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Joyce Yen on Facebook

至於台派紀念六四,有何不對?六四雖然不是台灣意識的起點,對台灣意識卻絕對有推波助瀾之功。回到1989,兩岸都不民主不自由,也都對政治改革充滿想像。當時多數台灣人都視中國人爲同胞。是八九民運以血腥收場,台灣這邊卻在受天安門啟發的野百合運動之後,民主化加快腳步,從此台灣意識才逐漸佔上風。八炯會去跟王丹合照,正代表台派懂得飲水思源,雖視對岸為鄰國,但還是祝願六四冤屈能早點昭雪,流亡者能早點返鄉。
Deva
大中國主義者常譏刺台派是井底之蛙,簡稱「台蛙」,卻常用更小視野看世界而不自知。《聯合報》昨天那篇「重磅快評」就是很好例子,標題〈當八炯與王丹合影 「六四」 價值已被盤剝殆盡〉。連結貼留言版。
Deva
作者會認定「六四」價值那麼容易掉漆,可見作者完全否定其重要性。當今不管是美國還是任何一國學者,寫到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不都以六四天安門爲連串事件的起點? 這是「六四」對全世界的重要性。
Deva
中共上台後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以千萬計,比較之下六四並沒死特別多人,卻是唯一一次中共親自弄髒自己的手,下令解放軍殺自家人民,這是為何「六四」這個數字必須全面封禁。標誌文革起點的「五一六」怎就不必封禁呢? 因為中共建政以後,殺人都透過群眾運動,也就是以群眾爲共犯。一次運動之最慘受害者,可能即上一次之最狠辣加害者或最冷血旁觀者。獨獨六四,黨與群眾涇渭分明,受害者就是手無寸鐵之群眾,加害者則是中共。這是中共必須畏懼六四的原因。《聯合報》看不到這些,是不是十足井底之蛙?
Deva
至於台派紀念六四,有何不對?六四雖然不是台灣意識的起點,對台灣意識卻絕對有推波助瀾之功。回到1989,兩岸都不民主不自由,也都對政治改革充滿想像。當時多數台灣人都視中國人爲同胞。是八九民運以血腥收場,台灣這邊卻在受天安門啟發的野百合運動之後,民主化加快腳步,從此台灣意識才逐漸佔上風。八炯會去跟王丹合照,正代表台派懂得飲水思源,雖視對岸為鄰國,但還是祝願六四冤屈能早點昭雪,流亡者能早點返鄉。
其實,《聯合報》看到八炯與王丹合照,最應該問的不應該是:自己還可為六四平反做些什麼? 畢竟六四剛過去時,《聯合報》與王惕吾本人都曾經為海外民運做很多。後來為什麼沒有了呢? 為什麼現任董事長會三番兩次率報系高層去北京「晉見」黨國領導呢? (賈慶林2009,俞正聲2013,汪洋2018)。這種昨是今非,才是值得玩味的。
Deva
蔡丁貴
·
我不認為1990年3月的野百合運動是受到中國8964的啟發,反而是受到8947鄭南榕自焚強烈反抗黨國壓迫及89519詹益樺視死如歸自焚的激發。
吾皆娑婆 三千鴉殺浮屠之影
照這群左派三票的支持中華民國=台灣,我看很快就可以在228公園內放六四中國殤柱了

去對比一下他們在講64的力道是不是比228重的多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