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
@senha - [轉噗] AI並無情緒、無同理、無倫理責任,無法對危機事件進行實際干預。若使用者出現自...

看朋友在討論這個。
我覺得GPT很難使用的一點是我一直都不太會問問題,也不太會問假設性問題,我跑上來問問題時都是經驗或想法侷限不知道自己遇到的障礙是什麼,所以靠對話和別人的經驗釐清疑問,GPT很容易針對我的某個問題直接答案然後就句點,結果我的問題還是在。
●△ ●←阿千千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問題是什麼,碰到GPT好像也很難順利釐清,因為AI也抓不到你的問題核心主軸在哪邊。
(會說好像是...就...我沒有用過,都看人分享←沒有問AI的需求。)
笛里@開腦洞
我自己覺得AI很適合用來釐清「具體的操作步驟/流程」,比如說我最近跟它討論過我想要的自動化功能怎麼設定、搭配某個工具的效果好嗎,不過如果是要討論複雜一點的人情世故,AI通常只能給比較大眾或表層的分析。
|鶴|
笛里@開腦洞 : 我覺得它比較偏向於,動手做,DIY,某種技能你可能不知道你問它,或者你有份稿可能需要知道內容跟系統合適不合適某個外語國家的文化等,需要有架構。而我通常比較抽象……我有點問不出我經驗以外的東西,所以問問題會很乾。
|鶴|
●△ ●←阿千千 : 另外我是一個二創圈的人,這表示我的創作跟設想是有設定前提的,在我提供A作品資料讓它判讀的時候,它會給我無關的資訊。
剛看你那串有人說想看同人文前還要一直解釋和提供設定,結果我在進行第二句它就把我的兩個角色接連搞錯學校跟職業…… 我請它修正之後它修正了,但當場就失去了繼續對話的能量。冷門跟稀有的東西它演算不出來,因為沒有參考來源跟資訊。

我大部分是處於對自己的物理訴求很清楚,但思考跟想法都很抽象,平常光是朋友猜我要說什麼就要猜很久了。
笛里@開腦洞
對對,AI很適合有架構的東西或是幫人整理出架構XD 但是每次心裡有個模糊的疑問或方向的時候,問AI常常都會很氣惱。
可能請它發散式地列舉,然後由你從中挑選可行的項目來進一步發展或釐清會比較行得通(不過就是要有耐心逐步跟它討論就是了)
●△ ●←阿千千
|鶴| : 這種狀況我在幫實習生/考生看口試的時候很常碰到:對方會覺得自己的想表達的東西很清楚,但表達出來的內容其他人聽不懂。
於是我還需要拆解推測他們到底真正想表達的內容是什麼?有沒有能夠更具體更具象的方式可以說出來?

換言之就是自己覺得自己很清楚,但無法轉述給他人聽。那如果這種情況在口試/面試的話,很容易馬上就被刷下來了。然後我會被抓去幫忙看就是因為口試相關的抓重點與表達還算清楚、又很會猜題,只好繼續幫忙看。

只是這樣就需要面對面的時候更好判斷,因為三次元還有表情跟語氣還有肢體動作能一起推測協助。
|鶴|
GPT一開始的功能本來也在於演算和解決問題,AI畢竟原本的屬性是人工智慧,被視為解決慣例性業務的、減少人為複雜作業的運作體。它不是給具有創造力或者感受發散用的東西(通常可能是已經定案,需要縮減跟篩選)。

多年前GPT開始熱用的時候有創作者表態認為文字創作是最難被AI介入的。
‌‌‌
真的(多年前那個加我一位)
‌‌‌
不過如果現在小孩習慣吃這種飯,那他們的創作本能可能會被扼死倒是真的
看用AI寫文的部分我每次的感想都是:你們竟然吃這種東西就滿足了……
‌‌‌
看鶴大噗上問的問題之前偶有參與,也有聊過「常識」「知識」「know how」的判讀
AI他要問的話通常要把問題拆很細,看出這個聊天機器人背後的資料庫和句子組合邏輯
才會比較有用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