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jo5
Sat, May 10, 2025 5:20 PM
1
日本人缺乏同情心,分析「會覺得困擾都是自作自受」的心理
因為我自己的經驗和好奇,想問大家會請求協助嗎?
先說我自己:我在幼年(12歲以前)遭遇一些事件(家人相關)和關鍵事件(求助失敗危險迫近+話語),所以我不太會求助其來有自
但有意思的是和這篇文章不同,我非常愛多管閒事和無法見死不救(廣義的死)
先不管文章本身和我的經驗,你認為自己能夠坦然求助嗎?
你在遭遇困難且判斷需要他人協助的時候,你能坦然求助嗎?
@dojo5
Sat, May 10, 2025 5:27 PM
話說回來因為我的個人特性和可能是天賦技能(?)的東西
人均共感大概都比我低,我的共感可是可以強到「我」不存在的(?)
@dojo5
Sat, May 10, 2025 5:28 PM
「我」不存在剛好是正反兩面的好處
我對痛苦或施加在我身上的不義關注比較少,相對來說就不太會難過(?)
反面就是不考慮自己所以導致損害自身
@dojo5
Sat, May 10, 2025 5:30 PM
總之如果你願意,歡迎來分享你求助的想法,或者難以求助的情況
總之就是
來聊天啊!
點點。
@winderif
Sat, May 10, 2025 6:00 PM
雖然我是投可以,但覺得我還是不一定會求助
,比如說自尊心,會想別人是不是會覺得我很差很爛;或是判斷雖然求助可以很快處理,但還是想靠自己找方法克服
點點。
@winderif
Sat, May 10, 2025 6:03 PM
但以前體重狂掉到4X公斤+躺著就暈眩,這種需要專業自己沒法處理且有立即性困難,反而會比較容易說服自己去求助
點點。
@winderif
Sat, May 10, 2025 6:05 PM
其實我覺得這段結論很詭異
點點。
@winderif
Sat, May 10, 2025 6:07 PM
我能夠體諒別人,但為啥自己遇到同樣困難,就會期待別人也會願意幫我?
@dojo5
Sat, May 10, 2025 6:17 PM
點點。
: 應該是信任度問題吧
以前我也是跟點點大一樣的想法,但後來稍有改變
我的體諒(或者說換位思考)可以包括「把對方想的一樣會體諒」這樣
@dojo5
Sat, May 10, 2025 6:20 PM
點點。
: 求助可以很快處理就完全不在我考慮範圍了,這個有點價值觀判斷,譬如說學習上或技能上我會再磨練自己>別人協助
但就像點點大講的(體重那段),這種情況的求助,我思考到的是即使有這種程度的困難了,我可能也不會求助,譬如摔車我還是會自己站起來自己走之類的
對我來說他可能是「自己再努力一點的範疇」
@dojo5
Sat, May 10, 2025 6:24 PM
也就是說,協助的情況下會去意識到「那是困難的」,譬如看到有人淋雨、生病嘔吐、飲料打翻
但放到自己身上就會覺得,這個好像不用求助or這個我該負責
點點。
@winderif
Sat, May 10, 2025 11:53 PM
: 最後提到的我能夠理解!但我覺得與其說『困難』,講『困擾』好像更精準一點。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容忍程度不同,我會覺得別人的容忍度低會需要幫忙,但對自己容忍度高不需要別人的幫忙
點點。
@winderif
Sun, May 11, 2025 12:05 AM
所以我不是很認同這篇文章講的,雖然我覺得淋雨帶給我困擾,我自己不會求助,但看到別人淋雨我會去幫他。可是這篇文章卻覺得如果你越會幫忙別人,應該也要更容易求助別人,這啥邏輯
@dojo5
Sun, May 11, 2025 12:07 AM
點點。
: 我覺得他概念是理解到他人難處哈哈哈
不過日本的研究我也常覺得到最後看不懂邏輯關聯
可以理解想說什麼但搞不懂他們判定的因果關係
@dojo5
Sun, May 11, 2025 12:08 AM
可能也跟他們的情境和實驗設計有關係
@dojo5
Sun, May 11, 2025 12:08 AM
我猜尋求協助更多方面是說明精神或是情緒上的
@dojo5
Sun, May 11, 2025 12:09 AM
不過他們的研究感覺跳脫不開對他人的判斷
@dojo5
Sun, May 11, 2025 12:12 AM
點點。
: 我重看了一下
他這個結論應該是因為
他把兩個變數的資料嘗試連結成正相關
所以得出這個結論
如果單純只看資料面其實可以成立啦
點點。
@winderif
Sun, May 11, 2025 12:24 AM
: 對,單就實驗結果確實是合理。但這篇硬是要下結論,看標題會有點農場文的感覺
會覺得りしれ供さ小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Sango0302
Sun, May 11, 2025 3:13 AM
我自己的話會先自己解決,如認知到無法靠自己解決才會求助,且會挑選能夠替自己解決的人來求助(挑選的人基礎上不會對我的難處貶低或是不守秘密之類的)
求助前會先自己整理一下重點讓對方了解自己的難處,需要對方提供何種幫助這樣
整理的同時就已經在挑選人了
我無法隨便找陌生人就要求對方幫我
@dojo5
Sun, May 11, 2025 5:14 AM
點點。
: 欸這篇的結論不是文獻摘抄嗎?
@dojo5
Sun, May 11, 2025 5:14 AM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 應該也不是隨便找陌生人求助吧……我決定去找找看這個期刊
@dojo5
Sun, May 11, 2025 5:15 AM
不過其實我設計投票的時候是想說直接投(直覺)
但好像還是會讓人想很多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Sango0302
Sun, May 11, 2025 6:22 AM
對於困難這個範圍有點廣吧
小到結帳時跟別人借會員卡,大到經濟或是生存問題的困難程度
有些人可能社恐到跟別人說話都有難度
點點。
@winderif
Sun, May 11, 2025 8:05 AM
:
日本人は困っている人への同情が低い ~社会支援行動と文化的背景の関係性を解明~
看起來確實是這篇文章作者加水,雖然不知道論文全文,但文中根本沒有下那樣的結論
點點。
@winderif
Sun, May 11, 2025 8:14 AM
「助けて」といえない日本人…なぜ?|名古屋大学学術研究・産学官連携推進本部
這篇邏輯又更清楚
@dojo5
Sun, May 11, 2025 8:24 AM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 我一開始看到這個命題也這麼想,但看完後突然好奇自我認知,不考慮情況的前提下,求助這個部分是不是在自我認知的選項之中
@dojo5
Sun, May 11, 2025 8:24 AM
點點。
: 感謝點點大,我來看看
@dojo5
Sun, May 11, 2025 8:26 AM
感覺是翻譯節選落差(思考)
@dojo5
Sun, May 11, 2025 8:27 AM
核心關鍵句是「因此,當自己遇到困難,也更容易」那句翻譯不精準吧?
@dojo5
Sun, May 11, 2025 8:28 AM
原文應該是這段
@dojo5
Sun, May 11, 2025 8:30 AM
所以他的翻譯問題是把機制(或者機轉),以中文比較像是結論的部分呈現?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Sango0302
Sun, May 11, 2025 8:43 AM
感覺日本傾向是檢討被害人
像巴哈在播放的異世界美食家這部動畫裡,主角因為購買地圖被騙時,周遭的人同時說了「是被騙的人自己不好」,此時彈幕也冒出疑惑為何是檢討被害人而不是指責騙人的人
所以說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一直都被教導「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這大概是台灣人在看日本動畫時,對於劇中人物為何不向周邊求援呢?才會產生違和感的原因
在台灣的話,有可能因為求援後被貶低、責罵、被檢討等等之後變得不願意求助他人
@dojo5
Sun, May 11, 2025 8:46 AM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 我的經驗是求助影響了我反應的時間導致危險更加迫近(溺水、生病、遇到危險人事物),所以傾向於自己解決
這大概是5-12歲
貶低、責罵、被檢討我都沒遇到,我遇到的是求助不被當一回事
@dojo5
Sun, May 11, 2025 8:46 AM
另外一個是:我求助的時候被說「你要自己想辦法,這個我幫不上你」
@dojo5
Sun, May 11, 2025 8:46 AM
所以我才很難見死不救
@dojo5
Sun, May 11, 2025 8:47 AM
久而久之求助就從我的選項裡剔除了
點點。
@winderif
Sun, May 11, 2025 8:53 AM
: 雖然有點離題了XD,但原作者應該是想透過實驗結果,顯示培養同理心對於建立互助社會有正面影響。而不是譯者的結論越有同理心越容易求助他人
點點。
@winderif
Sun, May 11, 2025 8:56 AM
如果我搭公車發現零錢不夠,我是不會向人借錢而選擇不搭車。但有一次去烘衣服遇到一個男生跟我借錢要洗衣服,還說要轉帳給我,但我是馬上借了結果也有收到轉帳,當下我只想說是不是詐騙XD
@dojo5
Sun, May 11, 2025 8:56 AM
點點。
: 我的噗怎麼能不歪噗!(欸)
但我覺得這很重要欸,我是看文章會直接思考文章意圖的人,所以一開始我看完得到的概念就是研究者覺得培養同理心很重要,不只對社會對自己也很重要
並沒有整個字句去琢磨
但就我的經驗來說,大部分人是會直接被文字影響的
這樣我分享這篇的時候可能就需要提醒
@dojo5
Sun, May 11, 2025 8:58 AM
蛤我都會借錢給別人,沒回來就算了
還遇過對方有準備錢但是上車的時候發現漲價,我就幫他付了
超商結帳有人缺零錢(1.10.5)我也是直接那種幫忙付的人
@dojo5
Sun, May 11, 2025 8:59 AM
或者我有兩張卡直接幫對方逼一張的那種
都是陌生人
@dojo5
Sun, May 11, 2025 9:00 AM
然後我自己還沒遇過這種問題(30年來),我出門一定會檢查身上的錢和付款方式
@dojo5
Sun, May 11, 2025 9:01 AM
順便幫同行者備用
@dojo5
Sun, May 11, 2025 9:02 AM
所以可以刷卡的事我就不會付現金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Sango0302
Sun, May 11, 2025 10:53 AM
Sun, May 11, 2025 10:53 AM
我也是如果錢不夠就會選擇不進行該事件的
不會向陌生人請求支援(?
通常會先確認金額是否足夠
我這邊還是以現金為主,很多地方是無法刷卡或使用APP的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Sango0302
Sun, May 11, 2025 10:55 AM
而且現在詐騙真的太多也不能怪別人冷漠
像我也是不會主動去幫助別人,求助的話我可能頂多幫報警
@dojo5
Mon, May 12, 2025 1:31 AM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 不不,我覺得姑且不論國外
台灣人真的還是算熱心的了
@dojo5
Mon, May 12, 2025 1:31 AM
粉紅珊瑚、全肯定粉bot.
: 懂得自我安全考量才是比較重要的
@dojo5
Mon, May 12, 2025 1:33 AM
台灣人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可愛傻勁
雖然按照基數來看世界各地的壞人比率是差不多的
@dojo5
Mon, May 12, 2025 1:33 AM
不過不考慮環境我只想提問自問能否求助這樣
小至幫我撿一下大至生死存亡
@dojo5
Mon, May 12, 2025 1:34 AM
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強調客觀評估
但自我認知也很重要
沒有主觀和客觀的交叉比對,偶爾可能顧此失彼
@dojo5
Wed, May 14, 2025 11:04 AM
話說這個問題也有一點意涵就是
當時跟諮商師聊天,解析出來的意涵是我不會求助,或者說已經習慣自救
看到大部分人都投可以我覺得很棒……!
載入新的回覆
因為我自己的經驗和好奇,想問大家會請求協助嗎?
先說我自己:我在幼年(12歲以前)遭遇一些事件(家人相關)和關鍵事件(求助失敗危險迫近+話語),所以我不太會求助其來有自
但有意思的是和這篇文章不同,我非常愛多管閒事和無法見死不救(廣義的死)
先不管文章本身和我的經驗,你認為自己能夠坦然求助嗎?
人均共感大概都比我低,我的共感可是可以強到「我」不存在的(?)
我對痛苦或施加在我身上的不義關注比較少,相對來說就不太會難過(?)
反面就是不考慮自己所以導致損害自身
總之就是
來聊天啊!
以前我也是跟點點大一樣的想法,但後來稍有改變
我的體諒(或者說換位思考)可以包括「把對方想的一樣會體諒」這樣
但就像點點大講的(體重那段),這種情況的求助,我思考到的是即使有這種程度的困難了,我可能也不會求助,譬如摔車我還是會自己站起來自己走之類的
對我來說他可能是「自己再努力一點的範疇」
但放到自己身上就會覺得,這個好像不用求助or這個我該負責
不過日本的研究我也常覺得到最後看不懂邏輯關聯
可以理解想說什麼但搞不懂他們判定的因果關係
他這個結論應該是因為
他把兩個變數的資料嘗試連結成正相關
所以得出這個結論
如果單純只看資料面其實可以成立啦
求助前會先自己整理一下重點讓對方了解自己的難處,需要對方提供何種幫助這樣
整理的同時就已經在挑選人了
我無法隨便找陌生人就要求對方幫我
但好像還是會讓人想很多
小到結帳時跟別人借會員卡,大到經濟或是生存問題的困難程度
有些人可能社恐到跟別人說話都有難度
原文應該是這段
像巴哈在播放的異世界美食家這部動畫裡,主角因為購買地圖被騙時,周遭的人同時說了「是被騙的人自己不好」,此時彈幕也冒出疑惑為何是檢討被害人而不是指責騙人的人
所以說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一直都被教導「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這大概是台灣人在看日本動畫時,對於劇中人物為何不向周邊求援呢?才會產生違和感的原因
在台灣的話,有可能因為求援後被貶低、責罵、被檢討等等之後變得不願意求助他人
這大概是5-12歲
貶低、責罵、被檢討我都沒遇到,我遇到的是求助不被當一回事
但我覺得這很重要欸,我是看文章會直接思考文章意圖的人,所以一開始我看完得到的概念就是研究者覺得培養同理心很重要,不只對社會對自己也很重要
並沒有整個字句去琢磨
但就我的經驗來說,大部分人是會直接被文字影響的
這樣我分享這篇的時候可能就需要提醒
還遇過對方有準備錢但是上車的時候發現漲價,我就幫他付了
超商結帳有人缺零錢(1.10.5)我也是直接那種幫忙付的人
都是陌生人
不會向陌生人請求支援(?
通常會先確認金額是否足夠
我這邊還是以現金為主,很多地方是無法刷卡或使用APP的
像我也是不會主動去幫助別人,求助的話我可能頂多幫報警
台灣人真的還是算熱心的了
雖然按照基數來看世界各地的壞人比率是差不多的
小至幫我撿一下大至生死存亡
但自我認知也很重要
沒有主觀和客觀的交叉比對,偶爾可能顧此失彼
當時跟諮商師聊天,解析出來的意涵是我不會求助,或者說已經習慣自救
看到大部分人都投可以我覺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