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河隆(吃副食的薯泥)
我就單純講展覽,不提什麼新興宗教(我也不懂)。會抱怨博物館策展方式的人,大概不太了解博物館的基本運作,講白了就是當展覽品數量和展覽空間不成比例,館方要採取「輪展」的方式處理;其實像台北故宮,雖然肉形石翠玉白菜毛公鼎這幾個是「觀光重點」,得要常態擺設;

但其他的館藏也是採用輪展的方式呈現,再來就是每個古物能夠「承受」展覽的壓力也不一樣。
源 河隆(吃副食的薯泥)
我以為這是常識,看來是我高估了某些人的認知太多
源 河隆(吃副食的薯泥)
另外,有些在博物館展出的藏品,很可能是私人基金會或是策展公司負責統籌運作,。

這一類的展覽,講白了就是博物館和私人策展單位「合作」,館方出場地或參與公關行銷,既然是「私人」單位,那當然要賺錢。門票周邊收入為基礎,另外策展單位透過「行銷」刺激觀覽人數,有助於收入增長。
源 河隆(吃副食的薯泥)
以浮世繪這種很具吸引力的展覽,能夠賺兩次的錢,展方為什麼只賺一次?(笑)

當然也不要說途中各種成本支出:倉儲、交通、運送、人力、保險等等等等⋯

美術文物策展其實是一門「生意」,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清高。就像古典藝術在古人的那個年代,有不少也是作者收了甲方爸爸的錢而創作出來的「委託」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