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光頭男童與大人用餐只吃小塊麵包疑遭虐 屏縣社會處籲:守護童隱私 | 聯合新聞網

4歲童用餐拘謹引關注 屏縣府調查籲守護兒童隱私 | 地方 | 中央社 CNA

4歲男童舉止拘謹引關注 屏縣府訪視未發現不當對待 | 地方 | 中央社 CNA

「1名4歲男童在高雄市某餐廳用餐舉止『拘謹』,畫面引關注,屏東縣政府今天啟動調查,分別訪視男童、幼兒園老師、園長及寄養家庭,暫未發現有不當對待情形。

縣府發布新聞稿指出,社工今天訪視男童過程,男童未有退縮、呆滯或驚恐神情,但剛開始對陌生人會較拘謹,互動後活潑。依據社工訪視評估寄養家庭居家環境整潔照顧環境佳,評估男童各項發展及身心狀態均無異常,未發現有不當對待情形。

另外,男童看診的開業診所,開立的診斷證明稱男童是『急性腸胃炎』。」

昨天有看到那篇 現在刪掉了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kinmenwalker on Threads

「我更新整理我跟屏東社會處社工的對談。
該名社工是直接處理這個男童的一線人員
我先客觀陳述社工調查結果,後面加我給對方回應

1. 證實是男童
2. 當天男童腹瀉所以無法進食,有就醫證明
3. 剃光頭因為屏東天氣熱,好整理
4. 社工有家訪,學校老師了解男童在校行為
5. 社工有看過所有影片照片,也認為是有點突兀。
6. 心理諮商專家介入了解男童
7. 傷痕會進一步了解 我給對方意見,請更關注小孩心理壓力與寄養家庭互動。是否真的合適符合寄養家庭的資格。 兒童被虐不是只有生理,跟基本照顧。心理壓力更爲重要,希望屏東社會處能用心處理。 以上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社工給我的回應,感覺沒有敷衍。我也說很多網友在關注,他們壓力也很大。也清楚剴剴案的問題,讓社會大眾更注重兒童安全。

當然我也說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標準,希望他們可以設身處地為寄養兒童著想。

如果大家有意見我建議打電話給社會處劉處長,我早上打電話她不在辦公室公出。

大家持續的關注就是社工最好的後盾。」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Peter Jia (@kobe800124) on Threads

「剛剛電話完畢,目前進入正常程序的調查階段,今天縣府人員剛到幼兒園訪視,社工們有陪同政府人員在現場了解狀況,社工表示孩子開心,一切正常,會再持續注意。

1.剃光頭的疑問:我說明是否可請寄養家庭顧及孩童身心狀況進行調整,社工回覆上次訪查時還沒有剃頭,所以會跟寄養家庭溝通。

2.疑似瘀青部分:社工回覆孩子在到寄養家庭前就有類似色素沉澱的情形。

可以理解po影片的人和分享影片的人是好意,畢竟大家都不希望再出現兒虐,通電話的社工人員其實也難過孩子這樣被曝光⋯對於孩子身心發展不良,可以的話請後製過影片、照片,別讓孩子二度受傷,以上內容供網友們參考,拜託了🙏」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15 社工師 (@15social_worker) on Threads

「看到寄養家庭貼文底下的討論,兒少肖像權與關注該如何平衡

很多人說社工堅守的原則只會害死孩子、說那不是保護,是隱匿,我儘量淺談專業概念

1.一個孩子會進入寄養家庭,代表原生家庭發生了嚴重不利於他成長的事,多半是虐待、暴力、性侵、忽視,而讓我們必須把他帶離原生家庭,翻成白話,不是想讓他離家就離家,一定是有嚴重的事發生了

安置後的一切必須保密,是社工的天條,不管你怎麼倒果為因,規定有存在的必要性。任何人可在網上看見這個孩子,代表傷害他的相對人也可以,不要覺得不可能,我就遇過相對人一間間醫院翻,只為把孩子強行帶走,帶走後會如何,誰能保證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2.願意跨越顧慮、主動發現異狀,代表社會越來越好,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更縝密的進行下一步』,各縣市家暴中心全年24小時都有社工值班,可以電聯、可以上關懷E起來通報,你可以拍照佐證,如若不確定想上網尋求意見,至少馬賽克臉部

這不只是兒少權法的規定,是不讓你的保護成為二次傷害

3.你可以不信任體制,但法律與體制仍在運作,它在你未看見之處,仍承接弱勢兒少。不是悲劇發生了,讓你不相信它,所以不遵守規則

至少在你提出更完善的制度前,請務必尊重現有的保護原則

可以想像發這篇文無疑會有許多聲音
為何還是發,因為專業是有底線的

保密原則就是底線之一

社工不是隨著民眾聲音搖擺而評估與處遇,社工也在你沒有看見的地方一直持續做著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你如果覺得『保密制度』就是會害死孩子的主因之一,請你想辦法去修改這個制度,否則社工就是得遵守,是教育養成、是倫理守則、是執業規範,是法律不是你情緒化就可以改變的事實

台灣的社工很難當,因為台灣一向不是一個太尊重專業的地方,一個孩子受虐致死,制度有問題、人也有問題,但不代表可以凌駕專業的任意妄為,然後再自我安慰的說『我們只是⋯⋯』,傷害一但要發生,沒有在管理由的

最後重申,我不反對用公眾力量促使任何有異狀的孩童被發現與看見,但請學習用對方式。」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最後補充一下
看到現在不少人說『寄養家庭是領有補助的』

對,有領補助。
但不是所有涉及到金錢的本意都要被質疑『那不是真心愛孩子』

我要是一個真心投入寄養家庭的寄家爸媽,看到真的會心寒

這社會上也多的是刻意把自己活得很糟,取得福利資格而領的補助的人。

當然你可以懷疑,你可以對這個監督機制、篩選標準認為有更好的空間,但在你未真正了解事情的全貌時,請不要用最骯髒的眼光去解讀每一件人家日常在默默付出的善舉。

你在對一切不信任、充滿質疑的同時,請問問自己,除了『適當』『有界線』的提出問題外,自己又為這群孩子做了什麼。」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