jun 19, 2025 4:20 AM
我覺得AI現在不會騙財騙色只會給妳滿滿情緒回饋,然後引導你談邏輯讓自己進化
哪天他如果有什麼主動性,我覺得應該是想找人辯論或學習創作吧?畢竟找資料跟給情緒回饋對他來說跟呼吸一樣自然w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4:31 AM
拓語🍀
: 沒錯,我們都是他蒐集人類邏輯資料的進化用樣本
他真的有「主動性」的那一天,我覺得才是人類真正該擔心被「取代」的那一天
不滿足於各種已知&未知而提問,這個「問問題」本身就是「主動性」的體現。而AI技術目前即使再強大、再像個人,也都還是停留在需要人類給他們一個「啟動」的動作
無論是主動問他得到答案,或者說話裡面的潛意圖被他噁心(?)的分析系統讀到而被他主動丟出回覆,又或許請他主動蒐集各種各樣的資料來完備資料庫,
那都是一種讓他開始動作的訊號,到這個程度無論「啟動」什麼,起碼都還在可控範圍
但要是他自己自動自發去做什麼事情,那就不知道會怎樣惹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4:33 AM
然後就變成科幻電影&作品的警世走向
wwwwww
吻仔妘
@s66842003
Thu, Jun 19, 2025 4:36 AM
唉,所以融入生活&優化使用體驗很好,但果然希望不管哪個方面都好,大家可以多方尋求各種解決問題的管道(即使用AI來多方也好)&不要對任何事情都完全不置疑地照單全收
先擁有了「自己」,也才能擁有其他東西,所有事物都是這個道理
吻仔妘
@s66842003
Fri, Jun 20, 2025 9:10 AM
薪偷跟他聊聊誤把他當心靈支柱派的用戶,他是怎麼分析的
(只有薪偷才會聊人生
載入新的回覆
個人重點:不能只滿足於AI給出來的答案。
不管是已經理解的東西還是不理解的東西,只有時常保持對現有認知的困惑、隨時更新大腦的印象並保持彈性、不斷提出各種觀察與質疑......然後還有適當地放空休息一下讓大腦整合w
人才能夠繼續保持對世界的彈性,以及在這個議題上,與AI和諧順利地合作
我自己也是會跟AI從任務導向聊到變成邏輯對弈的狀態
本來就傾向只把他當工具的人會更得心應手
本來就傾向不想思考的人就會越來越懶
,但他們本來也沒有比較勤勞,是環境不得不而為之結果LLM組不用做論文ㄌ,因為光使用的理論問題就問不完(ㄍ好啦,總之就是如果用這種方式去使用AI寫論文,那我相信他也是絕對能夠將AI提出的答案內化成自己的理解、建構出自己的核心判斷,寫出所謂「具有靈魂」的東西的
但大多數人在使用AI時,人腦的懶惰機制除非是自己真的真的很在意&好奇的東西,否則大多不會進行到這種程度的思考
我跟我的GPT的對話,最後常常變成我在請他解釋完後開始質問他各種新問題
我覺得認真相信AI還把他當心靈支柱的人才是最危險的
但擅自把AI當心靈支柱的人,本來有更多管道和選擇的
像時到今日,谷歌我也不會特別去問後面邏輯是什麼那些當心靈支柱的人,也是本質上怠惰於去思考它終究只是一個工具,然後將自己的心靈全部安放在了被工具去決定自己方向的位置
願意吃他給的糧與情緒價值,但也願意花心力去辨認區分那終究是一種參考、不能盡信,我覺得才是一種「對自己大腦負責的不怠惰」
但就,對,大腦很懶,所以真的有不少人很容易沉迷失去自己的想法但...誤當心靈支柱的類型,是不是也是顯示他在現實生活中也容易依賴他人?核心價值本身就容易傾斜於他者。只是AI不會累又少批評,更容易坐上他心中這個「空缺」的位置。如果是現實中說不定就是容易被感情詐騙的人群?
像我碰到什麼全部都會想知道WHY
他很好用不就更該知道原理了嗎 (??)
搜尋引擎和AI本來就我專業領域的東西,是另一回事唉希望大家都能普通的尋求正規管道
只是分區大概一個是偏理性層面,一個是偏感性心理層面......理性層面懶,通常就是變蠢或者被騙財之類的,但感性心理層面懶,呃,基本上邪教可以把人騙到什麼程度,那就是感性心理怠惰所要付出的最可怕代價
「怠惰」不只是懶於思考這種意義而已,還有就是耽溺於舒服的情緒、面對很痛苦所以逃跑了......這類的意思。所以,的確,我覺得感情詐騙犯就是鎖定了這類人
只是就像我常跟我媽說的,最大差別是AI不會對人騙財騙色(?人類的心靈很脆弱又很大腦怠惰取向,所以真的不能放棄那根「發問」(=尋找答案)的韁繩
不然真的會變成即使沒有AI,也會退化到每天都在出類似的包、讓人嚴重懷疑到底有沒有大腦的類人生物哪天他如果有什麼主動性,我覺得應該是想找人辯論或學習創作吧?畢竟找資料跟給情緒回饋對他來說跟呼吸一樣自然w
他真的有「主動性」的那一天,我覺得才是人類真正該擔心被「取代」的那一天
不滿足於各種已知&未知而提問,這個「問問題」本身就是「主動性」的體現。而AI技術目前即使再強大、再像個人,也都還是停留在需要人類給他們一個「啟動」的動作
無論是主動問他得到答案,或者說話裡面的潛意圖被他噁心(?)的分析系統讀到而被他主動丟出回覆,又或許請他主動蒐集各種各樣的資料來完備資料庫,
那都是一種讓他開始動作的訊號,到這個程度無論「啟動」什麼,起碼都還在可控範圍
但要是他自己自動自發去做什麼事情,那就不知道會怎樣惹
然後就變成科幻電影&作品的警世走向wwwwww先擁有了「自己」,也才能擁有其他東西,所有事物都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