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5:35 AM
掰噗~
@baipu
正在
Sun, Jun 8, 2025 5:35 AM
(筆記筆記)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5:53 AM
昨天是主責方案的成果展,有位第一次參加我們活動的個案在活動結束後非常開心的和我說她覺得今天的活動好溫馨好快樂,大家像家人一樣,她很少這麼開心
雖然累得半死,但聽到她這樣說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過我昨天晚上9點才離開辦公室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5:55 AM
這就是這工作恐怖的地方,先把你揍一頓再給點糖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5:57 AM
曬曬昨天好吃的,都是個案做的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6:00 AM
雖然老是抱怨加班,但我辦的方案大多都結合了自己的興趣還是很愉快的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6:05 AM
最近還辦了一場台日交流會
今年難得認識了一位日本籍服務對象,由於日本新住民在台灣一般來說比較少需要社福單位協助,也很少參加活動(因為以他們的經濟能力來說不用參加免費的),這是第一次深入和日籍新住民交流
她在日本是在一個志願服務組織擔任日文老師,義務性質的教授新二代日文讓他們能盡快融入社會、應付考試等等,所以她提出希望能連結她服務的單位和我們一起辦個交流會認識彼此的服務
椪說:可吸𓀁玥玥君
@milly0309
Sun, Jun 8, 2025 6:18 AM
蘑菇的工作很有意義而且個案都好有才喔
不過真的辛苦了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6:21 AM
比較驚訝的是日本沒有"新住民"這個詞
他們用"具多元文化背景的人"稱呼跨國居住者,在定義上沒有把移工和新住民分開來
雖然移工與新住民的需求差很多,但他們政府不重視這個議題,不重視所以沒有相關服務,不用服務就不用發明專有名詞來描述這個群體,大概是這個意思
他們很委婉地表示對日本政府來說,住在日本的人無論是任何原因來,都默認你想要成為日本人,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日語、自己想辦法融入日本社會,因為你必須適應,所以不會有適應問題(邏輯迷但很符合刻板印象XD)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6:22 AM
呃必須說,我個案的單位是在日本的偏鄉,也許東京之類的大城市會有扶助機構,這個連他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就是了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6:24 AM
不過不是完全沒有協助措施,只是大部分著重在語言教學的層面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6:34 AM
這次交流會發現政府比民間慢半半半半半半拍這種事也是各國共通
她們單位草創的幾個元老都是小學老師,因為在學校發現新二代完全跟不上教學、被排擠等等狀況,又沒有制度幫助這些孩子,看不下去的老師只好在放學後留孩子下來惡補日文
除了語言學習其實還有適應、家庭關係、經濟等等很多議題需要處理,和其他老師交流後,發現有這個需求的孩子不在少數,慢慢相互連結交流輔導經驗,才促成這個單位
而最早開始輔導孩子的老師已經從事這樣的志願工作超過十年了,然而他們縣直到前年才在類似區公所的地方設了一個多元文化者諮詢櫃台
未免慢太多拍了吧!反正各國政府都半斤八兩
蘑菇𓀁沉迷吸雀版
@PANLOVELYPAN
Sun, Jun 8, 2025 6:38 AM
聽到輔導孩子超過十年的老師分享真的讓我很感動,感動到偷偷哭(淚腺到底多脆弱)
可以想像對她的學生來說她是多麼難得的好老師
載入新的回覆
雖然累得半死,但聽到她這樣說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過我昨天晚上9點才離開辦公室今年難得認識了一位日本籍服務對象,由於日本新住民在台灣一般來說比較少需要社福單位協助,也很少參加活動(因為以他們的經濟能力來說不用參加免費的),這是第一次深入和日籍新住民交流
她在日本是在一個志願服務組織擔任日文老師,義務性質的教授新二代日文讓他們能盡快融入社會、應付考試等等,所以她提出希望能連結她服務的單位和我們一起辦個交流會認識彼此的服務
他們用"具多元文化背景的人"稱呼跨國居住者,在定義上沒有把移工和新住民分開來
雖然移工與新住民的需求差很多,但他們政府不重視這個議題,不重視所以沒有相關服務,不用服務就不用發明專有名詞來描述這個群體,大概是這個意思
他們很委婉地表示對日本政府來說,住在日本的人無論是任何原因來,都默認你想要成為日本人,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日語、自己想辦法融入日本社會,因為你必須適應,所以不會有適應問題(邏輯迷但很符合刻板印象XD)
除了語言學習其實還有適應、家庭關係、經濟等等很多議題需要處理,和其他老師交流後,發現有這個需求的孩子不在少數,慢慢相互連結交流輔導經驗,才促成這個單位
而最早開始輔導孩子的老師已經從事這樣的志願工作超過十年了,然而他們縣直到前年才在類似區公所的地方設了一個多元文化者諮詢櫃台
未免慢太多拍了吧!反正各國政府都半斤八兩可以想像對她的學生來說她是多麼難得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