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ark
二戰後期,日軍節節敗退,為在困境中能夠自給自足,日本帝國水產株式會社(帝水會社)在新加坡成功繁殖一種非洲魚,取名為「帝水魚」,1945年日本投降後,旗津籍的漁業專家、當時擔任機場書記員的郭啟彰被送入集中營,等待遣返,與好友屏東人吳振輝決定引進這種帝水魚,兩人在1946年4月18日晚間潛入養殖場,用布作魚網,撈起出生不到五天,約三、四百尾魚苗帶回集中營,放在浴室內。卻被不知情的同袍李讚生誤會為髒水,倒入水溝內,剩下十六尾。郭啟彰返鄉後,發現三尾已死,只剩下八條雌魚、五條雄魚,共十三尾,這就是台灣吳郭魚的由來,後人為了紀念兩位引進的功勞,特別取兩位先生的姓氏來命名為「吳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