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2 AM
71
23
地。
關於地球的運動
先前閱讀《女性的世界史》之中,有大略提及《地。》時代背景的女性狀況。
對照史實的情況,更覺得作者安排
約蘭達
的設定很有意思。
涉略劇透,下收~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2 AM
先簡單介紹《女性的世界史》一書,對於接受國民教育的台灣人來說,本書的內容不算陌生。從古希臘城邦講述到近現代的世界簡史,也涵蓋亞洲、非洲及美洲的情況。不過,這本有趣的是,全都會從「女性」的角度談論。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3 AM
其中,《地。》的背景是15-16世紀的某國,透過世界觀設定與角色設計,都可以推測是歐洲國家。以史實上來說,也是正值文藝復興的時期,尤其是人文藝術的領域大放異彩。當時雖然有女性留下名字,卻仍然是少數。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3 AM
女性要擠進藝術殿堂,除非父親是相關領域的人,不然不會受到該領域的教育與訓練[1]。更不用說,女性要接受高等教育幾乎是不可能,除非父親是學者[2]。歐洲各國直到十九世紀後半才開始普遍設置女子大學。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4 AM
由此可知,對比史實的狀況,約蘭達的出身地位要進入一間私人研究所,幾乎是不可能。更不用說,她能夠學習文字,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特例中的特例吧。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4 AM
但是,作者利用架空與留白的可能性,描繪出大時代下的小人物。這般構想,也呼應了作者將阿爾伯特的背景設定在15世紀的波蘭。或許在歷史洪流之中,真的曾經有人像是約蘭達一樣,作為一名女性研究者,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同樣推動了某個重要的學說。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5 AM
換個角度想,約蘭達跟杜拉卡有沒有必要設計成女性?其實,根本不需要。約蘭達設計成女性,是為了有個理由幫助巴德尼跟奧克茲。男性可以嗎?其實可以,他同樣跟約蘭達備受排擠,可能是他出身低、父親不是研究者、沒有親戚可以依靠等等……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6 AM
只是,男性的設計上,沒有像女性那般強烈的「不得不」。作者並不是單純設計成女性,像是男性的翻版一樣。故事不偏離主軸核心的推展,適時加入少許因為女性更容易遇到的情節,例如科爾貝拿她的論文來發表,又如在遇到杜拉卡之後,約蘭達希望可以給杜拉卡一點機會。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46 AM
在知道史實的情況下之後,更覺得作者的設計精巧,甚至可以稱作「美麗」。
所有的設計不會太過刻意,而是融合到情節與世界觀之中。即便增加了所謂「政治正確」的要素,也沒有讓讀者感覺在說教。這般創作巧思,讓我更喜歡這部作品。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50 AM
Mon, Jun 2, 2025 2:50 AM
《女性的世界史》
女性的世界史:理解性別意識與歷史變遷,開啟性別史的新視野 - 三成美保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誠品線上 - 閱讀與生活的無盡想像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50 AM
[1]:8-3文藝復興藝術與女性──繪畫中的女性形象與女畫家
「假如想成為一名職業畫家,首先得加入工作室,在師傅旗下累積學習經驗,等到可以獨當一面之後再加入同業公會──然則女性幾乎都沒有那些機會,除非她的父親就是畫家」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51 AM
[2]:11-3 教育制度與性別
「在女性獲准就讀大學超過一百年前的1754年、1787年,德國地區分別有兩位女性取得學位。兩人學識皆由熱中女兒教育,擔任醫師、大學教授的父親傳授,加上大學課程是在自家舉行,所以她們可以旁聽。只是礙於學校的意向,兩位女性不能參加學位頒授儀式,僅能偷偷地從隔壁圖書館的窗戶觀禮。」
泡福特佳🥃
@SomeDayBreak
Mon, Jun 2, 2025 2:51 AM
哎,真的好喜歡約蘭達
(唐突切換成動漫迷)
載入新的回覆
先前閱讀《女性的世界史》之中,有大略提及《地。》時代背景的女性狀況。
對照史實的情況,更覺得作者安排 約蘭達 的設定很有意思。
涉略劇透,下收~
所有的設計不會太過刻意,而是融合到情節與世界觀之中。即便增加了所謂「政治正確」的要素,也沒有讓讀者感覺在說教。這般創作巧思,讓我更喜歡這部作品。
「假如想成為一名職業畫家,首先得加入工作室,在師傅旗下累積學習經驗,等到可以獨當一面之後再加入同業公會──然則女性幾乎都沒有那些機會,除非她的父親就是畫家」
「在女性獲准就讀大學超過一百年前的1754年、1787年,德國地區分別有兩位女性取得學位。兩人學識皆由熱中女兒教育,擔任醫師、大學教授的父親傳授,加上大學課程是在自家舉行,所以她們可以旁聽。只是礙於學校的意向,兩位女性不能參加學位頒授儀式,僅能偷偷地從隔壁圖書館的窗戶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