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政治 沈伯洋
泳池裡有人差點溺水,大家七嘴八舌討論怎麼預防意外。

有人說該增聘救生員,有人建議控制人數,有人主張加強宣導。後來決定先宣導。

這時,有人突然衝出來,對著游泳池丟磚頭。

大夥愣住:「丟磚頭幹嘛?」
ಠ_ಠ
他不發一語。

此時,他身後衝出一群人,大吼:

「為什麼過去八年沒人丟磚頭?」
「你們磚頭的版本咧?笑死。」
「很難不會丟是不是?」
「游泳池是你一個人的嗎?」
「你以前蓋房子不是也用過磚頭?雙標!」
「你有完整看過丟磚頭直播嗎?」

那人丟完一堆磚頭,擦了擦汗,輕甩了一下脖子,昂首步出泳池。

以上是我工作感受,若有雷同,那就是了。
ಠ_ಠ
https://images.plurk.com/3RjTYJRmmFzIUPtztR9eyq.jpg
sesame8245
所以丟磚頭幹嘛
mousse7435
這跟之前性侵說有得比……
cake8324
三個字,傳神
shark2794
改成
這時,有人突然衝出來,對著大家喊「國家都快沒了! 快簽罷免書」

這樣就合理了
alien3880
很難不會丟是不是

這句到底是什麼鬼 打錯字?少打字?
crab4976
🎯 真正目的
這篇文章想表達:「我被誤會了、被攻擊了,但攻擊我的人根本沒搞清楚狀況。」

暗示批評者根本不在乎法案,而是出於政治立場或情緒動機。

換言之,是一種輿論反制策略,轉守為攻。

🧩 但問題在哪?
如果真的如媒體揭露的是執政黨自己撤案,那麼這段文宣的比喻就會顯得有點「自我矛盾」

原本想扮演理性被害者,卻被指出你根本沒進場救人,就先走了。

更嚴重的是,這種比喻反而凸顯:問題沒解決,還丟了一堆磚。

操作很聰明,但若事實面無法自圓其說,就可能被視為一種情緒包裝、避重就輕,讓人覺得:「你在文青式罵人,但自己其實也沒做事啊?」
yam5482
暗指棄保潛逃的人跟溺水的人一樣,民進黨很想救啦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