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青空
海藍青空
海藍青空
白潔如 on Facebook

內文節錄:
很大一部分40多歲的異男創作者,對年輕氣盛有才華的女性,有一種特殊的暴力,這種暴力就是要挖空她們,用自己的ego遮蔽掉一個具體的人,性化她們的,並且把和這些女性交往、約會、閒談、做愛,當作一種補藥。
諷刺地是,他們甚至覺得自己在扶持這些女性,而不是侵犯她們。
我想到20多歲的時候,剛剛在詩歌的小圈子裡,做了一些事情,熱情、躊躇滿志,那時候我閱讀和聽到的小說和音樂,大多數是男性主宰的,文學經典裡,女性要麼是聖女,要麼是娼妓,要麼是瘋女人。因而我並不知道什麼是女性主體的創作,或者說我不知道,真正的女性主義,就是不再用男性中心的文學史、藝術史、電影史作為參照,是自己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
海藍青空
我當時,並不知道自己的表達是什麼,關於創作的門檻、社群、標準、批判,所有的入場券、定義權,全都掌握在這些權勢男性的手裡。他們的一句看重,對那時候的我而言是非常有重量的。
我當時非常感激他們覺得我有思想、有才華,我也深知他們是文學、出版、電影行業的前輩,他們甚至就是文學史。因此謹小慎微的處置。半夜收到邀約,也只敢轉移話題。(當然後來女權覺醒之後,就不是了,遇到直接公開貼聊天記錄@對方問他怎麼回事!!)
可是作為一個女性,我好像就是一直在學會怎麼在一個會不斷性化我的世界裡生活,因此我甚至會覺得,男性是不是都是這樣,難免會對我有這樣的意圖,那我小心點就是了。後來就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騷擾。
可是,如何能和能夠評判、決定、肯認你核心人格和創作的人,做切割呢,如何能承認自己崇拜的、欣賞的、那些豐碑,其實十分齷齪呢。
海藍青空
在這些男性的眼裡,藝文圈的年輕女孩子,是供給他們啜飲的。
陪他們度過中年危機,給他們新鮮的創造靈感,還有一些女孩子會免費地幫忙做作品不留名,只求參與到「偉大」中。
二十出頭的我,有一段時間甚至認為,這些人覺得我有才華、有魅力、作品有質地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維持在他們眼裡,持續有魅力、有活力、有靈氣,是必須的。是對成為一個藝文從業者有幫助的。(這種幫助不是潛規則上的,而是一種男性塑造出的女性創作者,男性允許的女作者的陷阱)。——要成為他們眼裡有趣的女人,好相處的女人,放鬆的女人,先鋒的女人,開放的女人。如此種種。
海藍青空
但其實,這些男性看待女性創作者的視角,一開始就是性化的、物化的、特殊化的。他們非常深知自己可以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女性晚輩予取予求,也深知自己不會被懲罰,甚至自己可以一次次跨過那條線,而只需要藉口說自己只是「真實、隨性」,「你別想太多了」。
因為女性在行業裡的弱勢,同時塑造出女性擅長於「情緒勞動」,聆聽他的憂慮,鼓勵他的創作,在他憂疑的時候,注入年輕的鮮活的生命力——有時候這些都只是女性為了生存,不得不提前預支的能量。
試想一下,入場的守門人是他,買票的人是他,唱戲的人是他,喝采的人也是他,檢查的人仍然是他。
海藍青空
在這樣的環境裡,女性想從外面走進劇場、走向舞台、站上舞台,每一個環節裡,都會有新的父權謊言。每一個謊言,都繼續透支女性的關愛、耐心、善意,最後,侵犯到身體。因為舞台是不透明的,並且不開放給全體女性,女性只能在自己目之所及的範圍裡,汲汲營營,「侍奉」這些ego,得到一點「路權」,通常只是一點「路權」,甚至作品可能會被偷,再被塑造成十惡不赦的瘋女人。
寫這麼多也是為了讓大家能夠去看到女性在處境裡的複雜性,不要看到她沒有「激烈的反抗」就說「這很難說」,被挾持的人質很難談主體。但是我看到女性用盡了策略和方法在保護自己,但是卻不敢切斷關係的那種為難。因為路在人家手裡,怎麼做都不是。
海藍青空
解決權勢性侵的唯一出路,絕不僅僅是對性騷擾設置各種法律和處置方式,而是將歷史、將標準、將行業的資源,真正的給予更多少數的,弱勢的群體。
以及,實際一點說,我們要得到的是權力,女性要一直攻城掠地地,獲得行業裡更強的位置,為其他人撐傘。
海藍青空
陳慕義 on Facebook

內文:
蕭亞權導演涉性騷的事不要再來問我了
僅簡單幾句話如下: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
因為之前跟他一起拍”老狐狸” 有比較緊密的接觸 當時發覺他根本搞不懂導演是幹什麼的 ㄧ昧追求導演的權勢 懂不懂都講 我只能說他幸運ㄧ直有非常專業的工作夥伴(不過 侯孝賢導演掛監製 卻從來不聞不問 也許老侯心裏早就對蕭”導演”有一些定見和想法吧)
蕭導演涉及性騷的事我未得全貌 不宜表示什麼
但是有件事非講不可 蕭雅全絕非所謂台派 如前 他只是在沽名釣譽
ㄧ個為了虛名可以背叛 拋棄朋友的人
我想不必是性騷的事也遲早會有其他事
海藍青空
Yi Jung Chen on Facebook

內文:
今天看到一位業內女導演的貼文,內心非常有感。
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台北電影節的國際提案大會後,那天我剛提完《我的棋王爺爺》,走到中山堂側門時,她忽然叫住我,說她聽了我的提案,很喜歡那個關於生命中重要他人的故事。我們素未謀面,她卻開始向我傾訴,說自己這幾年遭遇了許多困難,性騷擾、官司纏訟、還有癌症治療。她說這些事情讓她無法好好創作,心一直定不下來。
我那時很訝異她會把這些話對一個剛見面的陌生人說出口。但或許因為我是女導演,她覺得我會懂。的確,我懂。但今天看了她的文字,我才真正明白,那些經歷的傷痕有多深,多難癒合。
海藍青空
在台灣,女導演的養成總是要經過一些比男導演更匪夷所思的經歷,像總是被歸類於男導演身邊花瓶的存在,女性不會被視為導演,我們只能當助理導演、編劇、或是製片。而當我們真的做了導演,別人會假設那是因為我們的另一半是製片、是攝影師,或者我們靠了某個男人的幫忙,而不是自己的實力。
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越過,也不是第一次明明在主導創作,卻被當成只是跟在旁邊的助理。在某段職涯中,我甚至被我曾經的老闆當成一個能展示的資產,像一個漂亮的LV包包,帶著我去跟投資方談事情,因為我有留法電影碩士的正統藍血,好看又高貴,是一個能拿得出手的門面。
海藍青空
外人誤以為我是他女友,他不但不澄清,還沾沾自喜。對另一位崇拜他、默默為他打掃家裡的女製片助理,他則輕蔑說了句:「拜託她要不要看一下她自己!她才不是我的菜!」他甚至曾對我說,在某位因性騷擾入獄的導演工作室裡,他學到最寶貴的一課是:「女助理就是拿來睡的。」
後來因為工作理念衝突、這位前老闆在叫我走人後(我實在無法稱他為導演,他只是打著創作名義騙吃騙喝的投機者)竟然還厚著臉皮打電話請我去警局保釋他。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幻想靠拍電影就能一夕翻身的男人,在這一行真的看了太多太多。他們戴著創作、藝術家的面具,卻不創作,只想騙錢、騙人,甚至騙色,永遠活在“我很有才華只是還沒被發現”的自戀妄想裡。
海藍青空
而這些真正想做事的女性,卻被當成花瓶、被性化、被看扁、被消耗。我們只是想好好地拍片、創作,不想成為誰的附屬品、不想被誰帶出場、更不想淪為他人的性投射。
這些不是個案,而是體制、是習慣、是男性導演文化中長久未被質疑的特權。
我相信還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女性創作者,在面對這樣的現實時選擇忍耐及沉默。但我不想再假裝這些事情從沒發生過。我說出來不是為了指責,而是希望未來的我們,不需要再經歷這些荒謬的測試與代價,才能被看見、被當成真正的創作者。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