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梁
終於第一次看了蔡明亮的長片,今天還一次連看兩場,開車回家差點沒度估:《郊遊》、《臉》。

小 梁
之前一直打擦邊球,先是看了他的劇場,再來是展覽和一些短片。其實我向來很不敢看長鏡頭電影,一來是我總會睡著,但我又有強迫症一定要看完整部片才行,所以就無限拖延。真正讓我想認真看蔡明亮的電影的,仍然是在吳明益的課堂上他放了《天邊一朵雲》結局的那場片段,激烈黑暗寂寞但非常動人,我甚至哭了,才知道原來小學的時候在講的色情片,其實骨子裡的劇情很悲傷。(所以我說國影還是北影今年都沒有要放修復版嗎!只有雄影不行啦)

小 梁
先來說《臉》,本想說35mm很難得,這部片也很久沒放了,結果全程不知道在拍啥,蔡導的八又二分之一也太難看,羅浮宮這樣給過,不知道有沒有覺得虧本?(還是說法國人真的給藝術發揮的空間沒有盡頭啊?)

小 梁
於是今天先看的《郊遊》真心覺得是厲害的作品,而且對比2009年的臉,可能是極大的進步(當然我還沒看過愛情萬歲)。大概做好了心理準備會有很多很多長鏡頭,但時間過得比我想像中還快,可能去年被200多分鐘的珍妮德爾曼訓練過,而郊遊其實也讓我想到了珍妮德爾曼,一些日常生活的凝視與變化好容易就被看到,甚至成為一種異常與放大,但蔡導在這部長鏡頭卻十分流動,雖然定格了很久,但卻有非常多細節與變化,或是靜態與動態混合在同一畫面裡。數位攝影不知為何很呆板,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呈現出電視感,但看久了卻有很強大的景深與光影細節(例如結局在廢墟裡可能有半小時的凝視,最後的景深卻越發寬廣),很神奇。

小 梁
不過不知道是天蠍座導演的通病嗎?覺得蔡導跟Ivo van Hove都很喜歡挖掘日常裡的性與暴力或是心底的暗流,然後用意象和象徵去堆疊,但不免有種主題還真沒變過的感覺,而且敘述的方式其實都滿簡單粗暴,郊遊看到最後也有種空洞感,這空洞也來自於主角其實無所為,但他其實可以有所為,所以其實直接下了一個生存悲傷的結論,普遍滿常在蔡明亮的主題裡看到,但也是有點片面武斷感。

soso4570
趕快看愛情萬歲,超級不無聊完全沒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