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
亂七八糟微讀書心得
書痴的快樂,錢包君的苦痛。最近都有好好看書所以可以繼續買書XD但還是一堆書待看。
https://images.plurk.com/3cmXPPgoqiR2gHC2ZNKaB3.jpg
我還沒有讀過1984,近期有出台文翻譯就想說來讀台文版吧(是說一度誤以為封面是顆草莓大福),書是小巧尺寸好喜歡~

然後是第一次買新活水雜誌,5月號的主題是陳澄波,目前翻看內容覺得滿豐富的,雜誌本體也很有質感耶。

吳明益的繪本晚一點再來細細品嚐,好喜歡他畫動物的細緻感喔。
掰噗~
哭哭 (p-tears)
納米⭐️
去獨立書店取繪本之後,離開之際,老闆娘居然特別幫我開門送我出去!我是什麼很尊貴的人嗎?(我也只買了兩本書啊)
納米⭐️
「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挑戰、抵抗他們的故事,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挽回故事」
吳明益的繪本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還有隨書附贈的短篇故事日震(當然也包括海風酒店),都是像這樣子具有對抗威權意識的故事,這是作家...或說創作者透過筆鋒能傳達的訊息。
吳明益的展現方式又是輕柔地讓人有點心疼,滿喜歡這樣的感覺的。
納米⭐️
「我覺得,創作就是在把沒有被聽到的聲音,轉換成各種的存在。具體的存在。」

讀日震讓我重新定錨何謂創作的一段話。不管是自己的想法、心情,在乎的議題,或者只是單純想表達對某部作品或對各種人事物的愛,這些都能原原本本呈現出來真的很好。

最近在創作上卡住,像是畫圖,好像變成只是為畫而畫,這才發現我的初心不小心又溜走了,在此重新定錨!
納米⭐️
日震這篇短篇依然是在苦雨之地的背景之下,因為非常喜歡苦雨之地,所以在讀完之後果然它就成了超越本體繪本的存在XD
當然繪本我也很喜歡,本來以為可以很快讀完,結果沒有,並無刻意放慢速度,但花了一點時間才讀完它(不排除頁數很多這點)
在體感上覺得內容是很豐富的,有種......翻開每一頁都收到禮物的感覺
納米⭐️
納米⭐️
「吾々は自己を顧み、自己を研究し、その長短をよく知って、その正しいと思ふ道にむつて精勵するのが最も必要じゃないかと思ふ。
觀察自己,研究自己,了解自己,繼而能夠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是最重要的事。」
———陳澄波
.
看完新活水第47期——大畫家了。
像是把這幾個月來,陸陸續續探索陳澄波故事的小旅程做了個最後的總整理(當然我探索的只是皮毛,可以深入去了解的還很多)

在嘉義,陳澄波對當地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這座城市時常提起他,市區各處也都有他的畫架展示,成為近乎理所當然的存在。

但也因為這樣,反而一直以來都沒特別想去了解他的故事,所以雖然很熟悉,卻也很陌生。
納米⭐️
但從今年228開始,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想多認識他一下。

然後我就開始查相關資料,看相關書籍,參加相關講座,連相關的歌曲都跑出來了!
而今年正好是陳澄波百三(一開始根本就不曉得啊),感覺好像冥冥之中就被推往這個方向,要去了解陳澄波的生命故事。

說到這個,前陣子參加《波哥的啟示》系列講座的最終場,有位女士分享說她一直想畫下從她家中望出去的風景(還是已經開始畫了?我忘了)
她說,像這樣以寫生紀錄生活周遭的風景,就是陳澄波所留下來的精神吧,當下聽到其實還滿感動的。
她也有說冥冥中註定,可是我忘記她的前後文是什麼了XD
納米⭐️
然後講座的主講人———台史博的黃裕元先生在聽到這個分享之前,有跟大家說他在嘉義發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嘉義人會在公園寫生。(我當下:有嗎?)
所以在聽到那位女士的分享之後,他就還有點俏皮的說:「喔—這樣我們總算知道嘉義人會寫生是什麼原因了~」(陳澄波的靈壓(不是
納米⭐️
新活水的封面用的是陳澄波那幅致敬梵谷的自畫像(請參考噗首的照片),雜誌裡面提到自畫像的背景到底是向日葵呢?還是鳳梨罐頭切片?都還有討論空間......
我是覺得不用懷疑,那就是鳳梨罐頭切片XD因為畫的人是誰?是陳澄波啊!那個畫圖沒有非得要照著什麼一定規則來的陳澄波!(那個年代,他30歲還去東京讀書也是一種不照規則)而且我心中的陳澄波其實有點調皮耶(黃裕元先生也如此認為),我相信他一定會把向日葵故意畫成鳳梨切片的!何況那個時候台灣的鳳梨罐頭產業蓬勃發展,出口外銷的成績不錯,因此一定是鳳梨切片,選我正解XD
納米⭐️
「一九四五年,天皇宣布投降的玉音放送,台灣人隨著日本政府第一次戰敗;一九四七年,戰後迎來的國民政府,又以子彈和語言政策,讓台灣人承受了第二次戰敗。「三年內,兩次戰敗,台灣人所面臨的斷裂,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殘酷。」

「這就是陳澄波一百年前在追求的台灣定位:我們的地方,要有我們的故事。」陳立栢笑說,或許基金會的任務,就像百三特展的展名「走揣」———「為什麼到今天還在找呢?但真的還在找。一百年前那些文化人在找的,跟我們今天在找的是一樣的東西,我們一直都還在旅途上。」

這是雜誌裡陳立栢的訪談內容中,讓我分別感到心很酸跟很喜歡的兩段內容。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