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光酒
Hey Man BOT
掰噗~
?!事種這有
飛光酒
自從perplexity也出語音對話後
我的英語口說練習對象就從chatgpt 變成perplexity 了
飛光酒
而且他的IELTS建議用字跟chatgpt 完全不一樣欸
直接上升一個難度
飛光酒
飛光酒
我是一個專情的人,從知道the tragedy of Macbeth ,我就一直忍不住重複聽 每次聽都覺得裡面每句話都有複雜層次的詩意,只是唸白卻把人帶進潛意識大海那樣寧靜卻深沉
飛光酒
有些話只敢在噗浪講講
飛光酒
比如今天討論到為反對而反對的藝術
飛光酒
我回答:現代藝術教育是這樣設計的
因為藝術的特質包含了打破常規
而不僅僅是呈現美
所以在教育中老師必須大量的詢問學生創作緣由
飛光酒
要快速找到一個能說服人的理由/故事
在創作中最常出現的是
“我不喜歡這個”
就像那些叛逆負面的作者那樣
批判感受到的困境可能源自何處
或者像過去美學那樣“告訴人們一個常見的社會議題”
(當然我不覺得僅僅是民國美學或是黨國道德議題這種問題)
飛光酒
冷色代表憂鬱暖色代表愛,有其他種可能嗎?
我仍然記得國中水彩老師問的問題,因為那時候剛好我使用的色彩不是這樣,老師很高興的拿來問同學
雖然我記得我的答案,不過我對這段印象深刻的原因在於,他很明確的讓我知道,有些東西可以是我自己定義的,我自己定義我是誰
飛光酒
這不是固定的,但也不會隨著社會潮流影響,於是我的自我以我為中心有了相對對比
飛光酒
拿兒童成長心理學來說
嬰兒從誕生之前到出生的前幾周都仍與母親處於「共生階段」symbiotic phase,兩者互相依賴,能感受到彼此的需求,逐漸的兒童與外在世界的形成開始切割,探索體會到差異difference,一開始是自主生理與不自主心理,四歲後才開始心理誕生psychological birth,接下來是分離separation,也就是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發生,若分離進行的好,最早期的自我認同階段-我是誰who I am不再是問題,而是that I am才是問題。而七歲到十二歲則被稱為潛伏期latent phase意味著相對成長緩慢、隱藏、不可見的
飛光酒
(摘自兒童繪畫心理學)
飛光酒
我記得大四那年,資工課同組學弟(玩樂團抽煙系)說:我不知道我未來要做甚麼,可是我知道我不喜歡這個科系,未來也不會做這個
飛光酒
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是比較快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卻是需要摸索的
將「不取決於社會規範的社會行動的策略定義」以及「所有社會行動者為了他們的文化及心理特殊性進行的防禦」兩者結合的原則「可以在個體身上找著卻再也無法在社會制度或普適原則上找著了。」
(摘自液態現代性)
飛光酒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由「自由個體」所組成的社會,已經讓對現實的批判,也就是對現況what is 的不滿以及不滿的表達,變成了每個成員生命事業life business的一部分,無法迴避且義不容辭。
(摘自液態現代性)
飛光酒
另外今天看路易斯布爾喬亞展的時候
我也一直想到這個
螺旋型的繪畫:介於2~4歲兒童所創作,常常被使用在有關生死的藝術性表達,意味著開始與結束
飛光酒
圓:就認知層面上,兒童需要能夠估計創作一個圓所需要的空件,螺旋意味著特定的生理與情緒發展,是接在最重要的心理階段之後,在這個時刻,兒童發現I am someone,也有someone else的存在,兒童發現自己與他所處環境間的邊界,也已經發現他需要的和外在世界所需要的有情緒上的差異,兒童發現自己所擁有的意志,在這些會畫中最早對自性(較深層的層面)與自我(較表面的層面)的覺察可由點狀物或在圓行內發現的物體被表達出來
看見圓與線條,可以說是那些被母親用帶子綁住但卻可以自由探索周遭世界的3-4歲兒童表達的內在經驗,但是他們開始學習讓自己從母親的束縛中獲得自由,兒童會進行冒險與實驗,這個階段像是躲貓貓hide-and-seek。
(摘自兒童繪畫心理學)
飛光酒
老實說我覺得她根本心智沒有長大,或者說透過她自己的創作長大
飛光酒
主張自由意志存在的說法,我稱之為「裁量的真理」(discretionary truth)。一般認為真理具有二價性質,意思是說陳述不為真就為偽。從這裡可以推導出,如果你不認為某是為偽,那麼除非你不知道該怎麼思考,否則就表示你認為他為真。不過我認為還有另一種陳述雖然不能說他為偽,但我們還是可以不主張他為真。
索默斯認為,哲學家對責任程度的思考不足,可能是因為哲學理論「向來是從必要與充分條件的角度思考」。必要與充分條件的思考取向,尋求清楚的判準以決定概念是否適用。舉例來說,我們問知識是甚麼?一般的定義是,想知道某個事物,你必須:一、相信該事物為真;二、該事物必須實際為真;三、你必須有合理理由相信該事物為真。這些條件缺一即不足以構成知識。
(摘自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
飛光酒
說句難聽的,台灣的藝術教育並沒有強制教育創作邏輯、豐富且“具哲學意涵”的藝術史(倒是滿多技術轉變史),但仍然會問學生創作緣由,這讓大部分作品的故事反芻停留在很初始的設計階段
飛光酒
而且這類型的設計階段充斥在大量已經現代化商業化的作品及展覽之中,要說“這些只是藝術商業手段”也不是不行,只是就簡單的反駁了這個現狀沒辦法更深入探討後續制度革變的可能而已
飛光酒
雖然我今天早上只回答了現代藝術教育是這樣設計的
然後回家翻找我手上的資料才有辦法打成完整說明
我真的超廢🤣屬於根本無法背出想引用的內容的人
飛光酒
本來想發在Ig限動
但想到上面的人看到又會說我是文青
我就覺得還是發在這裡好了(欸
🤣好險還是有人覺得我不文青的
感恩世界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