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2025
DF分析傳聞中的Sony掌機,將採用AMD新的UDNA架構,聽說UDNA也是Steam Deck 正在等待的世代飛躍

The first plausible Sony handheld specs leaks emerge...

爆料者過往紀錄相對可靠,雖仍屬未證實範圍,但其他人推測:

1. 這是一款附屬於PS家用主機生態系統、共享遊戲庫的掌機,而不是像 PSP/Vita 那樣只吃自己專用遊戲的獨立設備。

2. PS6 和這款傳說的便攜機將嚴重依賴未來的 PSSR 及其他AI技術。採用這類技術,達到使PS5遊戲在此掌機上運行的可能性(以低功耗版本)。

3. 聽說Sony在現有的PS5開發套件中添加了一個選項,允許在「低頻寬模式」下運行遊戲,這很可能是為了模擬上述情況。
Chris@2025
爆料如下:

採用 AMD 全新圖形架構「UDNA」

可能為 CDNA + RDNA 的融合架構

使用 TSMC 3 奈米製程,具高效率與密度優勢

記憶體配置:
16GB LPDDR5X(9600MT/s)

這樣的頻寬設計約為 PS5 的三分之一,但藉由架構與快取補強表現
Chris@2025
爆料者表示效能「遠高於 Z2 Extreme(ROG Ally X 使用)」

支援 AI 升頻技術(如 FSR4 或 Sony 自研的 PSSR)

若搭配 1080p 螢幕,會是重要升頻利器

預期效能足以執行 PS5 遊戲,解析度與幀率較低

傳聞 PS5 開發機已內建「低頻寬模式」以配合掌機版開發

也可能執行 PS6 遊戲的特定版本,因為兩者共享類似架構(UDNA+AI 特性)
Chris@2025
如同先前XBOX掌機登場時所說,接下來可能是遊戲庫決勝負的時代

目前我們不確定XBOX掌機能不能直接玩XBOX主機遊戲(很大機會是不能),它只是一台PC。

這樣的話,微軟要如何想出辦法讓XBOX玩家能在XBOX掌機上玩到他們的XBOX主機遊戲庫?
Chris@2025
Steam Deck致力於讓Steam玩家能在上面玩到自己購買的Steam遊戲庫。
Chris@2025
Sony傳聞中的掌機,如果可以原生遊玩 PS4/5/6 遊戲(以及串流),那麼這對 PlayStation 遊戲玩家來說可能會非常受歡迎。
Chris@2025
目前都是推測

DF對此話題的討論在29分左右

DF Direct Weekly #218: MindsEye Launch Disaster, Nex...
Chris@2025
目前最近這些新聞跟傳聞看到現在感覺是,對不少人來說,PS4左右的畫質就差不多夠了,Sony才宣佈說他們的月活躍用戶數量PS5才剛剛超過PS4而已。

Switch 2來勢洶洶,把畫質上升到PS4/PS4 Pro左右(部份倚靠DLSS升頻),未來七八年能夠跑的遊戲也夠多
Chris@2025
隨著顯卡越來越貴,大多數人感覺「夠了」的graphics的那天說不定很快到來或甚至已經到來。
Chris@2025
走高畫質主機路線的微軟可能滿滿變身軟體廠+讓第三方提供硬體
Chris@2025
那Sony這邊的解答方法之一是這個?我很好奇這東西會不會有底座模式。如果有,那麼PS6銷量是不是會受影響。
Chris@2025
不過同時也有點期待,新技術如何更大發揮「同一款遊戲簡單就能得到不同主機上不同畫面表現」的版本這點

畢竟我們知道,過往專為掌機開發遊戲的模式可能已經不可行了(至少對大多數公司而言);3DS/PSV滿可能是真正意義上最後一代使用自己專屬遊戲庫的主流掌機
Chris@2025
UE5及類似的引擎技術,進一步實現了AA級遊戲也能比較容易地實現接近AAA的擬真感畫面。

再加上DLSS/FSR/AI增進畫質的發展,PS6世代的遊戲會變如何、PS5未來跨世代是不是會很漫長很漫長,都是有意思的事情。
Chris@2025
然後Steam Deck 2啊!!!我也非常好奇它能強到哪裡、同時價格開到哪裡
Chris@2025
比起自組電腦我總是更興奮於這些固定硬體(或有幾個版本選擇)、有專門調校的軟體的機器們。
Chris@2025
anyway

看到一個網友說:

2077可以在配備 2022 年硬體的便攜式設備上很好地運行(指的是switch 2),而即將推出的遊戲(如巫師 4)的目標是在基礎 PS5 上實現 60fps 的光線追踪,我認為未來不太會有任何不能適應低功耗配置的產品,現在所有遊戲都是可擴展的。
Chris@2025
再一個說:

任天堂憑藉 Switch 實現了創新,如今所有巨頭也都朝著類似的方向發展。
真是不可思議。

次世代主機和顯示卡帶來的畫面提升如今並不那麼明顯,但其價格卻越來越高,開發難度也越來越高。

相較之下,掌機或混合設備帶來的使用者體驗和使用彈性,對許多消費者來說卻更有價值。任天堂的藍海策略再次改變了整個產業。
Chris@2025
我也覺得現在顯卡賣那麼貴是在搞笑,一張六萬台幣+的等級的話,對象一定是小眾中的小眾
Chris@2025
PSP真是一台很酷的機器,上次打開來(1000型)還能運作,螢幕過了20年還是很漂亮。可惜我NDSL螢幕已經發黃發黑了。
Chris@2025
網友有夢:

「如果它能玩PS5和PS4的遊戲,是混合型的,價格低於600美元,電池續航時間長達2小時,我想無論技術如何,它都會立刻售罄。

但我需要控制我的預期,因為它聽起來更像是互補的設備,而不是獨立的設備。而且我認為互補的便攜式PS遊戲機是有市場的。

我能看出很多人想在床上或路上玩遊戲,然後無縫地在主機上繼續玩。」
Chris@2025
回到原文,Richard的結語是這樣:

與此同時,考量到 Switch 2 所展現的驚人效能,我不會排除 Nvidia 有可能推出效能強大的 PC 掌機——前提是 x86 與 ARM 處理器之間的效能表現能達標。Intel 方面也展現出潛力,MSI Claw 8 AI+ 所搭載的 Lunar Lake 處理器表現令人期待。我非常關注整個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而我們越早了解 UDNA,就越好。畢竟,這項技術很可能會成為下一世代遊戲主機(由 Microsoft 和 Sony 推出)的基礎——也就是 Xbox 所宣稱的「世代間最大技術飛躍」的核心技術。
Chris@2025
是不是要來買AMD股票了(???
Chris@2025
Chris@2025
推特上看到有人發起投票
https://images.plurk.com/fnK5i8UsNN1b6qSP94Kt7.png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