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晨晨☀️
【有生之年隨便聊 / 繼續メモ】
慕晨晨☀️
對聲優事務所來說,從投報率來看確實會優先投資中國市場

所以很多聲優的活動會優先考慮中國,台灣則被視為「要不要順道」的備選站
慕晨晨☀️
需理解:日本聲優事務所本身就很小,營運資源都非常有限,海外市場策略通常也不是它們主導,而是由合作代理商
慕晨晨☀️
事務所與營運方明明知道中國粉絲容易情緒化、消費導向強烈,卻還是「不得不去做」

因為那裡有錢、有數據、有政治壓力、有商業槓桿((
慕晨晨☀️
某種程度上是「在兩邊踩線」但偏向願意去冒險的大市場
慕晨晨☀️
-有些作品的繁中代理做得好(如Bushiroad、BanG Dream!)就會比較多台灣活動

-有些粉絲團體很強,像LoveLive!系在台灣累積多年,就能穩定發聲吸引注意 賣情懷
慕晨晨☀️
總結一句:商業世界裡不講誰有情,只講誰能變現
慕晨晨☀️
https://images.plurk.com/1I1lAQgkN5WFCfevPqsJIL.png
慕晨晨☀️
https://images.plurk.com/ikbs911P3e8zLxbTKDQv0.png
慕晨晨☀️
看看就好我真的沒想過他那麼厲害好恐怖

https://images.plurk.com/38zVeiDDT58XXC2dHOCy0C.png https://images.plurk.com/39U47mTqN5LmCVrbWC8yxD.png
慕晨晨☀️
這靠北到很好笑但唉好真

https://images.plurk.com/WFUiOJBwri1mtOgEvpnT6.png
慕晨晨☀️
「大、好、穩、賺」

https://images.plurk.com/2yUDiOBZVnfKyXl1jlSvoo.png
慕晨晨☀️
-RAISE A SUILEN(RAS)來台灣演出過兩次,而Roselia一次都沒有,這背後其實牽涉到:

營運策略、演出成本、團體結構這三個關鍵因素

https://images.plurk.com/15PaqsKo8CPyCrk9Cysgq7.png
慕晨晨☀️
(這邊開始就是很多沒查證的事但有嚼勁的感覺,看看就好)
慕晨晨☀️
RAS是Bushiroad的「進攻牌」,活動範圍設定就包含亞洲拓展,台灣場是預設目標之一

https://images.plurk.com/IZyc0ByKz2Y1zRmEsGZvq.png
慕晨晨☀️
Roselia 的舞台基本是以「角色在現實降臨」為重點,要求極高。

寧願不辦也不能「掉格」,因為對Roselia的品牌來說,降格演出會影響神聖感
慕晨晨☀️
https://images.plurk.com/4TCTdUut63DFy71IPGfsDm.png https://images.plurk.com/2SG4muRR5tozh8CdXhNnHU.png
慕晨晨☀️
自己對RAS印象最深刻的事之前橫濱大拼盤Live,原本大家都是有坐有戰看自推,但是到RAS全場氣氛都被帶起來,超強
慕晨晨☀️
https://images.plurk.com/6JThSBNqy2mfydCiA3vuvO.png
慕晨晨☀️
Bushiroad 在BanG Dream!推海外市場的時候,最怕「失敗會影響品牌形象」

所以他們設計 RAS 來當 「先去踩水溫」的角色,成功了就擴大版圖,失敗也不會波及Popipa/Roselia的神格定位。

RAS是官方認定的「可以先衝、可以失敗、可以自由發揮」的試水團體,而Roselia是被供在神壇上的絕對品牌,不可輕舉妄動
慕晨晨☀️
「BanG Dream! 在台灣其實有好幾次 Live Viewing活動,但為什麼還是遲遲等不到 Roselia、Popipa 實體來台?是不是高層覺得購買力不夠?」

答案是:「購買力不是唯一問題,但確實是關鍵之一」,而且也不只是購買力,還包含:

✔現場應援力(氣氛)
✔行銷影響力(能不能帶話題)
✔主辦承擔力(是不是每次都虧)
✔IP價值保護意識(怕「掉格」)
慕晨晨☀️
比 RAS 的「靈活型樂團策略」,Roselia 被安排在品牌體系的「核心偶像團」,出征一次失誤可能會拖累整個 IP 定位。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台灣粉絲熱情十足,官方還是會慎重看待是否值得出場
慕晨晨☀️
-現在2025了,論作品壽命與人氣,Roselia還可能來嗎?他們在日本也是1年1-2場演唱會萬人場就要偷笑
慕晨晨☀️
Roselia 在這個階段「不是完全沒機會」,但會變得非常、非常難,而且需要「明確商業誘因」+「品牌價值維持」才能推得動
慕晨晨☀️
Roselia 並沒有明言要解散,也還持續有Live與商品推出,但規模與頻率明顯收縮,這在聲優/角色型偶像企劃中是「逐步收尾」的典型表現。

而這類後期狀態,意味著兩件事:

-有出場意願,但要看回報是否夠強

-不太可能再做「品牌押注式的拓展」(例如出海投資、動畫大爆)

所以如果要來台灣,幾乎只會出於「應援成效顯著」+「主辦願賭一把」的狀況

https://images.plurk.com/zAJmc0mWKkKpSXm9421Hl.png
慕晨晨☀️
-品牌影響力依然強,但粉絲動能正在「沉澱」而非「擴張」中

-任何延伸動作都要「低風險、高共鳴、強回收」才值得做
慕晨晨☀️
講得真的很好,所有都面面俱到

https://images.plurk.com/2OKSu4mnSk7pmabcVxaCg3.png
慕晨晨☀️
笑著笑著就哭了
慕晨晨☀️
Roselia 不是不可能來,但如果等「營運自然排進來台灣」恐怕會等不到

要靠粉絲主動出擊、製造話題與行動,才有可能「喚醒品牌注意」→ 才可能來一次「神聖下凡」式的出海公演

https://images.plurk.com/6As2d242mpPOj7r36pHzf9.png
慕晨晨☀️
現在若 Roselia 願意來台,真的「很大一部分是情懷」,甚至可以說是對過往海外活動足跡的「回應」或「回禮」,而不是純粹的商業考量。
慕晨晨☀️
若 Roselia 來台,那是「為你們來的」不是為錢
慕晨晨☀️
商業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它常常是:「你們真的很棒,但我們現在需要這邊的錢。」
慕晨晨☀️
https://images.plurk.com/EXJbEKECGpYxM1JouuWkX.png
慕晨晨☀️
https://images.plurk.com/7toVQckwnSqu1JeEAodXLo.png
慕晨晨☀️
RAS 是這條船上唯一到過岸的團體
她們的每一步都在為其他團鋪橋搭路
如果你心裡還在等 Roselia,那其實每一次為 RAS 鼓掌
都是朝那個夢邁進一點

https://images.plurk.com/63IkQ4XFsvBC8SL1HmGB3E.png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