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惡魔的倫敦遊Vol.2-The Ritz 倫敦麗茲飯店 呀,來了,Ritz- 這個屬於天使與惡魔的約會聖地。 To the world. To the world. 到底是有多大的魔力可以讓天使如此流連忘返呢? 上官網查晚餐價格差點昏過去,但在取材精神前I will do my best 座位也沒那麼好預約,只能填個候位預約,但幸運地過幾天收到回覆說候補上啦 噗內大量描述個人主觀感受,很多圖片與gif,也簡單整理一些歷史陳述(若有錯誤歡迎指正) 若不介意,歡迎入內 GoodOmens好預兆theRitzLondon
Such a glare. I feel as if I were on stage at the Gaiety. 使用燈泡在當時視為非常前衛的舉動(被民間廣泛使用也就大約1910~20年代左右) 而在Cesar予此「小魔術」的關鍵就在所有人的天性- 每個人都愛美 當時女性上妝,普遍用白粉打底,燈泡直接照上去會變慘綠色,Disaster!!!
【The Ritz Restaurant】 Dining at the Ritz, we will meet at nine I will pay the bill, you taste the wine 不過晚上9點就太晚了,我預約的是晚上7點半 此刻站在餐廳門口的我,顯然是有那麼點緊張的- 畢竟劉姥姥都還有賈府上下陪她逛大觀園, 我單獨一人,在第一次踏上的國家走入沒體會過的米其林餐廳,現在但願我不熟練的英語口說不要臨陣逃脫
Side dish是烤得酥脆的布里歐麵包- 就是名句「那就叫他們吃蛋糕吧!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裡面的那個so-called蛋糕。 (p.s.: 其實沒有確切紀錄瑪麗安東尼皇后講過這句話,可能在被刻意穿鑿附會下她當了背鍋俠) 在鴨肝捲旁邊的兩小團醬球- 深紫紅的烏荊子李醬,和被覆蓋在花菜下的開心果優格, 塗抹在布里歐上吃,哇嗚... 太享受了
雖然曾經在推特上看過其他GO太太在Ritz London點播<A Nightingale Sang in Berkeley Square>這首歌,但行前真的完全沒想過...我居然能得到同樣的幸福??? 我的意思是... 這等於是天使惡魔最美好的結局的具現化欸? Right in front of me???我何德何能??? 要不是在Ritz如此優雅之地,我真的很想把兩隻飯友抓起來衝去前排打call
What is a lobby boy? A lobby boy is completely invisible, yet always in sight. A lobby boy remembers what people hate. A lobby boy anticipates the client's needs before the needs are needed. . 沒想到這段台詞的意境,在現實是可以真實存在的
呀,來了,Ritz- 這個屬於天使與惡魔的約會聖地。
To the world. To the world.
到底是有多大的魔力可以讓天使如此流連忘返呢?
上官網查晚餐價格差點昏過去,但在取材精神前I will do my best
座位也沒那麼好預約,只能填個候位預約,但幸運地過幾天收到回覆說候補上啦
噗內大量描述個人主觀感受,很多圖片與gif,也簡單整理一些歷史陳述(若有錯誤歡迎指正)
若不介意,歡迎入內
GoodOmens 好預兆 theRitzLondon
- <Ritz的創始人-Cesar Ritz>
- <Ritz London-路易十六與愛德華時期的奢華碰撞>
- <Ritz London-下午茶的Palm Court>
- <Ritz London- The Rivoli Bar>
- <Ritz London的套房>
- <Ritz London的小秘密 - The Pink Sink>
- <7 courses experience全錄>
- <額外補充-桌邊服務的Crepes Suzette>
- <優雅自信,但亦貼心可愛的服務>
- <Ladies’ Powder Room>
- <結語與Q&A>
====
英語字典中,ritzy(adj.)是「豪華的/闊氣的」的意思
亦有諺語道 “Put on the Ritz!” = 穿上你最好的行頭!
而此單字的由來,便是Ritz飯店的創始人,一位來自瑞士偏僻村莊,完全白手起家的Cesar Ritz。
作為貧困家庭中13名孩子中的老么,自然沒什麼資源供其教育,Cesar便於青年時期便離家工作- 從餐廳的服務生做起,後來一步步成為各家飯店爭相聘請的經理,他也確實身兼多職,不是出差在外就是在出差的火車上,妥妥的一名工作狂。
相傳由於Cesar在年輕時期有見過仍為威爾士親王的愛德華七世,
偷偷記住了他吃飯時的小習慣- 用餐後都要抽上一支雪茄,喝一小杯酒;
而後過了好幾年,已成為經理的Cesar再度相遇這名王子,
為了抓牢這名王室成員的心,在他用餐完畢後,
Cesar端著一個軟枕,上頭鄭重地放著一支雪茄,小心翼翼地遞到王子面前,讓其留下深刻印象。
這種「比客人早一步知道他的需求」的貼心服務,便是Cesar對於服務的核心理念。
而後這名親王也確實成為了Cesar的忠實客戶與資助人,在隨後Cesar夢想的恢弘事業Ritz Paris與Ritz London開業後,能得到貴族社交圈中的名望,真少不了這名國王的幫助。
還有他的事業好夥伴,後被譽為「西餐之父」的大廚師- Auguste Escoffier
法式菜餚的傳奇人物,1903年出版法式料理的經典食譜<Le Guide Culinaire>,
其於廚房的軍隊式管理,與菜餚的呈現方式,已然成為各個高級飯店參考的範本。
.
曾有人問:「你都在英國工作這麼久了,怎麼還學不好英語呢?」
這位大廚回答:「噢不,這樣風險太高了 ; 我要是講話像英國人,我做菜也會像英國人。」
好的,沒學好英文,但卻是學起嘲諷技能的精髓了
收回扣、報假帳等事跡敗露後,Savoy高層也不想把醜聞鬧大丟自家的臉,便低調地解僱了倆人。
但Cesar與Escoffier也不灰心,他們要東山再起!!!
便借助自己廣大的人脈,最終於1898年正式營業 Ritz Paris。
由於Cesar曾在法國里維埃拉工作期間,見證由水傳染的霍亂如何肆虐當地,在Ritz Paris中,每個客房都建立了單獨廁所&淋浴間-
在當時,旅館通常每層樓只有1~2間洗手間,由該層所有客人們共用。
普魯斯特在這裡尋找書寫<追憶似水年華>的靈感
可可香奈兒以此地為家超過30餘年,也在此臨終
黛安娜王妃在1997年8月的最後一日,於此享用最後一頓晚餐;
多少鉅作藉此誕生,亦多少美麗花朵在此香消玉殞,這麼多的故事,在這凡登廣場上-
當然,Ritz London亦有它自己諸多故事可以訴說,就從1906年開始。
====
搭乘地鐵從綠園站(Green Park)走出來,便馬上能看到Ritz London
其位於白金漢宮大約15分鐘路程,所以也常被稱為「英國皇室的另一個皇宮」-
Ritz London在2002年被現今的查爾斯三世國王授予 皇家委任證 - 也是唯一一家得此殊榮的飯店,在門房櫃台後方的玻璃窗上的羽毛立體裝置便是證明。
在Ritz Paris得到成功後,Cesar也終於準備好一筆💷💷要回去倫敦與其前東家Savoy飯店較量- 開設Ritz London。
在建築上,即便室內看起來寬敞,但從戶外看,明顯是一個窄型建築-
看起來像是石砌建築,但卻是擁有著如假包換的鋼筋地基- 也幸好是使用鋼筋搭建,否則就撐不起內部眾多銅製的華麗建設。
And so, here I am.
穿過木製的旋轉門,哇砰,皮卡迪利大道上的喧囂已被隔絕到另一個次元,
在眼前的是一條筆直穿堂的圓拱長廊,石膏漆 (plaster paint) 與鏡子交互相映彷彿置身於凡爾賽宮的鏡廳 (可惜地這趟去巴黎我沒時間去真正的凡爾賽宮
Ritz的裝潢風格可一點都不含蓄- 畢竟在愛德華時期=大英帝國最富裕的黃金時代,
上流富豪們都渴求一個能充斥反映他們巨大財富的地方,在這圈子混夠久的Cesar自然明白這一點,而且他更知道的是,女士的錢最好賺
====
長廊的中央,便是鼎鼎大名的Palm Court,是所有對於英式下午茶的精緻幻想的凝聚之地。
裝潢發想自路易16世的植物園(Arboretum),大大小小的棕梠葉幾何圖案隱藏其中,以及仿溫室的天花板和其熠熠閃耀的壁飾中- 那不是油漆,而是24K金箔由專聘人員刷上去的。
下午茶這項流行是少數能給予當時(在踏入社交圈前的貴族)小姐們出門的機會- 但仍然需要由男士「護送」- 而Cesar便在自家飯店取消了這項規定- 在當時是不合規範的,但確實成功吸引了眾多女士們帶來她們的姊妹淘來此一同喝茶。
同時,為了讓這項「有利可圖的流行」利益發揮到最大,Cesar決定在氣氛上下功夫,而重點之一便是燈泡。
Such a glare. I feel as if I were on stage at the Gaiety.
使用燈泡在當時視為非常前衛的舉動(被民間廣泛使用也就大約1910~20年代左右)
而在Cesar予此「小魔術」的關鍵就在所有人的天性- 每個人都愛美
當時女性上妝,普遍用白粉打底,燈泡直接照上去會變慘綠色,Disaster!!!
經過多個實驗,粉紅色遮罩是最好看的- 因此Ritz內部燈光多以玫瑰粉+三文魚粉+桃子色遮罩。
只要女士們在這空間可以保持美麗的話,那自然會得到更多消費啦
直到1980年代,當炫耀性消費開始流行起來,Palm Court的下午茶登上了旅英遊客的必行清單。
哀呀可是我最後還是選擇晚餐====
有喝茶的地方,當然也有可以喝酒的地方 (不過這趟我沒進去這個酒吧XD)
比起旁邊元老級的Palm Court,於2001年新建的The Rivoli Bar的風格就年輕得多,
使用Art Decor的風格模仿東方快車,窗戶外就是皮卡迪里大道,微醺的狀態下看窗外趕路的倫敦人,是否真的像坐在火車上呢?
這就保留給未來的我吧,如果我還能再來的話
====
Ritz London開業時,一晚的普通客房住宿需花費1.5~3.5 基尼
1基尼大約是今天的400英鎊=台幣17,000
取個平均值算2基尼=大約台幣34,000
哇,其實跟現金一晚住宿的$$沒差多少耶...
但無論如何我都住不起啦
綠園套房 The Green Park Suite
即便貴為Ritz London中最貴的套房,但另一間套房更為人熟知。
為什麼會說更為人熟知呢,因為這裡是電影<新娘百分百 Notthing Hill>的拍攝場景喔
其中提及關於客房中的枕頭, 枕芯內塞滿羽毛與羽絨
為確保其柔軟但不塌,會有一套Arm Test進行測試-
把枕頭置中在單支前臂上,若有任一邊沉落塌下去,那代表該更換了。
(在<新娘百分百中>也有短暫露面過~)
面對客人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他都欣然接受挑戰,
突然有客人想用來自Brighton的海水放浴缸裡泡澡? 沒問題✔️
來暫住的美國大使需要一台直升機? 沒問題✔️
Anna Wintour每次入住都不太喜歡房間內的肖像畫? 沒問題馬上換✔️
想和某網球明星運動員打球? 沒問題我來連絡他的助理✔️
最大的重點都在於有錢錢又有人脈可以解決問題嘛是不是~~~
====
如同霍格華茲有數不清的秘密(?) Ritz也曾有段秘密
於二戰時期,Ritz London成為戰爭時期中還能提醒英國人過往美好的日子的時光機,
「在戰爭期間極其時髦,人們甚至比過去更愛約在Ritz見面」,夜晚的飯店「擠滿了人,但卻令人感到安全」
而這份安全感也帶到了(現已不復存在的)Ritz的地下酒吧,一間「眾所周知可接待同性戀」的酒吧- The Pink Sink。
提個題外話,1945/5/8這個宣告二戰結束的勝利日,王室兩姊妹偷溜出去Ritz玩是真實發過,但具體細節便不得而知了;後有被改拍成另一齣電影<皇家公主出走記 A Royal Night Out>。
我說啊,這,這個,這題材太棒了吧
雖然天使說過他不太去酒吧,但或許哪一次Crowley(還是1941年版的)會在某次晚餐結束後帶他來這裡小酌幾杯之類的啊...
===
Dining at the Ritz, we will meet at nine
I will pay the bill, you taste the wine
不過晚上9點就太晚了,我預約的是晚上7點半
此刻站在餐廳門口的我,顯然是有那麼點緊張的- 畢竟劉姥姥都還有賈府上下陪她逛大觀園,
我單獨一人,在第一次踏上的國家走入沒體會過的米其林餐廳,現在但願我不熟練的英語口說不要臨陣逃脫
侍應帶領我入座,哇,桌椅本身便已是粉紅基調,桃色的燈光一打上來,肉眼可見之處無不是曖昧的桃紅
這時,兩名侍應帶來了menu並做了簡單介紹-
即便一桌只有一人,也依然會配置2名侍應服務,如此尊爵讓我感到了1秒的不好意思
掀開保溫用的鐵罩揭露餐盤上的驚喜、Tableside的現場烹飪表演、閃亮亮的玻璃杯與銀製餐具、這些都在悄悄分散客人對於帳單金額的注意力。
為了減輕英國人用餐時無法避免的尷尬靜謐,雇用交響樂隊(小約翰史特勞斯)到宴廳演奏,伴隨著音樂,哀呀又不小心多開幾瓶酒了
在我寫這篇整理總記,查資料才發現,於今年2月已經拿到米其林二星囉
2018出版的Ritz Cookbook食譜,但我是個相當扎實的料理白癡,所以更多的是想從中一窺法式精緻料理的精神所在- 而得出的結論是:
「哇,如此繁複的備料程序,與分秒相爭的烹飪過程,到底該如何分工、如何控管才能保持持續的高水準呢?
====
秉持著「來都來了當然得好好把握機會」&最大幅度取材的精神,決定點了7 courses experience。
金額與<馬克白>門票一樣不想回想
但要說有值回票價嗎?
同時侍應也會詢問是否要點香檳或酒類,但自身真的不太喝酒...就只點了sparkling water而已- 事後想想真的該點一杯香檳的,微醺一下也好嘛
Ragstone起司慕斯
加冕雞肉捲
酸櫻桃裹鴨肝醬優格
其特色在於其中的材料蘊涵跨文化的隱喻- 結合印度香料、加勒比海水果風味,來展現大英帝國的精隨。
隨後食譜公開後廣受喜愛,如今已是英國的家常美食之一。
source
應該說法式精緻料理便是這麼回事吧! 越小的體積越是費工,我不讀還不知道連管狀出口兩端便是一道程序(是沾上了烤雞皮屑!);
且通常食譜有大半都在寫「醬汁」的製法,而確實在隨後的餐點中完全體會出醬汁就是法式料理的靈魂。
以鹹/甜/奶味作為開幕暖場後,接下來就是第一道ㄘ…
居然還有第二輪開胃菜嗎!?
鱒魚卵餡餅
上面綴以可愛的擺盤裝飾用花草,魚卵活像一朵萬壽菊,整體看起來像一個花束,嚼下去粒粒爆汁
韃靼牛肉佐魚子醬
Caviar啊... 看來我的錢錢是變成這高級的形狀了呢
使用的是奧西特拉(Oscietra)魚子醬,與鋪在其底下的韃靼生牛肉相配得宜,不會哪一邊太鹹而搶了風頭,再加上外圍的小脆餅杯,三者同時咬下去真的是非常享受。
(唉呦寫到這裡,突然好想看天使吃魚子醬那享受的表情
翻Ritz Cookbook會發現他們也會使用大白(Beluga)魚子醬,但那是搭配布利尼(blini)小薄餅的;
依查詢的 資料 所說,
大白魚子醬香醇濃厚,奧西特拉魚子醬沒那麼濃郁但富有果香,因為如此才適合搭配牛肉吧?
不過自己又沒吃過幾次魚子醬,也只能靠文字來補充想像的空白了
在第一道菜上桌前,侍應端來了麥芽麵包與預熱過的奶油。
可能因為上菜間隔通常是10~15分鐘(應該是留給客人消化時間),麵包可能是解饞(或著沾取剩餘的醬汁?)的作用-
已事先切成4塊,掰下來豪不費力,外脆內軟,當然要抹上奶油- 也是預熱過的,能輕而易舉地均勻塗抹,太開心了
甚至連奶油盤都有一個迷你鐵罩,頂端是Ritz的獅子Logo,太可愛了
馬爾島干貝 佐 酪梨、柑橘
Isle of Mull Scallop, Avocado and Citrus
吃下去真的是...哇。哇喔。
OH MY???
原來世間能有此等的...美味??? 咿???
干貝被切成了片狀,又各覆上一片由米酒與洋菜粉製成的清澈果凍片,軟嫩的口感Q彈Q彈的,
醬汁的組成是佛手柑與醬油,鹹甜鹹甜,與干貝的鮮味融合得恰到好處;
盤中那看似小青豆的佐菜,便是酪梨菜泥,吃下去後口腔內卻感受到粒粒炸開的橘類果香-
菜泥上面那不是魚卵,而是指橘!
鴨肝捲 佐開心果、烏荊子李
Ballotine of Duck Liver, Damson and Pistachio
是道幾乎任何季節的Ritz晚間菜單上都會出現的招牌菜。
這還是我第一次品嘗到鴨肝
噢我的上帝...
外層那一圈添加了月桂葉、胡椒、肉桂的烏荊子李果凍,
與經過繁瑣的醃製、隔水燉煮、烘烤等事前處理程序的鴨肝,
搭配得天衣無縫- 看刀尖能滑順、不費力地切下去便知了,像切奶油一樣;
Side dish是烤得酥脆的布里歐麵包-
就是名句「那就叫他們吃蛋糕吧!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裡面的那個so-called蛋糕。
(p.s.: 其實沒有確切紀錄瑪麗安東尼皇后講過這句話,可能在被刻意穿鑿附會下她當了背鍋俠)
在鴨肝捲旁邊的兩小團醬球- 深紫紅的烏荊子李醬,和被覆蓋在花菜下的開心果優格,
塗抹在布里歐上吃,哇嗚... 太享受了
怎麼說呢,彷彿在洛可可風格的花園裡,噴泉中央的寧芙水仙大理石雕像如此曼妙
(噢看吶,水池裡還有好幾隻騾鴨呢
坐在噴泉邊緣平台上觀賞雕像,偶爾低頭,瞧見圍繞平台旁的花團錦簇- 精心栽培的水仙花好可愛哇- 由遠、由近,都有悅目之處,快哉!
我現在吃的不是「一頓飯」,而是經歷一場不折不扣的「體驗」
(天吶,菜單上確確實實寫著experience啊
是人在現場才能擁有的體驗-
這是一顆水餃。
大家應該普遍吃過無數次水餃,所以看到水餃,腦袋會重現過往吃水餃的經驗-
麵皮的口感,餡料的味道,醋與醬油要沾著吃。
你預想了各種接下來舌頭會嘗到的味道。
可能是韭菜水餃。
也可能是鮮蝦豬肉水餃。
結果沒想到這顆水餃裡面包著彩虹。
舌頭歷經了彩虹上每一道顏色,層次綿綿- 同時也深知這份感動用任何文字都無法完美詮釋...
事實上,任何感官詮釋一但落於文字上便注定有所缺失- 如同外語翻譯一樣這是必定遭遇的困境
🍽️第三道菜,也是第一盤熱主菜登上了舞台-
在地原生龍蝦 佐香料胡蘿蔔、檸檬馬鞭草
Native Lobster, Spiced Carrot and Lemon Verbena
胡蘿蔔菜泥加入了八角、荳蔻、芫荽等香料,
醬汁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門- 芹菜、茴香、月桂葉、以及擁有濃郁檸檬香氣的檸檬馬鞭草...等加入魚湯,
細心熬煮後,再加入些微指橘粒,倒入盤中。
Side Dish在第一眼看還以為是類似瑪德蓮蛋糕的甜品-
結果是一個...蝦肉炸彈!
原來這名叫Barbajuan,是南法、摩洛哥的傳統油炸料理,還挺像油炸過的水餃,
傳統的Barbajuan餡料常為菠菜、雞蛋與乳酪;
在這裡做為龍蝦的side dish,餡料則為龍蝦的關節肉剁碎後拌入美式龍蝦醬(sauce Americaine)。
龍蝦肉與蘿蔔伴隨諸多屬熱的香料,太調皮豪爽了,
但又平衡得宜,便是在舌尖上大肆舞動後,能抓準時機退場,來迎接下一段奏曲。
.
相當幸運地,在Youtube上有關於這道龍蝦料理的烹飪影片
小牛胸腺 佐帕瑪桑起司、松露
Veal Sweetbread, Parmesan and Truffle
在讀菜單時看到Sweetbread還以為是什麼麵包呢,畢竟以前也從來沒見過這個詞-
小牛胸腺不算是牛肉,其為三~六個月的小牛才會有的腺體 (小牛長大後這腺體會萎縮消失)。
帕瑪桑起司醬汁,由陳年帕瑪桑起司皮混和牛奶後得出濃郁滑順如雲朵的緻密;
另一邊則是佩里戈爾松露醬,一黑一白的...
侍應介紹完餐點,把松露醬倒下去後,還補一句「看起來很像陰陽標誌對吧?
唉呦先生你怎麼在讀我的腦呢,而且in front of my 放在桌子上的天使惡魔飯友面前???
哇喔,看你是很懂喔
若說前面的餐點都還如紳士般舉止得宜,這道便是如同Camden區搖滾樂手般地放縱狂樂了-
胸腺外皮酥酥脆脆的,入口即化,吃起來口感有點像...雞肉?
這邊沾一點帕瑪桑﹐那邊沾一點松露醬,兩塊濃郁的味道相撞在一起,誰也不讓誰,
但我的舌頭可沒那空閒給他們勸架,畢竟如此珍饈美味,可一秒都捨不得浪費- 好一個縱慾!
確實因為太縱慾了,即將完食前確實有點偏鹹了- 可能是因為沒有類似蘆筍的蔬菜去中和吧?
但依然無可否認... Delicious!
天吶嚕,什麼法餐吃不飽根本是說假的- 光用肉眼看好像都份量少少的,但每一道菜累積起來還真不容小覷...
當然也不能排除,截止目前還吃了半個麥芽麵包
我英文口說爛透了,但還能回憶一下天使是怎麼講的- 前幾道還能簡單使用幾個形容詞
Delicious,wonderful,exquisite,scrumptious… 到後面越來越詞窮啦
但如此天堂般的享受,我再如何詞窮也得如同聖殿的貧婦把最後的兩文錢奉獻出去吧
不過這次有順便small talk說I feel like I’m almost full.
侍應笑笑回應說:「加油喔親愛的,你快到終點了!
原本菜單上應該是安茹鴿肉(Anjou Pigeon),但在餐前侍應有告知這道會換別的菜色
英聽0分之我沒聽清楚原因與新菜色的名字
但後來查資料 猜測可能是我獨自用餐所以無法提供本來就是2人份的tableside-served dish吧... 哭了嗚嗚嗚
更換上來的新菜,猜測應該是菲力鹿肉(Fillet of venison)、佐獵人醬汁(Sauce Grand Veneur)
鹿肉還是第一次嘗試呢,吃起來的口感比牛肉還有嚼勁,以鹽與杜松子粉調味,富有野味感;
獵人醬汁以野味肉邊角料製成,通常還會加入莓果來增加酸甜味,
但Ritz食譜中記載的材料中(落落長的清單可見其製作多麻煩)沒有莓果,便是由蔬菜蘑菇、葡萄酒與辛香料混合而成。
今天是星期五- 是Live at the Ritz之夜!便是每周五、六的晚餐時段,會有樂隊演奏與跳舞表演!
p.s.: 若是從單點菜單(A La Carte menu)上點菜,則會額外斟收表演費約£55- 若是點5 courses或7 courses,菜單上的價格便是已經加總過的了。
但光是浸泡在這浪漫的氣氛便已滿足,何況... 咿,想像力豐富一點,想想呀,
要是Crowley在這時候邀請天使跳舞,祂肯定不會拒絕的,氣氛實在太剛好了...
想著想著,單身狗的悲哀減輕了不少,或許有一天我可以畫出來...
咦...等等? 怎麼現在的旋律有點耳熟...
這是...這是...哇啊啊?!?!?!?!
我的意思是... 這等於是天使惡魔最美好的結局的具現化欸?
Right in front of me??? 我何德何能???
要不是在Ritz如此優雅之地,我真的很想把兩隻飯友抓起來衝去前排打call
同時也是Ritz的皇室老顧客- 伊莉莎白王太后的愛曲,所以都會固定演奏這首歌來取悅她。
.
天吶嚕,太可怕了,可怕在這一頓晚餐- 這個夜晚,實在太過美好了...
這時候第五道菜也成為被吃乾抹淨的空盤子,噢我是真的吃不下鹹食了
幸好,依菜單看,下一道開始便是甜點環節了
芹菜蘋果優格
Apple Yoghurt, Celery
歷經一場(沒有酒精的)酣暢淋漓的主菜盛宴,這一道是pre-dessert,真正甜點的餐前甜點
優格被打發成濃厚的白泡沫,中央是由蘋果、芹菜與薄荷壓縮製成的雪酪(sorbet)。
含有芹菜的甜點我還是第一次嘗試,但與蘋果相佐亦不意外- 是能夠想像得到的match。
冰沙切下去沒有分崩離析,剖面也幾乎看不到甚麼氣泡,緊緻度剛剛好,
自然在口感方面便是無可挑剔了,如絲綢般撫過狂歡一場後的舌頭;
加上薄荷的幫助,吃起來很清爽,也不會過甜- 畢竟pre dessert的作用便是如此嘛。
巧克力榛果半冷凍慕斯
The Ritz Signature Chocolate, Salted Hazelnut (semifreddo)
如童話中的糖果屋,又如博物館的拱型走廊,光是如此可愛的外觀都快看不過來了
我對於那些簍空圈圈到底是什麼方法做到的感到好奇,
後來翻食譜找到了解答- 把巧克力片凹成拱狀當然是第一步,待其硬化後,拿出各個大小的奶油花嘴,用噴燈加熱後往巧克力片上鑽洞,大圈優先。好的耶,學會了
巧克力片下一層,是被薄糖脆餅包覆成管狀的冰淇淋;
再下一層,是被兩片薄薄的榛果牛軋糖片夾起來的2排cremeux-
我找不到這詞的準確中譯
由於其中有加入英式卡士達奶油,口感介於巧克力醬與巧克力幕絲之間;
這裡的百匯不是美式百匯(高腳杯中裝有水果與優格的那種),法式百匯類似一種半凍糕。
甜得相當縱慾- 對,這個縱慾度跟前面那道小牛胸腺是一樣的,但不會是讓人生厭的甜,天使肯定很喜歡這道巧克力甜點....
菜單上的七道菜已畢,太滿足了...超乎想像的滿足,
因為個人每次獨旅中,行程在吃的方面比較不care,只要能充飢讓我有力氣可以繼續走路就好了;
這次來Ritz用餐前也沒預期太高- 確實我知道這是一家米其林高級餐廳,但預想的範圍只有在Happily & elegantly,
我沒想到這居然是Heavenly & indulgent哇
餐後,侍應來詢問是否想點個茶來舒緩舒緩呢?
當然好,我有什麼理由說不,況且我是真的吃得好飽,然後點了一壺伯爵茶。
好喜歡茶杯的霧面燒陶材質 (我猜的
.
低頭一看手機時間,噢Mama mia,已經晚上11點了?!?!咿咿咿???
不知不覺居然在這裡待了4個小時... 就算我吃得慢,通常也1.5~2個小時就差不多了,
但我就還不想走,這裡真的太美好,再讓我多待一下也好嘛...
侍應端來了真正的最後一道甜點
香草馬可龍、覆盆子軟糖、榛果焦糖黑巧克力
Petit three
此時的我已經不是為「好精緻又可愛!」而驚訝
而是「我...我以為已經結束了欸,怎麼還有!?
幸好是甜的&有一壺茶可伴著吃,不然可真不知道要怎麼辦
Heavenly indulgence…
另外還有贈送一盒黑巧克力作為回家伴手禮
外包裝上描繪著Ritz飯店的建築插畫,字體燙金;
內容物是以法芙娜的69%黑巧克力做基底,再加入格瑞那達&迦納的咖啡豆等其他材料的chocolate bar-
這也是我沒預想到的,呀,能有紀念品可以帶回家真的超快樂!
我甚至可以想像如果是在寒冬,用餐後的天使可以帶回家煮熱巧克力喝耶...
====
我本來想說正餐後的甜點,想點鼎鼎大名的焰燒可麗餅(Crepes Suzette)的,
但先不論獨自用餐的我可能點不了,我是真的完完全全地被餵飽了
這便是我留在倫敦的遺憾之一了 (幾乎每次獨旅都會留下一兩個小遺憾)
對,就是開頭提到飯後愛抽一支雪茄的同一位,又是他
攜其法國女伴名為蘇載特,1895年於蒙地卡羅的咖啡館用餐時,在廚房中發生的一場意外-
本來澆以橙酒的可麗餅不小心著火燒了起來,但沒想到味道驚為天人。
造就這場意外的小侍應Henri Charpentier便把這道新生的甜點端上餐桌,並大受好評,最終以女伴的名字命為Crepes Suzette。
而Crowley就這樣看著天使陶醉地一口口吃下可麗餅,最後還會把他的份讓給天使,an encore for a tempting show…
===
讓一場晚宴成為Heavenly Indulgence,不單單只有餐點的功勞,
侍應們的照顧 (說服務還稍嫌形容力道不足) 相當恰到好處-
上菜後詳盡的餐點介紹、用畢後詢問對餐點是否滿意的互動(不會讓I人感到消耗能量的那種)
是從一個「比適當的社交距離再親近那麼一點」的角度與客人互動;
自己特別喜歡的一點是,能感受到他們的照顧中是帶著驕傲的,是對這份工作的自豪與從容,並不屈尊。
舉個反例就是很久以前在某集團品牌下的餐廳吃飯,服務生還得單膝跪下幫客人點餐,當下超想逃出去
我跑去櫃檯說想取回一下袋子,但我都還沒說我坐哪、袋子長甚麼樣子,侍應便說OK就走進去cloakroom,沒幾秒就把袋子拿給我了
順利拿到行動電源後,我走回座位,發現已經有侍應站在椅子旁等我回座了...
甚至被我暫放在椅墊上的餐巾,都整整齊齊地摺好放在扶手上了
A lobby boy is completely invisible, yet always in sight.
A lobby boy remembers what people hate.
A lobby boy anticipates the client's needs before the needs are needed.
.
沒想到這段台詞的意境,在現實是可以真實存在的
侍應們會相當「英國式」地使用各種Dear / My love的稱呼,在倫敦這樣的稱呼法其實算挺普遍的(不要誤會是在flirting喔) 但實在太可愛了,無論聽幾次都非常悅耳
回想起來,他們真的超可愛,我的其中一位侍應把伯爵茶送上後,他說因為他的班次要結束了,接下來若有其他需求可以找另一位侍應,同時也關心地問是否滿意今天的餐點啦,希望我能滿意今天的服務etc。
滿意,超滿意好不好
====
太太們去Ritz記得一定要去洗手間一趟喔,因為女性洗手間真的...超級可愛...
甚至連 官方Facebook 都坦言這個是拍IG美照好地點
馬卡龍般的粉白配色真的好會,牆壁上是女孩與鴨子於蓮花池中沐浴的壁畫,整個少女心大爆發
這裡便是女士限定的休憩空間,到處都是落地鏡易於整理衣裝,甚至配置了軟軟舒適的長沙發供女士能自在地抬槓八卦(?)
這麼可愛的洗手間搭配落地鏡,不拍個穿搭照就太可惜了
外套是cos出Crowley的同一件喔
再多拍幾張照片- 剛好這時間也沒什麼人了,拍取材照正合適,
最終還是依依不捨地向Doorman說再見,離開了這片天堂。
===
終究還是太小看Ritz了,超乎我的想像太多,
最終也只能總結一句:這裡便是奢華的大人的迪士尼樂園。
完全能明白為什麼天使惡魔這麼喜歡這片地方,無論是形似天堂(without蜜蜂般的天使同事們)、美食珍饈、浪漫氛圍、還有那份安全感讓他們能夠放心地just be us…
.
所以,真的,任何打算去倫敦朝聖好預兆的太太們,拜託不要錯過Ritz
下面是一些以個人經驗整理出來的注意事項:
→ 無論男女,牛仔褲、短褲、運動服、球鞋、拖鞋,是不被允許的。
→ 女士的穿衣風格以半正式休閒裝(Smart casual attire)為主,類似出席別人的婚禮時會穿的風格。
→ 男士需要穿西裝&打領帶(領結也可以),背心非必要。
p.s.: 關於如此嚴格要求的Dress Code,自己私心覺得這真是個好文明,尤其是鞋子方面,皮鞋人人都該有一雙
👉Aziraphale:非常整齊(甚至有點守舊)的三件套,完全及格
👉Crowley:...Meh… 襯衫雖然沒扣好但還算是件襯衫吧...
波洛領帶...算領帶嗎...
但是牛仔緊身褲就肯定無法過關的啦
Well,沒有任何凡間的麻煩是一個奇蹟不能解決的~
但!!!是!!! 1941年的天使惡魔,倆人都及格的喔!!!
→ 建議提早3個月左右預定,尤其若預定日期剛好碰到節日的話。
→ 預約時段最早從18:30開始,可依照當天想點什麼菜單去調整時間。
→ 我點7 courses+星期五表演之夜,最終待上了4.5小時。
→ 可參考 官網菜單 ,會依照季節而更動;除了從A La Carte菜單個別單點外,也可以點配套好的5 courses或7 courses。
→ 除非是像我想取材到底(?) 不然其實5 courses的份量就相當足夠了。
→ p.s.: 3 courses是午餐限定。
→ 星期五/六是表演之夜,這兩天會多收一筆表演費用,還請注意~
→ 當然今天又不是出席什麼皇室貴族的晚宴,不需要過於死守各種規矩,
但有先了解過西餐禮儀的話,確實有大大的幫助!
這次衝著<好預兆> (還有提提的膝蓋肉(???)) 來到了倫敦
而我也敢說- 後來有一些故事細節,一些同人周邊靈感,
我要是沒來過倫敦的話,是做不出來的
超級感謝所有讀到這裡的太太們,但恐怕再多的敘述文字,也肯定比不過親自去一趟體驗的。
祝好預兆的太太們,此生都能有機會,前往一次屬於天使與惡魔的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