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03 AM
72
45
【兩岸法律信箱】從粉紅超跑看兩岸媽祖文化
大甲鎮瀾宮的進香史:一般視大甲媽祖為北港媽祖的分靈廟,在鎮瀾宮的香旗上也寫著「謁祖進香」等字樣。
1987 年臺灣解嚴,鎮瀾宮是全臺第一個前往福建建湄洲祖廟進香,同時迎神像回來,實質抬升大甲媽為祖廟分靈廟的地位。
大甲鎮瀾宮因取得「祖廟」的加持後,覺得自己的地位提升,從此不再回到北港進香謁祖,而改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
歷經文革後的中國,毛澤東指示追隨者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等「四舊」。紅衛兵拆毀廟宇、寺院、清真寺、教堂與其他宗教場所。許多媽祖廟在文革時期權充辦公處,只存建築空殼,裡面沒有供奉神像。
老生常談
你請了什麼回來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04 AM
解嚴以後的兩岸跨境進香的問題:在共產中國的宗教限制下,中國華人已丟失了祭拜媽祖的道教科儀知識。許多敬拜媽祖的儀式,是臺灣人進香時重新引入的。
是我們逆輸入的哦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05 AM
中國將媽祖視為「習俗文化」,非「信仰」。
官方不把媽祖當成宗教信仰,而視為民俗學,隸屬文化部門。也就是不把媽祖當作「信仰」,而是以「文化」為中心,發展觀光,以觀光或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經營廟宇。
進香文化背後的統戰:2018年的兩會期間,中國明確指出媽祖文化應肩負「抵制臺獨」,「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政治任務,毫不避諱將媽祖當成了對臺統戰的道具。
中國把媽祖信仰進行去宗教化,轉向「文化化」,媽祖服務黨,成為被黨國收編的國家文化工具;臺灣因為擁有宗教自由,沒有什麼國家扶植某特定媽祖廟,而打壓其他媽祖廟或其他廟宇或進香文化。
中共沒有信仰
唯一的信仰是共產黨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07 AM
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
傳統漢人社會中,「血緣」、「地緣」、「業緣」組構了三種主要的社會紐帶關係。
近年來,中國政府也開始重視「神緣」:以信仰建立起的社群關係。透過「祖廟進香」、「祖廟巡台」、「文化交流」等方式,促進民間信仰交流做為兩岸互動重要一環。
從中國角度來看,即有學者毫不諱言指出,我國宗教歷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蘊深厚,信教群眾數以億計,宗教工作歷來是黨(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特殊性群眾工作,宗教關係是統一戰線五大基本關係之一。
而文化統戰,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以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來打動人情,爭取人心,實現統一戰線凝心聚力的根本任務。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08 AM
文化統戰工作者所要做的是挖掘宗教中與中國社會發展相一致的要素,加以發揚,積極引導,從而增強統一戰線成員的政治認同感、國家認同感和中華民族認同感。
相較於從西方舶來傳入的天主與基督,
在台灣傳統民俗信仰範疇裡,所有的神話典故與神祇幾乎都能與中國文化聯繫,容易引導至「兩岸一家親」的溫情結論。
也因如此,宮廟組織,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國執行「入島、入戶、入心」計畫的最佳代理人。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24 AM
兩岸一家親、血濃於水、飲水思源和追本溯流,中國本位主義一直在利用這些文化血緣語言在灌輸「中國是台灣的根」,
而民間信仰就像上文所述的:所有的神話典故與神祇幾乎都能與中國文化聯繫,非常容易引導至「兩岸一家親」的溫情結論,連結到發源和祖廟都是中國的結論。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25 AM
文革後再遇劫:中共推「祠堂變講堂」多地祠堂遭改黨思想宣傳站 - 新聞
安徽四個月拆250餘教堂十字架 官員:所有宗教標誌都要拆 - 新聞
北京續推宗教中國化 大連清真寺拆圓頂風格 | 兩岸 | 中央社 CNA
中國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再說一次,中國是沒有宗教信仰的
,甚至徒有形式和外觀的儀式典籍和建築都不准留,官方大量拆遷破壞教堂廟宇清真寺早就不是新聞,
近年連宗祠都不放過
,他們將只剩符碼的宗教納入政府轄下,將之當作中華文化在消費和做大外宣。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32 AM
中國大陸「宗教中國化」信仰現狀與衝突◆文/王韻(政大東亞所副教授)《交流雜誌110年6月號第177期(歷...
「宗教中國化」變質為「去宗教化」
自2020來這些「中國化」的要求似乎已變質為「去宗教化」的作為,甚至延伸到一般民眾的節慶與婚喪典禮。
例如2020年4月以來,山東、雲南、浙江等地都傳出拆毀公墓宗教塑像與標誌的事件。
2020年6月,一份《關於禁止在殯葬場所開展宗教殯葬儀式的通知》從遼寧省傳出,其中嚴格規定殯葬場所不得設立「宗教廳」舉行宗教殯葬儀式,不得在殯葬場所開展講經、講道等宗教活動,不得經營銷售和提供宗教用品。
6月浙江省一間三自教堂按照基督教禮儀為信徒送葬,被人舉報有信徒扛十字架的行為而被勒令關閉3週。8月河南省安陽市政府官員阻止佛教徒身穿長袍與手舉「阿彌陀佛」經幡出殯,也不准唸經超度亡者。
連葬禮都不准誦經哦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5:50 AM
中共就是從根本摧毀所有能凝聚人心聚集人群和自我認同的精神傳承(文化語言宗教禮法等等),西藏蒙古新疆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而台灣則是既然現階段無法摧毀,那就搶過來,慢慢滲透讓它變質,讓它成為統戰的其中一環。
MGdesigner
@MGdesigner
Sat, May 10, 2025 5:56 AM
路過,連一位「誠實」的中配也提到中国利用媽祖統戰的問題,也提到所謂的媽祖湄洲「祖廟」的真相
從中國來台灣第一次追白沙屯媽祖❓後勁滿滿,媽祖文化究竟有多天差地別?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cat90459
Sat, May 10, 2025 6:02 AM
Sat, May 10, 2025 6:39 AM
MGdesigner
: 謝謝分享原檔影片,我今天也有看到影片截圖:)
然後再看中國自己搞出來的儀式,根本就是在作秀,以為是在拍片拍電影嗎
中國媽祖慶典竟然「進化」成這樣❓與白沙屯媽祖區別太大❗政治遠離宗教
MGdesigner
@MGdesigner
Sat, May 10, 2025 8:53 AM
體弱夏夏(大英帝國AZ騎士)
: 中国那邊真的亂來,可以說「瓦房店化」了
專業轎夫🍊
@bajajon
Sat, May 10, 2025 9:07 AM
我覺得整體論述已經是以中華民國史觀走了,非南洋史觀,台灣一直以來跟南島語系的牽扯較深,直至戰敗才開始大量漢文化殖民。
實際上在荷西時期之前,台灣島上已經有日本的天主教徒了。鄭成功佔領台灣後,在島上大肆屠殺原住民與鎮壓洋教,那時很多天主教徒將神像穿上漢服偽裝成漢人的神以規避迫害,個人認為這才是媽祖的由來。
首先台灣島上有整個漢文化圈裡唯一的撿骨文化,這應當是源自大航海時代的天主教文明,直至今日許多古天主教堂地下依舊有囤積骨骸的習慣。
再來繞境文化也跟天主教文化很像,菲律賓也有聖母遶境習俗。
再來媽祖被視為海員的守護神,古歐洲人有在船頭放聖母雕像的習慣,意識聖母為海員的守護神。
筆電沒電了掰
revolutionheart
@revolutionheart108
Sat, May 10, 2025 10:33 AM
專業轎夫🍊
: 這樣應該說是「聖母信仰&部份原住民信仰為求生存才以偽裝形式歸入媽祖信仰」,而非「聖母信仰&部份原住民信仰才是媽祖由來」:知道從日治時期開始的台北地名「天母」由來(天上聖母 + 天照大御神 + 聖母瑪利亞)嗎?
台灣島上有整個漢文化圈裡唯一的撿骨文化(X)
可能源於天主教或原住民的撿骨文化被漢人移民吸收(O)
沃夫☆不想活的請自己搬去中國
@wolfgangc
說
Sat, May 10, 2025 11:46 AM
檢討下去大概會變成中國什麼都沒了,只好從海外逆輸入文化
載入新的回覆
歷經文革後的中國,毛澤東指示追隨者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等「四舊」。紅衛兵拆毀廟宇、寺院、清真寺、教堂與其他宗教場所。許多媽祖廟在文革時期權充辦公處,只存建築空殼,裡面沒有供奉神像。
老生常談
你請了什麼回來
是我們逆輸入的哦
官方不把媽祖當成宗教信仰,而視為民俗學,隸屬文化部門。也就是不把媽祖當作「信仰」,而是以「文化」為中心,發展觀光,以觀光或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經營廟宇。
進香文化背後的統戰:2018年的兩會期間,中國明確指出媽祖文化應肩負「抵制臺獨」,「推動祖國統一大業」的政治任務,毫不避諱將媽祖當成了對臺統戰的道具。
中國把媽祖信仰進行去宗教化,轉向「文化化」,媽祖服務黨,成為被黨國收編的國家文化工具;臺灣因為擁有宗教自由,沒有什麼國家扶植某特定媽祖廟,而打壓其他媽祖廟或其他廟宇或進香文化。
中共沒有信仰
唯一的信仰是共產黨
傳統漢人社會中,「血緣」、「地緣」、「業緣」組構了三種主要的社會紐帶關係。
近年來,中國政府也開始重視「神緣」:以信仰建立起的社群關係。透過「祖廟進香」、「祖廟巡台」、「文化交流」等方式,促進民間信仰交流做為兩岸互動重要一環。
從中國角度來看,即有學者毫不諱言指出,我國宗教歷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蘊深厚,信教群眾數以億計,宗教工作歷來是黨(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特殊性群眾工作,宗教關係是統一戰線五大基本關係之一。
而文化統戰,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以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來打動人情,爭取人心,實現統一戰線凝心聚力的根本任務。
相較於從西方舶來傳入的天主與基督,在台灣傳統民俗信仰範疇裡,所有的神話典故與神祇幾乎都能與中國文化聯繫,容易引導至「兩岸一家親」的溫情結論。
也因如此,宮廟組織,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國執行「入島、入戶、入心」計畫的最佳代理人。
「宗教中國化」變質為「去宗教化」
自2020來這些「中國化」的要求似乎已變質為「去宗教化」的作為,甚至延伸到一般民眾的節慶與婚喪典禮。
例如2020年4月以來,山東、雲南、浙江等地都傳出拆毀公墓宗教塑像與標誌的事件。2020年6月,一份《關於禁止在殯葬場所開展宗教殯葬儀式的通知》從遼寧省傳出,其中嚴格規定殯葬場所不得設立「宗教廳」舉行宗教殯葬儀式,不得在殯葬場所開展講經、講道等宗教活動,不得經營銷售和提供宗教用品。
6月浙江省一間三自教堂按照基督教禮儀為信徒送葬,被人舉報有信徒扛十字架的行為而被勒令關閉3週。8月河南省安陽市政府官員阻止佛教徒身穿長袍與手舉「阿彌陀佛」經幡出殯,也不准唸經超度亡者。
連葬禮都不准誦經哦
然後再看中國自己搞出來的儀式,根本就是在作秀,以為是在拍片拍電影嗎
實際上在荷西時期之前,台灣島上已經有日本的天主教徒了。鄭成功佔領台灣後,在島上大肆屠殺原住民與鎮壓洋教,那時很多天主教徒將神像穿上漢服偽裝成漢人的神以規避迫害,個人認為這才是媽祖的由來。
首先台灣島上有整個漢文化圈裡唯一的撿骨文化,這應當是源自大航海時代的天主教文明,直至今日許多古天主教堂地下依舊有囤積骨骸的習慣。
再來繞境文化也跟天主教文化很像,菲律賓也有聖母遶境習俗。
再來媽祖被視為海員的守護神,古歐洲人有在船頭放聖母雕像的習慣,意識聖母為海員的守護神。
筆電沒電了掰台灣島上有整個漢文化圈裡唯一的撿骨文化(X)
可能源於天主教或原住民的撿骨文化被漢人移民吸收(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