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新聞稿-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全球資訊網

台灣牡蠣口感勝進口 人工附苗可望克服減產挑戰 | 生活 | 中央社 CNA

「台灣牡蠣近幾年因氣候變遷與蟲害而減產,越南等進口牡蠣逐年增加。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透過科學儀器分析,證實台灣牡蠣口感比進口佳,未來可望透過人工附苗技轉,克服減產挑戰。

水試所6/2發布新聞稿,為解析台灣在地蚵仔味,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合作,運用精密科學儀器,揭開本土牡蠣的美味密碼。

水試所說,台灣西南沿海得天獨厚的水文條件適合牡蠣生長,其中以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地區所養殖的牡蠣最具代表性。這些牡蠣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孕育出獨特風味,口感肥美、鮮甜,與進口牡蠣相比,不僅碳足跡短、新鮮度佳,也更符合台灣消費者的飲食期待。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水試所與海洋大學透過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與液相層析儀(HPLC)等精密科學儀器,分析國產牡蠣的游離胺基酸、呈味核苷酸及肝醣等風味物質,發現牡蠣的鮮甜味與麩胺酸、天門冬酸、丙胺酸、甘胺酸等呈味胺基酸的含量密切相關,整體而言本土牡蠣在總呈味、鮮味及甜味胺基酸的表現多略高於進口境外牡蠣。

另外,水試所發現,肝醣賦予牡蠣濃郁的口感,3至9月正值產季的本土蚵在肝醣的含量上也顯著高於進口境外牡蠣;而不同產地的牡蠣因為生長環境的差異,也反映在香氣上。透過蚵仔煎、蚵嗲等傳統飲食技藝加持,更可展現台灣牡蠣的多元魅力與獨特性。

農業部漁業署積極輔導國產牡蠣業者導入水產品溯源制度,讓消費者可以買到真正的國產牡蠣。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水試所說,人工附苗培育的牡蠣具較良好的抗病性,目前正試種中,並由漁民分析比較與天然苗的差異,之後也會由水試所將人工附苗技術移轉給民間。」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