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ka_integration
@ruka_integration
Thu, May 29, 2025 6:40 AM
Thu, May 29, 2025 6:43 AM
1
[摘]
因為,她們都是
不明白自己是誰
的人。
在所有關係中,只有不明白自己是誰的人,才會是永遠的弱者。( 而弱者不見得是受害者,他們往往是加害人。
執著於某種關係的擁有,而成為綑綁對方的加害人。)
我認為,張凱是全劇中,唯一一個
知道他自己是誰
的人。
( 包括樂樂的母親可能也是,只是缺乏更多的描述。)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決定他和其他人的關係。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接受其他人的決定,同時保有他自己。
張凱是一個能夠在努力與放鬆/放下之間找到平衡的人。
而樂樂是一個因為匱乏,而必須不斷追逐感受擁有的人。
ruka_integration
@ruka_integration
Thu, May 29, 2025 6:42 AM
可惜,我們的社會,以及我們的戲劇,還無法認可這樣的角色,所擁有的巨大的力量及價值。
這是這部戲,因為不足,郤讓我看見反轉的,我是誰,的載體。
因而我也為它寫了六則系列文。
無論是什麼,我們都能看見自己。
ruka_integration
@ruka_integration
Thu, May 29, 2025 6:44 AM
全劇對我而言,最精彩的兩段都發生在第三集,分別是:
劇中張凱公司同事聚會之後,夫妻兩人吵架。
張凱不明白 ( 社交場合只是一種表面),為什麼樂樂明明是
靠自嘲吸引觀眾
的脫口秀者,( 這算不算一種表面演戲? ) 郤無法將聚會中事輕鬆以對?
ruka_integration
@ruka_integration
Thu, May 29, 2025 6:44 AM
樂樂當然不能,因為那觸及
樂樂的自我認同
。
問題是:
什麼是樂樂的自我認同
?!!!!!!
這是全劇十二集,無法呈現的大洞 !!!!!!!!!!!
( 會不會,這正是台灣戲劇一致的死穴?!!!! 我們集體意識的天花板? )
夫妻吵到後來,張凱說:
我承認我今天 (的處理)很不ok,我向你道歉。
但你可不可以
不要那麼嚴肅去看事情
。
悖論的是,做為一個樂樂口中認為,她很有熱情的脫口秀工作,
需要的正是,不要那麼嚴肅去看事情。
ruka_integration
@ruka_integration
Thu, May 29, 2025 6:44 AM
另一幕是隨後張凱帶著當天聚會的同事,去看樂樂的表演。
樂樂在
這群人的背後_公開調侃他們的不宜
,同時也是以她自己的價值觀,同時還為了取悅觀眾,並運用此賺錢,稱之為工作。
( 而張凱因工作所觸及的人際,謊稱樂樂的身份,就缺乏道德? 無正當性?!!!!! )
ruka_integration
@ruka_integration
Thu, May 29, 2025 6:44 AM
另一個對稱發生在:
當樂樂問:可不可以就是像一般媽媽一樣就好了?
那張凱為什麼不能問:可不可以就是像一般太太一樣就好了?
ruka_integration
@ruka_integration
Thu, May 29, 2025 6:45 AM
我覺得編劇創造出這兩幕難得的
對稱
,導演郤沒有接住?
以致於台灣的觀眾,一直無法在自身的戲劇空間裡,被刺激去思考能夠跳脫台灣社會集體意識框架之外,更多的人性、角色換位、與究竟真理。
載入新的回覆
因為,她們都是 不明白自己是誰 的人。
在所有關係中,只有不明白自己是誰的人,才會是永遠的弱者。( 而弱者不見得是受害者,他們往往是加害人。 執著於某種關係的擁有,而成為綑綁對方的加害人。)
我認為,張凱是全劇中,唯一一個 知道他自己是誰 的人。
( 包括樂樂的母親可能也是,只是缺乏更多的描述。)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決定他和其他人的關係。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接受其他人的決定,同時保有他自己。
張凱是一個能夠在努力與放鬆/放下之間找到平衡的人。
而樂樂是一個因為匱乏,而必須不斷追逐感受擁有的人。
這是這部戲,因為不足,郤讓我看見反轉的,我是誰,的載體。
因而我也為它寫了六則系列文。
無論是什麼,我們都能看見自己。
劇中張凱公司同事聚會之後,夫妻兩人吵架。
張凱不明白 ( 社交場合只是一種表面),為什麼樂樂明明是 靠自嘲吸引觀眾 的脫口秀者,( 這算不算一種表面演戲? ) 郤無法將聚會中事輕鬆以對?
問題是: 什麼是樂樂的自我認同 ?!!!!!!
這是全劇十二集,無法呈現的大洞 !!!!!!!!!!!
( 會不會,這正是台灣戲劇一致的死穴?!!!! 我們集體意識的天花板? )
夫妻吵到後來,張凱說:
我承認我今天 (的處理)很不ok,我向你道歉。
但你可不可以 不要那麼嚴肅去看事情 。
悖論的是,做為一個樂樂口中認為,她很有熱情的脫口秀工作,
需要的正是,不要那麼嚴肅去看事情。
樂樂在 這群人的背後_公開調侃他們的不宜 ,同時也是以她自己的價值觀,同時還為了取悅觀眾,並運用此賺錢,稱之為工作。
( 而張凱因工作所觸及的人際,謊稱樂樂的身份,就缺乏道德? 無正當性?!!!!! )
當樂樂問:可不可以就是像一般媽媽一樣就好了?
那張凱為什麼不能問:可不可以就是像一般太太一樣就好了?
以致於台灣的觀眾,一直無法在自身的戲劇空間裡,被刺激去思考能夠跳脫台灣社會集體意識框架之外,更多的人性、角色換位、與究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