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分享
Tue, May 13, 2025 4:49 PM
2
【LIVE】0513 強化海洋毒物處理韌性! 全台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從海洋毒物預警處理到...
本會新聞-臺灣海域化學事故應變元年! 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 海洋日前隆重成軍 - 海洋委員會
臺灣海域化學事故應變元年!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
強化海域化學事故應變 60人專業技術小組成軍 | 生活 | 中央社 CNA
「由政府跨部會並攜手民間耗時培訓及演練等工作,成立台灣首支60人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今天舉行成軍儀式。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象徵台灣在海域災害應變上邁出關鍵一步。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天在高雄市旗津區,舉辦『全台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儀式,正式啟動一支專業、即時及具備科技應變能力的小組,守護海洋環境;由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主持並授旗。」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Tue, May 13, 2025 4:50 PM
「管碧玲表示,帛琉籍天使輪2023年在高雄外海傾斜沉沒,超過千只貨櫃漂流,所幸當時並無載運化學品,藉此有感海域化學事故應變不能『空白、空洞化』,後續辦理國內外海域化學品事故專業認證訓練,並召集相關單位進行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習。
管碧玲指出,此次小組結合3名技術專家、5名應處人員及海委會13名取得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指揮級訓練資格者,加上39名曾赴海外受訓、橫跨海委會、環境部、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等多部會與地方政府的專業人員,組成60人團隊。
管碧玲表示,過去海洋災害防救集中在油污染,但化學品與毒物相對複雜,需面對數百種不同物質及多變情境,辨識與防救方法也不同,透過成立技術小組,以制度化運作及橫向聯防的合作網絡,並運用高科技偵測設備研判情勢及展開處置,將污染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Tue, May 13, 2025 4:50 PM
管碧玲指出,小組成員多數具備多年災害應變實戰經驗,熟悉現場評估及污染物判讀等流程,並配合全時待命的應變系統,可有效縮短應變時間、降低危害風險,『這是台灣海洋韌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台灣守護海洋向前的一大步。』
海委會指出,會場展示應變關鍵裝備與先進儀器,包括針對海上應變所使用,可同時對固、液、氣態物質進行分析的紅外光譜儀(FTIR),能有效掌握不同物質特性,提升現場判讀精準度,並展示防護裝備,確保小組成員能在高風險環境中安全執行任務。」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Tue, May 13, 2025 4:51 PM
管碧玲:「兩年有成:台灣海洋韌性不可或缺的一環」
「再過2個月,『天使輪』沈沒事件就滿兩年!
當時事件發生,我不斷告訴海委會同仁,事件沒有帶來傷亡,是因為幸運:因為1300個貨櫃是空櫃!
如果貨櫃裝了有毒物質、化學品,傷害會有多大,無法預料!
從那時候起,我積極的推動海上化學災害防治的種種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量的培訓專業人才,每年派遣中央跨部會、地方政府與事業機構的人員,組團赴法國、新加坡接受最專業的訓練,並請高雄科技大學南區毒災應變諮詢中心開班授課,訓練指揮級應變人員,學成後,我每年親自主持海上化學災害應變兵推及參加實體演練,兩年有成,今天我終於可以授旗給陳政任執行長,成立了『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了!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Tue, May 13, 2025 4:51 PM
這個小組包含3位技術專家、5位應變人員、13位取得HNS(海上危害性物質)指揮級訓練資格者,以及來自中央與地方、橫跨海委會、環境部、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等單位的39名海外受訓人員,組成60個人的一個團隊。未來將負責海域化學污染的即時偵測、快速處置及環境復原任務。
這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但將是台灣海洋韌性不可或缺的一環,責任可謂重中之重!
我勉勵大家,要不斷努力,讓萬一災害真的發生,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崗位在哪裡、自己夥伴是誰、自己的任務是什麼!
是的,
我們都在加油中,為了捍衛人民的生命安全在努力中!我們會加油!」
載入新的回覆
「由政府跨部會並攜手民間耗時培訓及演練等工作,成立台灣首支60人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今天舉行成軍儀式。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象徵台灣在海域災害應變上邁出關鍵一步。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天在高雄市旗津區,舉辦『全台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儀式,正式啟動一支專業、即時及具備科技應變能力的小組,守護海洋環境;由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主持並授旗。」
管碧玲指出,此次小組結合3名技術專家、5名應處人員及海委會13名取得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指揮級訓練資格者,加上39名曾赴海外受訓、橫跨海委會、環境部、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等多部會與地方政府的專業人員,組成60人團隊。
管碧玲表示,過去海洋災害防救集中在油污染,但化學品與毒物相對複雜,需面對數百種不同物質及多變情境,辨識與防救方法也不同,透過成立技術小組,以制度化運作及橫向聯防的合作網絡,並運用高科技偵測設備研判情勢及展開處置,將污染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海委會指出,會場展示應變關鍵裝備與先進儀器,包括針對海上應變所使用,可同時對固、液、氣態物質進行分析的紅外光譜儀(FTIR),能有效掌握不同物質特性,提升現場判讀精準度,並展示防護裝備,確保小組成員能在高風險環境中安全執行任務。」
「再過2個月,『天使輪』沈沒事件就滿兩年!
當時事件發生,我不斷告訴海委會同仁,事件沒有帶來傷亡,是因為幸運:因為1300個貨櫃是空櫃!
如果貨櫃裝了有毒物質、化學品,傷害會有多大,無法預料!
從那時候起,我積極的推動海上化學災害防治的種種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量的培訓專業人才,每年派遣中央跨部會、地方政府與事業機構的人員,組團赴法國、新加坡接受最專業的訓練,並請高雄科技大學南區毒災應變諮詢中心開班授課,訓練指揮級應變人員,學成後,我每年親自主持海上化學災害應變兵推及參加實體演練,兩年有成,今天我終於可以授旗給陳政任執行長,成立了『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了!
這只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但將是台灣海洋韌性不可或缺的一環,責任可謂重中之重!
我勉勵大家,要不斷努力,讓萬一災害真的發生,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崗位在哪裡、自己夥伴是誰、自己的任務是什麼!
是的,
我們都在加油中,為了捍衛人民的生命安全在努力中!我們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