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lvia
@miettes
Mon, May 26, 2025 2:56 PM
剛剛讀到的文章:
洛楓《不合時宜的群像》:寫作的身體與創傷——村上春樹的創作觀
Sylvia
@miettes
Mon, May 26, 2025 3:00 PM
「我比較在意的有三個重點:
Sylvia
@miettes
Mon, May 26, 2025 3:01 PM
第一,每個人都有故事,也同時都是病人,如何發現、轉化這些故事,似乎是非常個人的修行了,同樣的事件有人說得很動聽、有人寫得很沉悶,故事是自己的,如何跟他人聯繫,要看搭建橋樑的本領了。或許這就是河合強調作家要承擔時代與文化的病,內裡包含克服自己的創傷,以同理心走入他人的處境,用文字替自己、也替別人承載那些抖動的情緒和心結,從而表現普遍性和普世價值了,壞時代一個一個的過去,最終留下了作品。
Sylvia
@miettes
Mon, May 26, 2025 3:02 PM
第二,村上描述的書寫和自我治療過程,也分成許多階段,起初是自發性和無意識的形態,能夠產生淨化的效果;其後進入猶如『挖井』那樣挖掘意識,當生命繼續累積創傷,黑暗的漩渦不斷加深,寫作人便需要強化自己的裝載容量,發展與人互動的關係,擴張故事的幅度,這是他由《聽風的歌》走到《發條鳥年代記》的歷程。事實上,許多作家年輕的時候亮麗地完成了第一個階段,卻無法跨越第二、三個層次,越來越用計算的方式製造『故事』出來,失去了鮮活的氣息和生命的維度。
Sylvia
@miettes
Mon, May 26, 2025 3:02 PM
第三是如何面對讀者的『反感』,村上命名為『憎恨的回饋』,就是被文壇前輩、評論人、以至實體的讀者否定和痛恨,出道以來他承受很多。村上說要將這些負能量全部吞下,藉以推動寫作的齒輪,才能強化文字的深度。這行動真不容易啊,寫作人必須具有了解自己的初心、堅定信念的雄厚基礎,才能不為負面評價而動搖。『名氣』總像黑色的深淵,會能以虛榮將人的創造力吸入和消解,不為市場和他人認同而寫,不單需要勇氣,還需要澄明的意志!」
載入新的回覆
洛楓《不合時宜的群像》:寫作的身體與創傷——村上春樹的創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