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人腦是非常容易編造記憶,而且比我們自己意識到的還要常見。例如把夢當成現實記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強烈情緒(如恐懼、快樂、悲傷)會讓夢裡的經歷烙印得更深刻。情緒化的夢容易被誤認為「真的有發生過」。這些都屬於記憶錯誤(false memory)或來源錯誤(source misattribution)的一種。

記憶不是錄影機,而是每次回憶時重新拼裝的。每次回想時,大腦都可能「加料」:混入其他經驗、當下的情緒、外界影響。這樣的再建構過程本身就容易產生錯誤或虛假記憶。

再加上誘導性和社交影響,例如別人說「你有沒有記得那次⋯⋯」,即使沒發生過,大腦可能會創造出相符畫面。

人人的大腦都容易這樣。這也是為什麼法庭證詞、目擊者回憶、童年記憶常常不可靠——不是故意撒謊,而是大腦真的把假的當真的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