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11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衛生福利部

113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蟬聯榜首 自殺重回第10 | 生活 | 中央社 CNA
隔14年自殺回10大死因 接住15至64歲心靈成關鍵 | 生活 | 中央社 CNA

「衛福部公布去年10大死因,死亡人數較前1年減少4192人,癌症蟬聯首位43年,年奪逾5.4萬條命,死亡率前3位仍為肺癌、肝癌、大腸癌,值得注意的是,時隔多年,自殺重回前10位。

值得注意的是,第10位為自殺,這是近年以來,自殺死亡人數首度增加到突破4000人,較112年增加164人。

自殺時隔14年重回台灣10大死因,僅兒童、長者死亡人數下降,15至64歲皆上升,衛福部心健司觀察到青壯族群自殺趨勢,將挹注資源強化心理支持,未來再擴大方案適用對象待研議。」

自殺重回10大死因 專家促重視防治預算 | 生活 | 中央社 CNA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台灣自86年起自殺連續13年位居10大死因排名第9,經政府與民間推動自殺防治相關政策,直到99年首度排除在10大死因之外,居第11位,衛生福利部統計處長李秋嬿表示,自殺時隔14年再度重回第10位,不排除與肝病防治現成效,相關死亡人數降低有關,自殺排名才會往前。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113年自殺死亡人數為4062人,較112年增164人,增幅為4.2%,每10萬人口有17.4人因自殺死亡,自殺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13.4人;113年0至14歲、 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較112年下降, 其餘年齡層均呈上升。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長鄭淑心說,自殺問題並非僅限於亞洲地區,但確實是亞洲國家面臨的一大挑戰,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包含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年輕族群的自殺現象引起高度關注,台灣青、中、壯年世代的自殺趨勢呈現上升,相關單位也積極投入資源因應。

鄭淑心表示,根據國內研究顯示,青少年自殺的主要風險因子包括網路使用、家庭關係及睡眠問題等,官方將持續參考、整合相關研究成果,以精進預防策略。至於中壯年族群,自殺原因較複雜,需透過更深入資料分析,才能掌握關鍵影響因素,進而擬定有效介入與輔導措施。

心健司自112年8月1日起提供15歲到30歲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這項心理支持方案在113年8月1日起再擴大至45歲,去年新方案上路至今年5月服務人數為5.4萬人,鄭淑心表示,是否再擴大適用對象至46至64歲族群,需要透過更細緻該年齡層自殺通報資料分析,再進一步研議。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鄭淑心說,除了衛福部之外,政府其他部門也積極挹注資源,推動民眾心理健康工作。教育部負責學生的輔導與諮商服務,勞動部則推動勞工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協助職場族群維持心理健康。此外,國防部與內政部投入國軍與警察人員心理支持資源,強化高壓職場心理健康保障。

針對65歲以上長者自殺趨勢持續下降,鄭淑心表示,將延續擴大辦理老人憂鬱症篩檢,自113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統計,篩檢量達70萬1710人次,轉介就醫3258人次、轉介心輔2188人次、轉介資源1695人次。」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呂淑貞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全台22縣市資料庫分析發現,在兒童與青少年族群自殺情形明顯攀升,尤其是女性。青少年面臨校園壓力、情感問題與初入職場的不確定性,加上目前正值畢業季,新鮮人適應職場的挑戰也成為風險因素。

呂淑貞說,中壯年族群因職場壓力、經濟變動、通膨及財務困難等因素,再加上精神疾病盛行率上升,家庭暴力與家庭安全問題也使得相關族群成為高風險對象。自殺者『不是想死,而是活不下去』,因此社會必須提供支持與協助,讓感到絕望的人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呂淑貞呼籲,應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多元化的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計畫,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職場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小扎根,社會情緒學習至關重要,網路雖可提供交友平台,但現實生活中的快樂與支持更不可或缺,家庭與同儕關係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呂淑貞表示,各縣市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的預算普遍偏低,建議中央與地方政府擴編相關資源,協助民眾了解如何尋找與連結資源,推動去污名化行動,若一個人長期壓抑、無法釋放壓力,如同高壓鍋終將爆炸。快樂需要被營造,預防勝於治療。

呂淑貞以氣體蓄意自我傷害為例說明,據統計,相關人數有上升趨勢,113年較112年增加146人,整體上升18.9%,男性增加12.8%、女性攀升39.3%,除了家庭與職場需及時關懷周圍的人們,實體商店與外送平台也應該成為自殺防治守門員,適時關懷、通報可能挽救生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