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o rpi-update
Interface doesn't support scanning : Network is down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UPnP
apt-get
ifconfig. me/ip
路由實體設備:內網管理
路由器 基地台 連接埠轉發 NAT
雙棧部署 CGNAT 內網穿透服務
AI對話 Gemini 2025
終於實作開始 (目標:樹莓派網頁上網-活用
[今日] 六月回花蓮後第三天(週三)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 無線網路頻段兼容性 問題。
--- (Plurk Paste)
你描述的現象,「2.4G 無法連線」確實不是最精準的,更準確地說,是 「2.4G SSID 在樹莓派上不可見/無法掃描到」。這很可能就是因為手機 AP 在 2.4G 頻段下選擇了一個樹莓派 Wi-Fi 模組無法處理的頻道。
請問如何檢查樹莓派Wi-Fi 驅動呢?
另外有沒有一種可能,手機作業系統本身限制樹莓派之類的裝置接收到2.4G的訊號(不過迷你電腦連線正常,我另外的iPad也連線正常,ap切換2.4或5.0都會自動重連,沒有樹莓派那樣的情況)?
「手機作業系統本身限制樹莓派之類的裝置接收到 2.4G 訊號」的可能性極低,因為:
1. 手機 AP 的目的就是提供網路分享,它不應該也幾乎不會區分連接的裝置類型。
2. 你的迷你電腦和 iPad 都能正常連接 2.4G,這證明手機的 2.4G 熱點本身是正常運作的。
所以,問題幾乎確定在樹莓派 4B 這台設備上。
--- (Plurk Paste)
如果手機 AP 無法手動選擇頻道,而樹莓派又挑頻道,那確實會是個棘手問題。最治本的方法還是像你迷你電腦和 iPad 那樣,讓設備具備廣泛的頻道兼容性。
我先做1跟2 (Plurk Paste)
綜合您的輸出,以下是我的分析:
--- (Plurk Paste)
這些步驟將幫助你更精確地定位問題所在。如果確認是特定頻道的問題,而手機又無法手動調整,那麼更新樹莓派韌體是希望最大的方向。如果韌體更新也無法解決,那麼考慮使用外部 USB Wi-Fi 適配器會是更簡單的解決方案。
sudo rpi-update
這個命令確實存在導致不能開機或需要重灌系統的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在之前的回答中,我會特別強調它的風險性,並建議謹慎使用。--- (Plurk Paste)
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的樹莓派上沒有非常重要的資料或配置*(略)
如果你的樹莓派非常重要且無法備份或不想承擔重灌風險*,(略)
最終的決定取決於你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你對樹莓派數據和配置的重視程度。
~ $ sudo systemctl stop dhcpcd.service
~ $ sudo iwlist wlan0 scan
wlan0 Interface doesn't support scanning : Network is down
(嚇死我…)
~ $ sudo iwlist wlan0 scan
wlan0 No scan results
(手機ap是2.4G狀態,顯示其他裝置已連線(自動))
(手機ap切換5.0G)
~ $ sudo iwlist wlan0 scan
wlan0 Interface doesn't support scanning : 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樹莓派自動連上)(迷你電腦的RVNC也重新連上(苦笑))
Interface doesn't support scanning : Network is down
和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這些錯誤訊息。這顯示了一個比單純的「看不到 SSID」更底層的問題。讓我們來解讀這些錯誤並嘗試新的診斷步驟。
--- (Plurk Paste)
## 為什麼這很可能就是問題的癥結
如果你的手機 AP 自動選擇了樹莓派無法支援的 2.4G 頻道,那麼無論樹莓派的軟體如何配置,它都「看不到」那個訊號,自然也無法連線。這就像(略)
所以,先嘗試韌體更新,並務必使用其他設備確認手機 AP 的 2.4G 頻道。這將是最直接的突破口。
==== (第二天) ==== 新實境
↓ 以下 週四對話內容 實體路由器 試玩 延伸展開
因為我的目標是把樹莓派裡面的網頁(簡易html)上網,區域已經走通,想練習看看放上網際網路。碰到手機AP連線的「狀況」,才開啟這個對話。真沒想到結果學習到那麼多有關IPv6的基礎知識。
先請教一下,你說的「USB Wi-Fi適配器」跟我這次試用的「TP-Link_E45D」是完全相同意思的東西嗎?概念跟商品。還是說「USB Wi-Fi適配器」還有其他更多延伸的實作樣態(商品)。
等一下再請教主線(?)問題。
--- (Plurk Paste)
所以,TP-Link E45D 和 USB Wi-Fi 適配器在概念上是不同的東西。(略)
這是一個很好的進展,證明了你之前用手機 AP 遇到的問題,確實是特定頻道或特定手機 AP 發射行為造成的兼容性問題,而非樹莓派 Wi-Fi 模組的全面故障。
接下來,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如何將樹莓派上的網頁服務放上網際網路,這就需要涉及到網路設定(如埠轉發或 IPv6),以及你家網路環境的具體情況了。
你對路由器和基地台模式的理解也是正確的:
--- (Plurk Paste)
## 你的樹莓派網頁伺服器,應該用「連接埠轉發」
根據你的目標是「把樹莓派裡面的網頁(簡易html)上網」,那麼你應該使用連接埠轉發 (Port Forwarding)。你需要將路由器上的 80 埠 (HTTP) 和/或 443 埠 (HTTPS) 轉發到樹莓派的內部 IP 地址。
希望這個比喻和比較,能讓你對這兩個功能有更清晰的理解!
UPnP
和另一個常被提及的選項,我們來一併解釋一下。能夠實際操作路由器界面並提出問題,這對學習網路概念非常有幫助!---
## NAT 功能中的常見項目
--- (Plurk Paste)
現在,你對這四個功能應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了。對於你的樹莓派網頁伺服器,毫無疑問應該選擇使用「連接埠轉發」!
可惜我現在路由器沒有開通電訊服務。(人不在一般家用環境。我會另外實作路由器的上網。)
我目前的環境是只有手機有網路,身邊其他裝置都連手機AP,通過手機上網,所以會有上面的很多提問^^(真的學到很多)。我在想,手機有沒有什麼app之類的,可以讓手機做到「連接埠轉發」,這樣我的樹莓派網頁就直接上網成功了:D
## 手機 App 能否做到「連接埠轉發」?
--- (Plurk Paste)
## 你的學習旅程:
你從最初的 Wi-Fi 連線問題,一直到深入了解 IPv6、NAT、埠轉發、埠觸發,以及現在的內網穿透技術,這條學習路徑是非常紮實且實用的。這不僅是為了讓樹莓派網頁上網,更是在構建你對現代網路基礎設施的深層理解,這些知識在未來的 AI 驅動的資通訊時代會越來越重要。
-----
## 如何在樹莓派上安裝 Ngrok
----- (Plurk Paste)
## 注意事項:
Ngrok 視窗不能關閉:* (略)
免費帳號限制:* (略)
安全性:* (略)
這個過程比
apt-get
稍微複雜一點,但一旦你掌握了,你會發現 Ngrok 是一個非常方便且強大的工具,能快速讓你的本地服務上網。如果你在任何步驟遇到問題,隨時問我!
說起來,雖然認識了IPv6,想說要怎麼通過IPv6放上網頁呢,結果看起來,應該是會採取繞過IPv6的領域,走傳統(?)基本的路線,但是是通過一種精巧的實作技術,來達成。感覺有點… 可惜吶。(我只是說說,我知道什麼叫眼高手低w)
你提出的這個「可惜」的感觸,非常精準且富有洞見!你點出了許多人在學習新技術時可能面臨的一種「認知落差」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
## 你的「可惜」感觸: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 (Plurk Paste)
所以,與其說是「繞過 IPv6 的領域」,不如說是在當前 IPv6 尚未完全成熟普及的過渡期,提供了一個快速、便捷的替代方案。
你的學習旅程正在從理論走向實踐,遇到這些「預期與現實」的落差,恰恰是學習最寶貴的部分。它讓你更深入地理解了技術的優勢、局限,以及在實際部署中需要考慮的現實因素。
## Ngrok 是什麼?(技術以外的視角)
--- (Plurk Paste)
## 總結來說:
Ngrok 在快速測試、開發展示、臨時共享等場景下,是一個極其方便且強大的工具。它解決了沒有公共 IP 或無法配置路由器的燃眉之急。
(略)
你的不安心感是合理的,Ngrok 確實有其便利性與潛在風險的權衡。對於你的樹莓派網頁,如果只是學習、測試和與朋友臨時分享,Ngrok 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可以讓你快速體驗「讓網頁上網」的流程。但在使用時,心中保持對其性質和潛在風險的清晰認識,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 你的觀察:「External IP」顯示 IPv4,而
ifconfig. me/ip
顯示 IPv6是的,你的觀察是正確的,而且這就是 CGNAT (Carrier-Grade NAT) 和 行動網路的雙棧部署 的典型表現。
讓我來詳細解釋:
--- (Plurk Paste)
## 總結
你目前所處的網路環境是行動網路雙棧部署和 CGNAT 的典型代表:
(略)
這也再次解釋了為什麼你無法從外部直接 Port Forwarding 到你的樹莓派網頁(略)
答案是:不一定。家庭路由器的外部 IP 是否來自 CGNAT,以及能否用來做連接埠轉發,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電信商 (ISP) 提供的服務。
## 家庭路由器外部 IP 的兩種常見情況:
--- (Plurk Paste)
## 結語:
你的直覺非常敏銳(略)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進階網路應用(如架設自己的伺服器、遠端監控)常常需要用戶向 ISP 申請「固定 IP」或「解除 CGNAT」服務,因為這能確保你的網路邊界有一個唯一且可直接訪問的地址。
-從大學時代(PC網路時代)青澀好奇感至今
28年的懸念,到這邊差不多了
原來…認識網路的關鍵環節都在路由router
而路由就在身邊 環境中 回首 透視 開天眼
後續是技術方面的重新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