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35 AM
79
47
【跨性別】阿茲海默/失智
@dove_packet - 一想到政府原本美意的諮商免費次數,在未來都會變成性癖薑餅人(此噗用麵包人取...
J.K. Rowling (@jk_rowling) on X
「在我收到的數千封支持信件中,有許多來自醫護人員,他們也都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其中一封最令人難過的是來自一位在老年病房工作的護士,她說她剛收到關於如何處理一位失智症患者的指導。這位患者正經歷著嚴重的痛苦,因為他們不再理解自己的手術改造身體發生了什麼,也不明白為什麼別人會稱他們為異性。
她說,她從未見過或聽說任何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同性戀者忘記他們是同性戀。她反問道,為什麼像她這樣的醫護人員會被施壓,從不談論這個問題或提出疑問。她還提到,她認識的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年跨性別者中,她的病人並不是唯一一個因為身體的變化而深感困擾的人,這些變化是他們不再記得曾經想要或同意過的。」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36 AM
Tue, Jun 3, 2025 9:40 AM
搜一些英文關鍵字找到的連結,翻譯都是丟GPT裡處理的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
「目前關於失智症如何影響年長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LGBT)族群的研究文章相當有限。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於2009年估計,美國每10萬人中約有38至147位跨性別者;而根據2017年較新的估算,美國約有一百萬名跨性別者。目前美國65歲以上人口中,有0.5%自我認同為跨性別者。」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36 AM
「
2007年,性別認同研究與教育協會(GIRES)報告指出,每10萬人中有20人因性別認同差異而尋求醫療協助,即約1萬人,其中6000人已完成性別轉換手術,且80%為跨性別女性、20%為跨性別男性。
Fredriksen-Goldsen 等人在其文章中引用數據指出,美國有24萬至40萬名50歲以上的LGBT成人正與認知障礙共存,其中包括約12.1萬名65歲以上的LGBT成人罹患阿茲海默症。
Flatt 等人的研究報告則指出,約有25%的年長LGBT成人自覺有認知能力衰退的情況,且族裔背景(BAME)、憂鬱症與功能受損都是與此相關的風險因子。」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36 AM
「
在此對跨性別者於失智症臨床服務中相關議題的了解仍相對有限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一則案例描述(見框1),以探討LGBT族群在失智症脈絡下所面臨的挑戰,並引用相關文獻佐證。本文所探討的面向包括:對照顧者的影響、失智症進展對性別相關行為(包括性傾向)的影響,以及如如廁等方面的特殊挑戰。」
掰噗~
@baipu
覺得
Tue, Jun 3, 2025 9:38 AM
太慘了吧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40 AM
「一位76歲的跨性別女性於2014年被診斷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蒙特婁認知評估(MOCA)分數為17/30。她接受每日10毫克的多奈哌齊(Donepezil)治療,並處方每晚15毫克的米氮平(Mirtazapine)以治療失眠與情緒低落。她於1960年代完成由男性轉女性的變性手術,包括雙側乳房手術,並接受雌激素(Estradiol)荷爾蒙治療。她認為自己的性傾向是同性戀,並與一位女性伴侶維持長期關係。」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40 AM
「
她的病史包括偏頭痛,並每天服用80毫克的普萘洛爾(Propranolol)。並無其他重大的精神科病史。她住在自己的公寓內,其伴侶住在同一棟大樓的另一間公寓。這對伴侶共同收養了三名女兒,其中兩人仍在世,目前約四十多歲。主要照顧者是她的伴侶,沒有接受正式的照護服務。
2016年時,她的MOCA分數降至11/30,出現衛生與營養方面的困難。2018年,她開始在外遊蕩,並帶男性回家從事性行為,這讓她面臨高度遭受虐待的風險,最終進行了《精神健康法》的評估,並被安置於失智照護機構。由於她出現接受性與表達性的語言障礙(dysphasia),無法再次施測MOCA。」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40 AM
「
在機構中,她表現出失眠、躁動與語言障礙,並與工作人員進行不當的性相關談話,表示對男性有興趣,這延續了她在社區中已出現的行為變化;她同時也會對女性工作人員發出性暗示,並以“男人”的身份談論自己。此外,她出現如廁行為會讓人辨識為男性,例如像使用小便斗那樣站著小便,這被解讀為回返其出生時的生理性別認同。
她的伴侶對這些行為感到極度難過,因為這些行為似乎與她出生時的男性性別角色相符。」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45 AM
「在撰寫本篇文章時,我們使用「失智症(dementia)」、「認知障礙(cognitive impairment)」以及「跨性別(transgender)」等關鍵詞於 PubMed 進行文獻搜尋,並進一步研究搜尋結果中所引用的文獻。由於相關研究文獻極為稀少,我們納入了所有等級的證據來源,包括有收錄與未收錄於期刊索引的文獻。」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45 AM
「
討論
LGBT族群的污名與健康問題
我們的文獻搜尋只發現另一篇與失智症及跨性別相關的個案報告。Scharaga 等人報導了一位 85 歲跨性別女性,因認知與功能退化被轉介至門診神經心理科接受評估。我們稍後將在文中討論該報告的發現。
關於跨性別族群的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的出版資料非常稀少,這與跨性別族群普遍難以取得與使用醫療照護服務的背景有關。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跨性別者常感受到來自社會整體與醫療機構的污名與歧視。
根據英國LGBT調查(UK LGBT survey),其中13%的受訪者為跨性別者,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對當前生活的滿意度低於一般大眾。跨性別男性的平均得分為5.1,跨性別女性為5.5,非二元性別者為5.5(滿分為10),而英國整體人口的平均得分為7.7。」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45 AM
「有21%的跨性別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過去12個月中使用或試圖使用醫療服務時,其特定需求未被考慮或被忽略。18%的受訪者表示遭遇不當的好奇對待,同樣也有18%的人表示因擔心受到歧視或不寬容的對待而避免接受治療。
此外,28%曾於過去12個月中使用或試圖使用心理健康服務的受訪者表示過程「非常困難」,而大約五分之一(2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使用醫療服務的過程中有過負面經驗。」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50 AM
「關係與照護壓力
在這個案例中,患者的伴侶並未與她同住,因此可以推測其所經歷的脆弱處境與社會孤立有關。研究指出,社會孤立會加速認知退化、降低安全性,並限制 LGBT 年長族群對服務的取得。隨著失智症病程的進展,當患者逐漸無法辨識生命中的親密對象時,LGBT 身分可能讓他們因為社會既有的偏見而面臨雙重劣勢。
研究也發現,有社群歸屬感與強大社會支持系統的人,其精神症狀與壓力感受顯著較低。
另一方面,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者壓力也需要被理解與重視。研究顯示,LGBT 照顧者相比於非照顧者,經歷更高程度的憂鬱、歧視、身心障礙、受害經驗與壓力,因此他們面臨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的風險更高。」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50 AM
「
在本案例中,隨著患者的失智症惡化,其伴侶對於患者性傾向的改變與如廁行為的變化感到極大困擾與難以接受。
因此,服務提供者必須準備好教育照顧者,並主動評估與規劃照顧者的需求。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與實務指出,失智症患者仍可能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甚至包括正向的親密與性接觸。這也凸顯了服務體系應更積極地與年長失智患者討論其性需求與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53 AM
「Wierenga 等人所做的文獻回顧顯示,多項研究指出性荷爾蒙會影響神經的發育與運作,這些影響可能出現在胎兒期、青春期,甚至可能延續到更晚的人生階段。針對年輕成人進行的短期荷爾蒙替代療法研究發現,女性轉男性(FtM)參與者在白質纖維束方面出現明顯的男性化變化,而男性轉女性(MtF)參與者則出現纖維結構的女性化改變。另一項研究指出,服用雌激素替代療法的 MtF 參與者在海馬迴的灰質體積有所減少。」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54 AM
「
雖然我們無法明確判斷本案例中雌二醇(estradiol)對其認知與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但可以推測,雌激素可能與海馬體萎縮有關,進而導致失智症的表現。
Scharaga 等人的個案報告顯示,在所研究的個體中,性別在認知領域上並未造成差異。該報告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受試者在研究時已出現明顯的認知障礙,因此未能觀察到性別相關的影響。這也說明未來的研究若要評估性別與認知的關聯,應更聚焦於疾病初期的表現。
在我們的案例中,患者從最初診斷時的 MOCA 分數 17 分降至 11 分,並伴隨行為上的明顯變化。然而,由於患者入院時已進入失智症晚期,我們在病房中也同樣難以完成完整的認知功能評估,面臨與上述研究相似的挑戰。」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56 AM
「結論
本案例與後續的文獻回顧凸顯了對跨性別族群失智症狀況理解的必要性。此案例也指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需更加了解跨性別者在認知退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性行為改變。此外,照顧跨性別者的伴侶與照護者,也急需獲得有關失智症進程中性行為變化的心理教育,以協助他們應對伴侶行為上的轉變。
未來亟需針對認知與性行為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型進行進一步研究,以建立更全面且具有包容性的照護策略。」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56 AM
++++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59 AM
https://journals.sagepub.com/...
「儘管人口老化與跨性別人口逐漸增加,並出現了第一批年長跨性別者的世代,但在國際層級上,針對跨性別者與失智症相關經驗與需求的研究仍非常稀少。我們需要理解跨性別者在健康與社會服務系統中所面臨的普遍障礙、歧視與不當對待,以及他們對老化與失智的焦慮與恐懼。
來自少數 LGBTQ+ 與失智症相關文獻的軼事性證據指出,認知變化可能影響性別認同。例如,有些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跨性別者可能會「忘記自己曾經變性」,並重新認同為出生時所指定的性別,或經歷所謂的「性別混淆(gender confusion)」。這引發了一些重要問題,例如:對於代名詞的使用、身體照護(刮鬍、髮型、衣著等)、性別化的社交互動以及是否持續進行荷爾蒙療法等醫療照護,應採取何種做法?」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9:59 AM
「
本文試圖填補現有文獻的空白,提出針對跨性別失智長者經歷「性別混淆」時,學者們所提出的三種回應類型(typology):
性別中立化取向(gender neutralization approach)
跨性別肯認穩定取向(trans-affirmative stable approach)
跨性別肯認流動取向(trans-affirmative fluid approach)
在對上述每一種取向進行批判性反思後,本文進一步提出第四種照護範式(paradigm)的基礎:此一範式建立在跨領域對話之上,並關注跨性別失智長者所面臨的多重壓迫系統,包括年齡歧視(ageism)、能力歧視/精神障礙污名(ableism/sanism)與順性別中心主義(cisgenderism)。」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10:00 AM
Tue, Jun 3, 2025 10:00 AM
順個毛 這不就證明即使變性手術了 自己洗腦自己是異性,最後其實還是清楚知道自己身體是啥性別嗎
阿璃
@vivi0z2
Tue, Jun 3, 2025 10:17 AM
米 (@toriandricee) on X
個人用WB@觀察號
@wbsearch404
Tue, Jun 3, 2025 10:28 AM
阿璃
: 3QQQQQQQQ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kagawarei
Tue, Jun 3, 2025 10:32 AM
天生的就是無法逆轉啊,天生同性戀就算是失智也不會改變,但這些跨一旦失智就變誠實了
無道天下
@gate9576
Tue, Jun 3, 2025 11:24 AM
身體是誠實的
希紋
@dvnik
Tue, Jun 3, 2025 11:49 AM
嗯.......所以我們等約20-50年後還要看到一大批「進步思想後遺症患者」...........「發病」?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kagawarei
Tue, Jun 3, 2025 12:17 PM
希紋
: 我覺得不用20年,這些改造人比健康的人身體下滑更快
Jinbo
@Jinbo
Tue, Jun 3, 2025 4:37 PM
終究是謊言
載入新的回覆
她說,她從未見過或聽說任何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同性戀者忘記他們是同性戀。她反問道,為什麼像她這樣的醫護人員會被施壓,從不談論這個問題或提出疑問。她還提到,她認識的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年跨性別者中,她的病人並不是唯一一個因為身體的變化而深感困擾的人,這些變化是他們不再記得曾經想要或同意過的。」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
「目前關於失智症如何影響年長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LGBT)族群的研究文章相當有限。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於2009年估計,美國每10萬人中約有38至147位跨性別者;而根據2017年較新的估算,美國約有一百萬名跨性別者。目前美國65歲以上人口中,有0.5%自我認同為跨性別者。」
2007年,性別認同研究與教育協會(GIRES)報告指出,每10萬人中有20人因性別認同差異而尋求醫療協助,即約1萬人,其中6000人已完成性別轉換手術,且80%為跨性別女性、20%為跨性別男性。
Fredriksen-Goldsen 等人在其文章中引用數據指出,美國有24萬至40萬名50歲以上的LGBT成人正與認知障礙共存,其中包括約12.1萬名65歲以上的LGBT成人罹患阿茲海默症。
Flatt 等人的研究報告則指出,約有25%的年長LGBT成人自覺有認知能力衰退的情況,且族裔背景(BAME)、憂鬱症與功能受損都是與此相關的風險因子。」
在此對跨性別者於失智症臨床服務中相關議題的了解仍相對有限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一則案例描述(見框1),以探討LGBT族群在失智症脈絡下所面臨的挑戰,並引用相關文獻佐證。本文所探討的面向包括:對照顧者的影響、失智症進展對性別相關行為(包括性傾向)的影響,以及如如廁等方面的特殊挑戰。」
她的病史包括偏頭痛,並每天服用80毫克的普萘洛爾(Propranolol)。並無其他重大的精神科病史。她住在自己的公寓內,其伴侶住在同一棟大樓的另一間公寓。這對伴侶共同收養了三名女兒,其中兩人仍在世,目前約四十多歲。主要照顧者是她的伴侶,沒有接受正式的照護服務。
2016年時,她的MOCA分數降至11/30,出現衛生與營養方面的困難。2018年,她開始在外遊蕩,並帶男性回家從事性行為,這讓她面臨高度遭受虐待的風險,最終進行了《精神健康法》的評估,並被安置於失智照護機構。由於她出現接受性與表達性的語言障礙(dysphasia),無法再次施測MOCA。」
在機構中,她表現出失眠、躁動與語言障礙,並與工作人員進行不當的性相關談話,表示對男性有興趣,這延續了她在社區中已出現的行為變化;她同時也會對女性工作人員發出性暗示,並以“男人”的身份談論自己。此外,她出現如廁行為會讓人辨識為男性,例如像使用小便斗那樣站著小便,這被解讀為回返其出生時的生理性別認同。
她的伴侶對這些行為感到極度難過,因為這些行為似乎與她出生時的男性性別角色相符。」
討論
LGBT族群的污名與健康問題
我們的文獻搜尋只發現另一篇與失智症及跨性別相關的個案報告。Scharaga 等人報導了一位 85 歲跨性別女性,因認知與功能退化被轉介至門診神經心理科接受評估。我們稍後將在文中討論該報告的發現。
關於跨性別族群的認知障礙與失智症的出版資料非常稀少,這與跨性別族群普遍難以取得與使用醫療照護服務的背景有關。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跨性別者常感受到來自社會整體與醫療機構的污名與歧視。
根據英國LGBT調查(UK LGBT survey),其中13%的受訪者為跨性別者,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對當前生活的滿意度低於一般大眾。跨性別男性的平均得分為5.1,跨性別女性為5.5,非二元性別者為5.5(滿分為10),而英國整體人口的平均得分為7.7。」
此外,28%曾於過去12個月中使用或試圖使用心理健康服務的受訪者表示過程「非常困難」,而大約五分之一(2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使用醫療服務的過程中有過負面經驗。」
在這個案例中,患者的伴侶並未與她同住,因此可以推測其所經歷的脆弱處境與社會孤立有關。研究指出,社會孤立會加速認知退化、降低安全性,並限制 LGBT 年長族群對服務的取得。隨著失智症病程的進展,當患者逐漸無法辨識生命中的親密對象時,LGBT 身分可能讓他們因為社會既有的偏見而面臨雙重劣勢。
研究也發現,有社群歸屬感與強大社會支持系統的人,其精神症狀與壓力感受顯著較低。
另一方面,失智症患者的照顧者壓力也需要被理解與重視。研究顯示,LGBT 照顧者相比於非照顧者,經歷更高程度的憂鬱、歧視、身心障礙、受害經驗與壓力,因此他們面臨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的風險更高。」
在本案例中,隨著患者的失智症惡化,其伴侶對於患者性傾向的改變與如廁行為的變化感到極大困擾與難以接受。
因此,服務提供者必須準備好教育照顧者,並主動評估與規劃照顧者的需求。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與實務指出,失智症患者仍可能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甚至包括正向的親密與性接觸。這也凸顯了服務體系應更積極地與年長失智患者討論其性需求與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雖然我們無法明確判斷本案例中雌二醇(estradiol)對其認知與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但可以推測,雌激素可能與海馬體萎縮有關,進而導致失智症的表現。
Scharaga 等人的個案報告顯示,在所研究的個體中,性別在認知領域上並未造成差異。該報告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受試者在研究時已出現明顯的認知障礙,因此未能觀察到性別相關的影響。這也說明未來的研究若要評估性別與認知的關聯,應更聚焦於疾病初期的表現。
在我們的案例中,患者從最初診斷時的 MOCA 分數 17 分降至 11 分,並伴隨行為上的明顯變化。然而,由於患者入院時已進入失智症晚期,我們在病房中也同樣難以完成完整的認知功能評估,面臨與上述研究相似的挑戰。」
本案例與後續的文獻回顧凸顯了對跨性別族群失智症狀況理解的必要性。此案例也指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需更加了解跨性別者在認知退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性行為改變。此外,照顧跨性別者的伴侶與照護者,也急需獲得有關失智症進程中性行為變化的心理教育,以協助他們應對伴侶行為上的轉變。
未來亟需針對認知與性行為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型進行進一步研究,以建立更全面且具有包容性的照護策略。」
「儘管人口老化與跨性別人口逐漸增加,並出現了第一批年長跨性別者的世代,但在國際層級上,針對跨性別者與失智症相關經驗與需求的研究仍非常稀少。我們需要理解跨性別者在健康與社會服務系統中所面臨的普遍障礙、歧視與不當對待,以及他們對老化與失智的焦慮與恐懼。
來自少數 LGBTQ+ 與失智症相關文獻的軼事性證據指出,認知變化可能影響性別認同。例如,有些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跨性別者可能會「忘記自己曾經變性」,並重新認同為出生時所指定的性別,或經歷所謂的「性別混淆(gender confusion)」。這引發了一些重要問題,例如:對於代名詞的使用、身體照護(刮鬍、髮型、衣著等)、性別化的社交互動以及是否持續進行荷爾蒙療法等醫療照護,應採取何種做法?」
本文試圖填補現有文獻的空白,提出針對跨性別失智長者經歷「性別混淆」時,學者們所提出的三種回應類型(typology):
性別中立化取向(gender neutralization approach)
跨性別肯認穩定取向(trans-affirmative stable approach)
跨性別肯認流動取向(trans-affirmative fluid approach)
在對上述每一種取向進行批判性反思後,本文進一步提出第四種照護範式(paradigm)的基礎:此一範式建立在跨領域對話之上,並關注跨性別失智長者所面臨的多重壓迫系統,包括年齡歧視(ageism)、能力歧視/精神障礙污名(ableism/sanism)與順性別中心主義(cisgenderism)。」
順個毛 這不就證明即使變性手術了 自己洗腦自己是異性,最後其實還是清楚知道自己身體是啥性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