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光🌕Secretbox

我發現很多人的「自我療癒」方式,就是消滅自己的情緒感官,不允許自己有討厭的人事物,所以他也會用相同的標準投射到別人身上,症狀之一就是不停的告訴你「沒關係呀」、「這又不會怎樣」。

問題是,這就是會對我怎樣啊XDD。你吃蝦子不會過敏,但我吃蝦子就是會過敏;你喜歡文靜的另一半,我就不喜歡文靜的另一半。如果你同意主觀喜好跟對錯沒關係,那為什麼你會覺得讓我改變認知會讓我變得比較好過?

後來我觀察到這類型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會勉強自己吃蝦子的人,還會說服自己「其實皮膚癢癢的也沒什麼不好」,界限一直被踩踏也沒關係,我反而覺得這是某種逃避的防衛機制。
願光🌕Secretbox
對我來講,接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並不會讓我比較好過,我比較傾向直接排除我不喜歡的人事物,揀擇自己所愛即可。

為什麼我會不斷需要說服自己去「接受」不喜歡的狀況呢?
願光🌕Secretbox
為什麼你不允許自己有討厭的人、討厭的事,為什麼這些討厭跟憤怒的情緒是你「必須要改掉」的特質?

我會覺得這個舉動會不會只是想逃避「討厭」背後所隱藏的、更大的問題和創傷?好像一旦你承認自己就是討厭某個家人,你就不得不去面對你一直以來都沒有被家人好好尊重過的事實、不得不面對一直以來都覺得沒被看見的事實,而這一切只能由你自己吞掉、消化掉,但事情明明就不是這樣。
願光🌕Secretbox
我覺得我們要尊重自己的界限耶。

要讓自己保有某部分的攻擊性!如果你不允許你的攻擊性冒出頭來,它就一定會被壓抑、進而轉成攻擊自己。
願光🌕Secretbox
對我來講,「攻擊」本身只是把不屬於我該承擔的東西向外丟掉的動作,只要我把它發洩出來就可以達到療癒效果。

接納一個會不斷傷害我的人,不會讓我變得比較開心,也不會讓我的精神境界變得高,只是壓抑的程度升級了、感官麻木的程度更高而已。
願光🌕Secretbox
不要一直拿自己跟別人對比,例如:我不喜歡某人一直偷懶,可是反觀我自己也會想偷懶,所以我允許他偷懶。

我覺得這概念好像常常被混淆成pua自己的公式欸。

偷懶是一回事,但問題是偷懶的內容也是有分等級的,你的偷懶可能只是工作中休息一下,或是內心想一想沒有實際做出來;而對方的偷懶是完全不顧小孩自己在打遊戲,這就已經影響到你了不是嗎?這個是自私的偷懶耶。
願光🌕Secretbox
我覺得我們在套用身心靈公式前也要好好分析一下「動機」跟「場景」的問題,很明顯就不夠社會化、會干擾到他人的懶,為什麼你還要幫他合理化成「每個人的標準不同QQ」,所以你允許他這樣對待你?
願光🌕Secretbox
就算用更高維的角度去看好了,把宇宙的時間線拉長,或許這的確是對方要學的課題,啊那你的課題呢?為什麼你要跟他共演這場戲?你是他打怪升級的工具人嗎?而且還不一定會在這輩子看到結果喔。就像社會新聞裡前仆後繼的聖母,覺得自己可以改變另一半,結果也只是被對方毫不在意的打死而已。

例子可能極端了一點,但我覺得事情的本質差不多。
願光🌕Secretbox
再回頭講標準的問題,為什麼我要接受對方的標準?對方覺得他跟小孩玩個五分鐘=有帶小孩,為什麼我要接受?我明明就不覺得這樣就叫做帶小孩啊!

而且為什麼是「你」要接受他的標準,而他可以不用接受你的標準?

其實就是你的潛意識知道他不會改了、也沒有任何磨合討論折衷辦法的機會,所以你只好「改變自己」。(恕我分不出這究竟是「改變」還是「壓抑」)
願光🌕Secretbox
改變自己這個方向是對的,但不需要多做一個幫對方合理化的動作,我覺得會去多做這個動作的人,其實是因為他自己也找不到「為什麼對方就不用改」的理由...

另一方面,他的底層邏輯可能是「不做某件事=爛人,但我老公不是爛人,所以他不做某件事其實是ok的、是有他的理由的」。

但你完全可以討厭對方的某個行為但不覺得他是爛人啊(除非你潛意識其實就真的覺得他很爛沒錯),你不需要用「接納某人的行為」來解套這一切...
願光🌕Secretbox
你的課題就是要看清自己需求、愛自己,然後設立界限啦
願光🌕Secretbox
再舉一個「同樣的場景不能等同對比」的例子好了。例如:你老公不想幫你買東西,你就覺得「我也會有不想幫他買的時候」,所以你讓你老公去玩、去休息,然後你來負責。

問題是:你老公不想幫你是因為他很懶、他怕麻煩,他沒在在乎你明天會不會用到;而你的「不想」,可能只是因為......你他媽已經委屈太久了!你已經為他做得夠多了!所以你才會升起「不想」的情緒...

講白一點,大家都會有怕麻煩的時候,那為什麼他怕麻煩的時候可以丟著不管你去玩,而你不能?
願光🌕Secretbox
我覺得這裡面有太多東西要去探討了
願光🌕Secretbox
今天會打這篇純粹是看到朋友一直在混淆自己跟他人的界限,用各種合理化的方式去逃避自己的情緒,還好她還知道自己有感覺,但我實在不認為這種類型的「轉念」會比純粹的「發脾氣」好到哪裡去...

我還寧願你氣到跟我瘋狂抱怨,也不要看到什麼精神昇華的狀態
願光🌕Secretbox
另一個機制可能是替代性滿足,他覺得自己也會有想丟著不管的時候,所以他選擇讓另一個人來代替他享受這個「自由」。

這概念可能有點不好理解,例如有病理性利他的人,他表面上是個好人,到處幫助人,其實是想彌補自己內在的貪婪,但他用付出的方式來讓別人幫他體驗這個感覺,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也無法擁有,那我就「藉由讓別人擁有的感覺,體驗自己也得到的快樂」。
蝶衣
看起來你朋友平常是個比較壓抑自我需求的人,會把他人的需求擺在自己的後面,其實這習慣久了會形成另外一種討愛(吸取能量)的方式,例如別人會替她打抱不平(?),他藉此得到了被愛、被需要的隱性需求
也因為他會有不想的情緒,但無法表達出來,代表在思緒里容易內耗(糾結)於表達後無法承擔其代價,所以這部分的情緒會卡在身體裡面,原因可以從原生家庭的互動開始看起,或許會有點蛛絲馬跡(
我先說我並非檢討受害人的人,而是凡事的起點都會有原因,每個人都想被愛,但力量需內求而非外取
另外,如果本身會因為這件事情有起心動念,不妨看看自己在別人的人生劇本裡面是否看到了自己的陰影,或許自己會有不同的收穫~
✨木木期🕊️
我想療癒的一部分包含要接受自己人性中陰暗的那面吧,不容易做到,但這樣會對自己坦誠許多。
願光🌕Secretbox
蝶衣 : 謝謝蝶衣的留言!我也有注意到,會對這件事生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跟朋朋的原生家庭都有「把自身角色責任丟給他人承擔」的家族成員...而我們往往就是需要去“被迫掌控大局”的人,好像我們才是這個家族中的父母,有親職角色混淆的現象...
願光🌕Secretbox
還有我家媽媽很強勢,她如果做了某些我們不高興的事,我們其他人都是不能抗議的,否則就會遭受到歇斯底里的攻擊,我一直無法接受這件事,所以我算是家裡唯一會跟她正面對決的人XD

當然有時候會為了自己的清淨懶得跟她吵,但我不會因為這樣就覺得“我是錯的”,我也有我的個性跟脾氣,為什麼要遷就講話大聲的人.....
願光🌕Secretbox
很多事我不會“就這樣算了”,我一定會抗爭到底,所以的確很多舊的規則最後被我給改變(當然過程也是非常辛苦)。我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就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些同學放學後都不能跟我們出去吃飯,理由是她媽媽規定她一定要全家人回家集合吃飯。

她留在學校做作業稍微晚一點,她媽媽就騎著腳踏車在校門口巡輪找她了,但她不敢跟媽媽抗議,找一堆理由,我就會想說「要自由就得付出代價不是嗎?」...
願光🌕Secretbox
不過現在年紀大了,開始能體諒每個人個性不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付出龐大的代價,這裡面更多的是我個人的經驗投射 超討厭被限制的人生
願光🌕Secretbox
雖然但是,我目前沒有看過任何“不敢反抗”的朋友們臉上是真的快樂的就是了...
願光🌕Secretbox
✨木木期🕊️ : 對!我也想表達這個,以前我也會否定自己的黑暗面,後來我發現這不是正途,最後很容易走向心靈扭曲
願光🌕Secretbox
以前常在道場聽到、看到那種,自己餓肚子也要把食物分給別人吃、自己沒錢吃下一餐了還要請客的人,以前我會覺得很偉大,現在我會覺得這中間好像有哪裡不對勁吧?!
願光🌕Secretbox
自己已經很委屈了,需求都沒被滿足,然後還要檢討自己的陰影,去應付別人的需求...我整個???小姐妳給我清醒一點
願光🌕Secretbox
會想藉著受害者的能量去跟外界討愛這點也是真的,但我覺得朋在這方面做得比較隱晦,只有在虛擬世界她才能真正做回“被大家疼愛的團寵”角色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