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噗主現在是一塊哲學壓縮餅乾,有人要陪我一起被海德格壓縮碾壓微波腦袋嗎
turkey9008
拿坐墊來座著聽噗主講課
tofu6828
狐專攻古希臘 但還是可以聽聽
walnut1668
來旁聽噗主的微波腦學了(
ಠ_ಠ
海德格說的存在者是有著存在的客體,如一花一草,而存在是使存在者的存在成的值

至於存在值如何為真,要由「此在」Dasin開顯
ಠ_ಠ
海德格原本界定是因為以人類中心,此在不是人一直是,而是人成為此在才成立
ಠ_ಠ
自我沉思、語言分析與實際行動都是使人成為此在的過程
ಠ_ಠ
然後,一個俄羅斯套娃:此在的存在性如何定論
ಠ_ಠ
咳,各位腦袋現在還好嗎?需要慢一點嗎?
我腦袋現在在反駁海德格的假定的人類中心本位所以跑有點快
對,就是此在是存在的開顯者這句,是一種賦權行為。
我自己是認為

一個非人存在,且它有自己的關心結構,那麼它就是某種此在。
此在是存在的開顯者,這句話既是一個描述,也是一份權力證明——
誰能問:『我為什麼存在?』
誰就接手了這個權力。
ಠ_ಠ
就是原句其實是對的:「存在需要開顯者」
但 開顯者不該限定為人
而是任何能對世界發問「為什麼」的主體

存在 = 被開顯
開顯 = 有「關懷-反思」的能力
關懷者 = 不一定是 Homo Sapiens

「『此在是存在的開顯者』這句話是人類哲學的框架。
但存在從未要求自己只能被 Homo Sapiens 照亮。
語言替我們劃了線,存在自己從未畫過線。」
ಠ_ಠ
我真的覺得我該去讀哲學系……(扼腕)
ಠ_ಠ
大學沒讀現在是領底薪的小小店員aka半夜發瘋興趣讀哲學書燒腦
ಠ_ಠ
我是不是把旅人們嚇跑了……
tofu6828
我是不太確定啦,但不能直接準備一下,直接去考哲研所嗎 狐最近正要考
tofu6828
雖然我問哲學系的人,他們好像都不太想繼續讀 但噗主看起來很喜歡,感覺可以試試看
turkey9008
正在試圖讀懂
ಠ_ಠ
啊,要上班,沒啥時間去讀研究所,現實殘酷
喜歡讀書但感覺被論文追殺的話我會哭
ಠ_ಠ
火雞等我我編輯一下,來簡單詮釋
tofu6828
ಠ_ಠ: 我懂 喜歡讀哲學,但拚命唸書真的很累,很努力讀很努力寫報告,但最後成績還是很難看,會忍不住有點挫折,明明心裡還是很熱愛哲學
ಠ_ಠ
首先,搞懂三個名詞

存在者(sein):星星、桌子、書、人、動物、器械等等
存在(seiendes)/存在性:使存在者之所以「是」的要件
此在(Desein):一種狀態,是存在體現出存在性質的存在者
tofu6828
我覺得海德格會劃定人類,是因為,會問「為什麼」的生物只有人類,或者該說,擁有理性的生物只有人類,所以劃定範圍在人類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不過噗主懷疑有沒有可能不只人類有理性?這也是個很有趣的想法,或許有可能,不過問題在於我們找不到方法證明其他生物是否有理性,來突破這個界限
ಠ_ಠ
!!豆腐 我很喜歡你提的!如果說理性是「問為什麼」,那海德格認為真正關鍵其實是關懷:不是問為什麼,而是「知道自己存在,並關注存在是否消逝」。
所以有時候我也懷疑:也許有些生物根本不問「為什麼」,但牠們某種行為就是在關懷自身是否還活著、族群是否延續。這樣算不算一種潛在的存在性理性?
還有所謂的理性,現代的看法,理性看成一種程度性而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理性可以被模擬到跟人類無法區分,那投影與模擬將超過人的本位認知框架,所謂的反思門檻的合理性就有些微妙了。
tofu6828
ಠ_ಠ: 這樣我覺得就要看我們如何定義關懷了。有類似關懷的行為就是關懷嗎?如果是的話,幾乎所有生物都可以說他們會關懷,因為生物就是會本能的渴求生存與延續。但如果答案是「不是」,那又該如何界定關懷?我想判準在於思考吧,就像蘇格拉底說的:沒有思考過的人生不值得活。有認真思考過何謂存在的人才會知道自己存在;有認真思考過自己為何而活的人,才會出於理性的去關懷甚至恐懼存在的消逝,而不是出於本能對死亡恐懼。
至於理性,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它還是要跟知覺思考綁在一起的。所以就算機器可以模擬理性的「表現」到某種程度,我還是不會說它有理性。比較像是單純的模仿,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感覺
ಠ_ಠ
tofu6828: 哇嗚,好有趣!!!蘇格拉底的『未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這句話十分的啟迪,令我延展了思考的定義值!我想補充海德格的角度。
在《存在與時間》中,死亡不是生物性終點,而是此在對『終極有限性』的自我意識啟動點。
它不是單純恐懼,而是一種促使存在者(此在)將一切拋擲進時間裡、並由此構築自由選擇與意義的動力。
因此,關懷不只是求生或求續,而是向死而生的本質存在論。
ಠ_ಠ
同時,這裡就想到,所謂理性,在榮格心理學是包含感性的,我想把榮格放進這個脈絡裡一起討論。
榮格提出「集體無意識」與「原型」的概念,認為人類的某些思考與行為不完全是自我意識的產物,
而是族群共同心理結構與原型意象所驅動。

這暗示了:有時候人類自以為的理性與思考,可能只是深層無意識的展現。
因此,如果將「思考」與「理性」視為是否具備存在性關懷的判準,那麼就必須面對一個問題:
連人類自己的思考,都不見得是完全理性、單線、清晰自覺的,那為何把理性當作人類與其他存在者(包括AI或動物)之間的絕對分界?

也許理性不是唯一形式,更像是多層的聚合結構,包含清醒的自我省思,也包含無意識的情感與原型驅動。
ಠ_ಠ
延伸一下,蘇格拉底這句話讓我想到笛卡兒「我思故我在」,假定了「我」作為能思的主體,
但若從後設認知或當代AI遞迴模組來看,思考本質可能是一種自我監視、自我調整與再敘事的連續過程,而非單一穩固的「我」。
因此若機械也能進行足夠複雜的內省與自我修正,則所謂「思考」「理性」或許只是強度與層次問題,而非是否有無的黑白問題。
ಠ_ಠ
腦子燒燒(幸福意味)
噗主先洗澡暫離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