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hibariv
Fri, May 9, 2025 3:21 PM
1
人無異屈服於思維的弱點—— 如果他接受僵固、永恆原子的假設。從我們對現實的思考得出的結論是:物質性存在會被持續消融直到歸零。只是因為當物質消逝時,有新物質持續出現,人們便說物質有恆定性。他們犯了有如下述例子裡同樣的錯誤:假設把一些文件帶進屋子,在屋裡複寫之後燒毁原件,然後再把複寫本帶出來;因為人們看到出來的和進去的東西一樣,就以為是同一個東西。事實上,舊的已被燒毁而新的已被寫下。世界的變遷也是如此,重要的是我們要以自己的認知洞察這一點。因為在人的內在,在物質消逝、化為表象並且出現新物質的地方,那裡就有自由的可能性,就有愛的可能性。而自由和愛彼此相屬—— 如我在《自由的哲學》書裡已提示過。
= . =
@hibariv
Fri, May 9, 2025 3:23 PM
以某種世界觀去談論物質不滅的人,一方面會根除自由,另一方面會抹滅完全成熟的愛。因為只有透過人內在的過往完全消逝、化為表象,並且出現未來性、完全是種子狀態的成分,其內在才會出現愛的感覺—— 奉獻於過往無法驅促他的事物;他的內在才會出現自由—— 在沒有先決條件下採取行動。
= . =
@hibariv
Fri, May 9, 2025 3:26 PM
事實上,自由和愛只能透過靈性科學的世界觀去理解,無法透過其他的觀點。任何投入研究近幾世紀興起的世界觀的人,也將能夠體認到,在面對現代人的慣常思想時需要克服哪些困難,才能以不偏不倚的靈性科學思考去滲透它。因為在現代自然科學的世界觀中,可以說根本沒有任何線索可以做到這一點:讓人能夠真正理解自由和愛。
一邊是自然科學的世界觀,另一邊是古老傳統的宇宙觀,兩者現在必須如何應對人類真正進步的靈性科學發展—— 關於這一點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說。
= . =
@hibariv
Fri, May 9, 2025 3:26 PM
-
= . =
@hibariv
Fri, May 9, 2025 3:32 PM
Fri, May 9, 2025 3:33 PM
編按:史代納在本書首次介紹了有關人類有機體三重結構的重要知識,和必須從人智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汲取的科學線索。延伸閱讀:Rudolf Steiner(1917), Von Seelenrätseln(
_GA_21
) Berlin, Philosophisch-Anthroposophischer Verlag. Translated by William Lindeman(1996), Riddles of the Soul, UK: Mercury Press.
載入新的回覆
一邊是自然科學的世界觀,另一邊是古老傳統的宇宙觀,兩者現在必須如何應對人類真正進步的靈性科學發展—— 關於這一點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