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r(冒業)
應該連日本也暫時沒有人這樣稱呼過。

但我看完飯城勇三的《本格推理的結構解析:奇想與敘述與推理的迷宮》(本格ミステリの構造解析——奇想と叙述と推理の迷宮)之後,

覺得《方舟》跟《十誡》可以稱為「特殊狀態推理」。

它們沒有架空的特殊設定,卻因為發生殺人謎團的地點為有別於傳統本格推理的特殊環境,導致不少本來可用作輔助偵探推理解謎的約定俗成都不適用。

以《十誡》為例,它是處於一個「不可以嘗試尋找兇手」的特殊狀態,於是偵探(如果存在)不能夠隨意搜查現場,甚至即使知道兇手是誰也不能隨便講出來。而製造這特殊狀態的兇手的動機為何,也同樣無法直接參考過往推理小說的「動機資料庫」。
Faker(冒業)
飯城本來舉的例子是「外太空殺人」,還有三津田信三等人故事裡常常出現、具備獨特文化邏輯的神秘村落。
蔥物先生
我覺得有趣的是,《方舟》與《十誡》的設計並不是跳脫一般常識的思考,而是跳脫「本格推理約定俗成」的思考
蔥物先生
而三津田那些文化邏輯,就是跳脫一般社會的常識了
Faker(冒業)
蔥物先生 : 對,而我也覺得蠻有趣的是,兩者都在挑戰「雖然跳脫本格推理約定俗成,但整體仍然成功符合了本格推理的結構」,在很多舊有的「工具」或「裝置」都用不著的情況下仍是似模似樣的推理小說。
蔥物先生
Faker(冒業) : 的確,就這方面而言有些「反推理」(anti-mystery)的味道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