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8:08 AM
Sun, May 11, 2025 4:44 PM
12
1
[旅]4/26 三井美術館
日向正宗
4/29 靜家堂
後家兼光
基於私心(原主的因緣)且兩間展館地理位置很近,原本安排同天一起看的。但沒想到三井吃了我整整四小時
當下已來不及衝靜嘉堂,只能直奔東博看蔦重特展(那天有開放夜間觀展)
不過遊記還是讓我寫一起吧
石田三成
直江兼續
貓先生。
@Yuheng_Tan
Thu, May 8, 2025 8:09 AM
圖1角色好Q喔。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8:12 AM
貓先生。
: 是刀劍亂舞官方 散步ver.的角色立牌XD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8:16 AM
補一張,這是在1F大廳照的
外門長這樣
貓先生。
@Yuheng_Tan
Thu, May 8, 2025 8:20 AM
月底我京阪奈國寶展都不能拍啦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8:21 AM
日向正宗 本體&拵的解說牌
本體背面
有兩道血槽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8:34 AM
Thu, Jun 5, 2025 11:21 AM
照片拍不出來,不過如解說牌上寫的,日向整把刀都有極為明顯的地沸。 明顯到就算外行人在遠處看,也能看到刀在發亮!
不是閃瞎人眼的反光,是珠光眼影的那種光...!
而近看時,就像整把刀均勻地撒上極細的金沙般
真的好漂亮....可惜無論我的手機或美術館官方的明信片,都拍不出那個美
在我心中日向已完全變成金色珠光眼影代言刃了www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8:35 AM
貓先生。
: 原來國寶展完全禁攝影嗎!? 只好買圖錄了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8:40 AM
Thu, May 8, 2025 9:17 AM
近拍日向正宗的拵
仔細看黑漆的部分還描繪有立體紋路
解說牌上寫說這種在黑漆上繪唐草紋的,稱作夜櫻塗。
拵的背面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9:13 AM
Sat, May 10, 2025 4:27 PM
然後當日最震驚!!原來加藤清正的配刀現在跟日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那把不給拍照,所以翻拍一下我買的明信片
打刀 加藤國廣(銘國廣,長69.5cm,安土桃山時期)
堀川國廣作。加藤清正的佩刀,紀州德川家傳來。
刃紋起伏劇烈,互目灣刃。淺反。
身幅巨寬!!!←對這印象超深刻,他寬到有點嚇到我,而且刀身沒有血槽或彫刻,感覺就很重...
不只身幅,刃紋也巨寬!!!
解說牌寫著能從這刀感受到加藤清正的健壯。嗯我完全感受到了......(頭痛)
跟日向正宗同樣是紀州德川家傳來,然後到三井家。而且還是國廣刀。有種這把遲早會在遊戲裡實裝的預感...然後跟日向會有回想
而且看那把刀的樣子,感覺個性會像清正...(頭痛)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10:12 AM
三井美術館的其他展品
擺在入場處、第一個展廳前,非常吸睛的孔雀
說是一種稱作高福剪綵的技法。原本是中國的工藝技術,後來由明治初年北三井家8代的高福創意改良。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10:25 AM
Thu, May 8, 2025 11:15 AM
是說我拍這張照時,好幾個路人用奇異的表情看我,一副這裡不該拍照的樣子。但我在各場館買票時都一定會問能不能拍、能拍的是哪些,除非是無人展場(完全沒人顧也沒立牌禁止攝影的小型資料館)、或那種連館員自己都搞不清楚能不能拍的。
孔雀就放在第一展廳的入口前(就是展日向的那個展廳,有確認過可以拍照),而且它旁邊就是日向的立牌,對面則是講三井美術館歷史的簡介牌,所以我判斷可以拍。就算是規則漏洞好了,入場處三個查票的工作人員就面對這方向(館員根本就在我身邊www),也能隨時出聲宣導/阻止我。
碰到那種我只能笑他們不懂得確認自己權益了ww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10:37 AM
Thu, May 8, 2025 10:42 AM
之前在其他博物館還碰過兩次,沒看清楚規則的雞婆人自以為正義跑來叫我不能拍照。結果被我直接拿白紙黑字打臉,笑死www
其中一間是我前一晚特別上官網確認拍攝規定,上面寫說只要不開閃光燈就可以的。
另一間則是有問過館員,館員說除了少數前方有放禁攝影牌子的展品,其他全都可以拍,根本超佛。 入口處的禁攝影圖示旁也有寫字說「有標圖示的就不能拍」。結果還是碰到自以為正義的大叔來找我吵架,我把他拉到門口叫他看字,跟他說「說『有標圖示的不能拍』,代表沒標圖示就可以拍的意思。」他還一臉覺得我在狡辯的樣子,我就直接叫他自己去問館員了。
莫名其妙,浪費我時間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10:45 AM
咳...扯遠了,回來繼續講展品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10:50 AM
豐後正宗
應仁之亂的東軍武將 多賀豐後守高忠所持。
也有漂亮的沸,雖然自己覺得沒日向那麼閃亮(?)
好像說閃亮而明顯細膩的沸是正宗刀的共通特色?
原來是珠光眼影家族
(X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10:54 AM
Thu, May 8, 2025 11:29 AM
三井高福作的刀&拵
嗯,就是前面作高福剪彩的那個人
太多才多藝了吧...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11:06 AM
四君子(梅蘭竹菊)蒔繪小脇差拵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11:10 AM
Thu, May 8, 2025 11:23 AM
葵角紋蒔繪太刀 &葵角紋桐紋蒔繪系卷太刀 (太刀宗光的拵)
葵角紋是外框為方形的葵紋,為紀州德川家分支的西条松平家使用。因忌憚本家的葵紋,所以稍微修改了家紋的外框設計。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2:17 PM
宇治川先陣蒔繪料紙箱&硯箱
描繪1184年,木曾義仲與源義經的宇治川合戰中,源氏側的佐佐木高綱和梶原景季分別騎著名馬搶取先陣的場景。
其中武將和馬匹的眼睛使用了玻璃鑲嵌。
解說牌寫說由於三井家的先祖和佐佐木家是同族,所以三井家特別偏愛這題材的藝術作品。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2:30 PM
Thu, May 8, 2025 2:44 PM
短刀 八重姬貞宗 與附帶的拵
有朱銘 貞宗,鎌倉~南北朝時期(14世紀)作。
八重姬持有的短刀。
拵上葵紋的外圈是一金一銀的排列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2:31 PM
八重姬是鷹司輔信的女兒,成為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的養女後,於1697年嫁給水戶德川家的德川吉孚。八重姬過世後,此刀&拵作為遺物,歸娘家的鷹司家。
直到鷹司家的後代鷹司信熙,與北三井家10代三井高棟的女兒裕子成婚。因為這層緣份,鷹司家將刀捐贈給三井家的美術館。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2:41 PM
丸十字紋鳳凰蒔繪螺鈿脇差拵 (脇差 西蓮的拵)
薩摩島津家的丸十字家紋,搭配上螺鈿裝飾的鳳凰紋 (仔細看那鳳凰,上面有彩色金屬色澤的羽毛耶
)
因為豪華地用了很多金子來製作,推測是島津藩主等級的佩刀。為何會傳來三井家的經緯不明。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3:12 PM
短刀 德善願貞宗
由豐臣時期的五奉行之一的前田玄以(德善院)持有,故得名。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3:20 PM
Sun, Jun 1, 2025 8:22 AM
其實這把貞宗原是織田信忠的刀,本能寺之變時信忠將此刀和兒子三法師(後來的織田秀信,信長之孫)託付給前田玄以。後前田玄以將刀獻給秀吉,又在秀吉死後作為遺物回到前田玄以手上,並在玄以死後傳給兒子前田茂勝。
但茂勝突然發瘋殺了很多人,因此遭改易(也有一說是因為他篤信基督教,遭德川家視作威脅,才藉機整肅),刀也在此時獻上給德川家康。
嗯....我猜也是因為前田玄以當初關原時加盟西軍吧。雖然玄以拒不出兵、並試圖在所有事情上保持和平的作法,所以在關原後未遭懲處。但畢竟這心向豐臣的養著是個威脅,德川可能看不順眼很久了,早盤算著在玄以死後就要搞垮他們家也說不定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3:23 PM
總之,刀就這樣跑到德川家手上了。後來由家康給了紀州德川家,再傳給分支的西条松平家。最後由紀州藩御用商人的三井家,透過與藩主的良好關係購入。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3:41 PM
相州貞宗為正宗的門下高徒,傳聞可能是正宗的養子甚至親生兒子。總之也是很厲害的刀工。
與正宗不同的是常在刀上雕刻,且作風較穩重(?) ,整體看來沸不像正宗那麼華麗
沒有珠光眼影
。 刃紋的灣則較大而平緩,刀身看起來也更剛健些。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3:44 PM
Thu, May 8, 2025 3:49 PM
三井家祖的三井高安所用的具足
三井家原為近江佐佐木六角氏的武將,後來六角家被滅掉,只好搬家到伊勢從商。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3:55 PM
其他不能拍照的展品的筆記: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4:05 PM
則宗的太刀(刃長69.6公分,反2.2公分)
則宗(のりむね)為備前國福岡一文字派之祖,與兒子住宗&兄弟延房同為後鳥羽院的御番鍛冶(ごばんかじ)
展出的這把
三井美術館自稱
可跟御物、日枝神社
刀亂本丸
的那把並列為則宗的代表作。
細身、高反、直刃調的小亂刃紋。
拵為江戶時代所作,看葵紋推測是德川家傳來。但就持有主身份&如何來到三井家的經緯不明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4:12 PM
Thu, May 8, 2025 7:55 PM
太刀 銘貞真(さだざね)(刃長71.4,反1.4)
貞真為宗忠之子,備前福岡一文字派。
繼承平安時期的古備前作風,並在其中加入新意是古一文字的特色。而貞真是當中作風最古的。
拵為梨子地,蒔繪菊紋&桐紋。
由鷹司信熙男爵贈與三井家(就是前面跟三井家10代女兒結婚後送了八重姬貞宗的那個鷹司信熙....!)
(這男爵是公爵的鷹司分家出來的,不是公爵那家)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4:52 PM
Fri, May 9, 2025 9:46 AM
太刀 銘助真 (刃長74.5,反3.0)
身幅廣,大丁子亂刃,地鐵明顯。非常有魄力的一把!
助真為鎌倉中期的備前福岡一文字派的代表刀工。此刀與日光東照宮的那把家康所持的太刀(國寶)、紀州德川家傳來現為東博所藏的太刀,並列為住真的代表作。
***
太刀 銘國忠(長75.7,反3.0)
鎌倉時代的備前國直宗派,相州鍛冶的基礎。
身幅細、腰反很高!
附桐紋蒔繪金莊太刀拵。柄為金莊的毛拔形,配上桐紋。鞘則是梨子地+桐紋。
雖說公家供奉時會配用毛拔形太刀,但此拵並非真的毛拔形,只是仿毛拔形來製作的。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5:05 PM
Thu, May 8, 2025 7:56 PM
太刀 銘國信
身幅廣,有磨上過。
我猜是因為有磨上,所以它血槽直接延伸到刀莖,甚至佔到刀莖整體長度的2/3
國信是國村的弟子。而國村是肥後國延壽派的始祖、山城的來國行的孫子,他於鎌倉末期移居至肥後的菊池。
***
太刀 銘備州長船住兼光 (1339年 南北朝)
兼光為景光之子。
小互目的刃紋很可愛w
***
太刀 備州長船基光
基光與倫光、正光同為兼光門下的代表刀工。 身幅廣,長長的鋒看起來很殺! 有磨上過,原為85公分,現為74.8公分。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5:13 PM
Thu, May 8, 2025 7:56 PM
薙刀 銘一 (13世紀,鎌倉時代)
備前福岡一文字派。
有華麗的丁子亂刃,淺反。 刃身則非常短小,目測大約才脇差長度,加上莖的話頂多如打刀長(且是偏短的打刀)
解說牌寫說那是鎌倉時期薙刀的特色,比南北朝和室町時代的小。
然後「先が張らない」....這句太專業了我不清楚是什麼意思orz 是指刀鋒處沒有延展嗎?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5:21 PM
Thu, May 8, 2025 5:22 PM
十二類合戰繪卷(上中下 共三卷)
動物擬人(或是把人比擬為動物?)的繪本書。角色都是站立、穿著人類服裝&武器的獸人ww
主角是狸貓,劇情講述了狸貓聯合了狐狸、虎豹等動物夥伴們挑戰12生肖,跟12生肖的動物神打仗的故事www超鬧www
最後劇情是狸貓輸了,告別妻小後剃度出家,在草蘆念佛wwww 剃度的那幕畫得超好笑
尤其狸貓滿身是毛,但剃度卻只剃頭頂那一塊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5:29 PM
然後是本展的另一個重點——五月節人偶
日本的5/5端午節是男孩子的節日,相對於3/3的女兒節。
因為端午節從中國傳到日本時,日本人跟著擺設菖蒲,而菖蒲在日文中諧音「尚武」,因此在尊崇武士的年代、逐漸演變為祝福男孩子平安成長為武勇的男人的節日。
而跟女兒節一樣,端午其實也有專屬的節日人偶。通常是穿著甲冑的武士人偶,稱作五月節人偶。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5:41 PM
Thu, May 8, 2025 7:59 PM
而有錢得要命的三井財閥,給孩子的五月節人偶自然也是精美奢華到不行!
雖然尺寸縮小,但甲冑可是一點也不馬虎,全是與實物使用同樣的材質&工法製作的精工。且各部件的構造完整,可以一件件穿脫。
甚至有毛髮非常精美的馬匹(也是偶),上面還配有細緻的馬鞍。
還有箭矢屏風、赤重藤真弓&放入了10支箭矢的矢籠(箭矢使用的是東南亞產的青鸞的鳥羽)、楠公騎馬像、神功皇后與武內宿祢像、穿紅色西式軍服的軍樂隊...(以上全是人偶&人偶尺寸的擺設)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6:02 PM
三井家還做了一整套大名行列的小道具。
從「先箱」(挟み箱)的箱書中可得知,這是1865年2月時,北三井家在自家使用的小道具。
挟み箱...我不知道那個中文譯名叫什麼。總之是如同下圖那種,日本時代劇中常見、給人挑著東西走的箱子
裡面還包含了當年(幕末)在男孩子間很有人氣的西式槍砲組XD
最有趣的是,小道具中的迷你箱子上偷偷畫了三井家的家紋www 解說牌上寫著,雖然江戶時代的三井家已經是商人世家,但從偷畫家紋這點可以窺見三井家長年以來的心願,就是作為武士一起跟著走大名行列。
旁邊有補充三井家與大名行列的關係。說14代幕府將軍家茂上洛時,三井家作為御用商人負責提供官吏路途中的食宿。而明治天皇御東幸(從京都到東京)時,三井家是御用金錢出納。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6:10 PM
Thu, May 8, 2025 8:00 PM
想來真是有點好笑又有點哀傷,感覺三井家在六角滅亡後轉而從商,雖然經營得有聲有色、富可敵國,跟德川家的關係也一直很緊密,可是內心依然懷念著過往先祖的榮耀,想再度成為武士
但無論收藏了再多名刀、武具,甚至成為大名行列的大金主,但依然無法作為武士、在列隊當中佔有一席。僅能在五月節的人偶道具中偷偷寄託願望QwQ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6:25 PM
五月飾 桑之弓&蓬之矢
說是出自中國的典故,在男孩出生時,用桑木作的弓,向天地四方射出蓬葉作的矢,作為對男孩將來的祝福。
****
五月飾 三台揃 (菖蒲酒的瓶子&柏餅&飾粽)
菖蒲酒是用乾燥的菖蒲根切碎泡酒,酒瓶則插上菖蒲葉和蓬葉。...不知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飾粽則用於驅除邪氣。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6:36 PM
Sun, May 11, 2025 3:58 PM
從展廳出來,很貼心地設置了給壓克力立牌&娃拍紀念照的專區
所以我就拍了~
那個迷你展示櫃實在太可愛!!
謝謝三井!!!!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6:47 PM
Thu, May 8, 2025 6:47 PM
嗯對,展廳跟建築就真的長得如此氣派豪華。
走進展廳的瞬間 我:哇...日向真的是小少爺耶....
(窮酸鬼被嚇傻)
完全是個有錢到不行的人家的小少爺...
不過看名刀們能這樣被有錢家族珍藏保存著,令人感到莫名安心呢
(尤其想起九度山那雜亂的資料館中,被隨意擺在櫃中整個鏽到不行的、傳聞是幸村所持的大千鳥十文字槍orz 別說反光甚至刃紋了,根本整把鏽到變紅棕色...)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7:21 PM
賣店裡有超可愛但窮酸的我買不起的貝殼筷架&茶勺
被那個「1540~」騙到,結果細看標價發現每個都至少4400~6600
(放回去)
還有其實不算貴,但過度華麗到不知什麼場合用得上的雲母懷紙
(惶恐)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7:27 PM
Thu, May 8, 2025 7:27 PM
最後放棄貴婦路線,買了令人安心的阿宅戰利品 😌
日向正宗&加藤國廣的
裸照
明信片
還有日向的刀劍御朱印+和刀亂合作的台紙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7:35 PM
Thu, May 8, 2025 7:35 PM
---------三井美術館part 結束
看這噗目前的長度...蔦重展我另開一噗好了(還是想把後家放在這串講)
水茵
@ajfwm
Thu, May 8, 2025 7:50 PM
Fri, May 9, 2025 9:54 AM
對了,剛好講到五月節人偶的展覽,延續這話題來同場加映一下。
雖然不是去看展的那天吃的,不過這趟旅程後面由於接近日本端午節了,所以有吃到柏餅。
原本看賣相一直以為是那種甜甜的麻糬包紅豆餡,而實際吃過後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外層麻糬的部分毫無甜味,甚至有些微鹹。 然後由於是用較粗的粉揉製的,麻糬皮的部分有些顆粒感,挺特別的。餡料則有紅豆和甜味噌兩種可選。自己兩種都有買來吃,特別愛甜味噌的
沒一般麻糬那麼死甜感
柏葉則讓麻糬多了一股特別的香氣,自己雖然挺喜歡的,但那氣味其實挺濃烈,我猜也會有感到苦手的人吧?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1:25 PM
Fri, May 9, 2025 6:37 PM
--------
4/29 下午去靜嘉堂
對、其實人家展覽的主角是曜變天目茶碗啦,只是後家的人氣莫名地更高XD"
只有後家的那個展廳需要排隊,其他展廳都不用排XD"(我排了快45分鐘才終於入場zzz)
(曜變天目茶碗:??????)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1:35 PM
由於後家的等身立牌是擺在展廳外,就在拉人龍的隊列旁,排到較靠近的時候我就趁機拍拍立牌、然後體驗一下 用三成殿的身高看兼續是什麼感覺(?)
好高......真的好高......
如果離近一點對話就非得抬頭,
不然會直接撞上胸肌
的程度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2:01 PM
Fri, May 9, 2025 2:04 PM
近照後家本體
打刀 後家兼光
原為秀吉所持,秀吉死時作為遺物下賜給兼續,成為直江兼續的愛刀。兼續死後妻子阿船將此刀獻上給主家的上杉家,故得名。(後家是未亡人的意思)
有大磨上過,推測原為3尺以上的大太刀,磨上後現為2尺6吋4分(80公分)
以打刀而言依然很長啊XDD 是配合兼續的身高吧w
刀莖尾端能看到被切一半的目釘孔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2:14 PM
Fri, May 9, 2025 6:38 PM
後家兼光附的 蘆雁蒔繪鞘打刀拵
遠看顏色不太搶眼,近看才發現超精緻華美!
這就是低調奢華嗎?
覺得這華麗得很有品味
不過這拵是江戶時期才製作的。不知在兼續手中時是怎樣的拵呢?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2:24 PM
Sun, May 11, 2025 4:01 PM
這次展覽除了曜變天目茶碗之外,所有的展品都可以拍照!超佛
所以我就不客氣啦~
這次配合著曜變天目,是以黑色的奧秘為主題。
但黑色的展品們在光線昏暗的展場實在不太好對焦XD" 一些微妙的顏色也拍不太出來,我盡力了
有機會的話大家還是到現場直接看看它們吧
我是終於理解了什麼較作五色斑斕又好看的黑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2:31 PM
枯木竹石紋螺鈿桌
騎馬人物紋堆黑食籠&盆
「堆黑」是一種把黑漆層層厚塗堆出厚度之後,在上面雕刻出紋樣的技法。
而如果使用的是朱紅色的漆,就叫「堆朱」。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2:50 PM
黑漆三足鉢
浪月蒔繪硯箱
柳流水蒔繪重箱
對這個重箱微妙的色塊分布&質感印象挺深刻的。覺得就算是以今日的角度來看,也是很有設計感的物品。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2:59 PM
Fri, May 9, 2025 3:05 PM
印籠
覺得雪花滿吸睛的,外加有點時空錯亂感(不認為是古人會使用的紋樣),所以特地看了下解說。
原來自從江戶時代一位叫土井立位的研究者使用顯微鏡觀察、記錄雪花,並耗費20年出版了名為「雪華圖說」的研究成果後,雪花紋樣就在江戶庶民間大流行。
.....對不起,我之前還想說那不像古人會用的紋樣,結果古人比我以為得還時髦(土下座)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3:12 PM
Fri, May 9, 2025 3:15 PM
太刀 銘吉房 (附雲紋漆蒔繪鞘打刀拵)
本體近照 (刃紋很帥////)
拵近照
備前福岡一文字派
拵跟日向正宗的一樣採用「夜櫻」技法
But...為什麼太刀附的是打刀拵???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3:21 PM
Fri, May 9, 2025 3:30 PM
打刀 源清麿
覺得拵的鯊魚皮質感很好看
像牛仔褲
(最後一張拍得比較明顯,可以放大看)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3:25 PM
Fri, May 9, 2025 9:00 PM
鐔&三所物
花鳥的三所物非常精美
喜歡到買了明信片
我就是喜歡精緻細膩的作品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3:44 PM
屈輪紋堆黑香合
黑釉油滴碗 (左) & 黑釉白緣碗 (右上)
灰被天目(建盞)
灰被天目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4:00 PM
黑陶磨光紋鼎&豆
西元前4~前3世紀,中國的戰國時代。仿造青銅器的外型製作成的明器(無實用性的陪葬品)
豆:用來盛妝食物,有蓋子的高腳容器。
磨光:在燒製陶器前局部研磨,用質感差異表現出紋樣的技法。
黑陶:用還原焰燒成的土器。在窯中刻意放入有機物使其含氧量降低、火焰不完全燃燒,邊燻邊燒,使陶器表面吸附煤炭的黑色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4:15 PM
唐三彩的馬
白地黑搔落 唐草牡丹紋枕 (中國北宋時期,12世紀)
白地黑搔落:先在陶瓷器上覆白土(白化粧),再塗上黑泥(鐵繪具),之後仔細地、只將黑色那層削下來,留下紋樣的部分,呈現出黑白對比的花樣。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4:22 PM
Fri, May 9, 2025 4:41 PM
各種瓶瓶罐罐(欸
色繪吉野山圖茶壺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4:25 PM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4:27 PM
Fri, May 9, 2025 4:30 PM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4:51 PM
Sat, May 10, 2025 4:41 PM
油滴天目 (附花卉紋堆朱天目台)
雖然曜變天目茶碗不能拍照,不過這油滴天目也很美
個人認為是這展的鍋碗瓢盆(?)中,僅次於曜變天目,第二漂亮的。
尤其那個偏藍的、如蝴蝶翅膀般的彩色反光,我看到的第一個感受就是——「我懂了,原來五色斑斕的黑就是這樣的...!」
與曜變天目不同的是,它的彩色反光十分含蓄。 不近看的話,只會覺得是普通的黑色茶碗,然後上面似乎有些斑紋質感。要走進才能欣賞到它真正的美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4:52 PM
連茶碗外面都有油滴紋喔!
特別調亮度拍一下側面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5:19 PM
然後曜變天目茶碗真的非常漂亮
展出的是稻葉天目
可惜不能拍照,我也難以形容出個所以然
總之在深黑色的茶碗內,有一圈圈非常鮮明的顏色,以藍色為主,但細看也有紫色、橙色、金色的部分。簡直像在發光般
像夜空中的...黑洞外圍那圈? (形容得太爛#
大廳放了曜變天目的立牌,挖了洞,讓你的人頭成為其中一個圈(???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5:23 PM
大廳的背板資料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5:48 PM
Sun, May 11, 2025 4:05 PM
稍微節錄整理:
雖然現存的三只曜變茶碗均來自中國,但中文裡沒有「曜變」這個詞彙,推測是日本這邊將「窯變」代換用字、新創的詞。因為「曜」在大漢和辭典中有光芒的含義,所以用「曜變」來表現茶碗上閃耀的光彩、和如星空的斑紋。
關於為何目前現存的三個曜變天目茶碗都在日本,目前學界有兩派說法。
其中一種說法認為,窯變在古中國被視作是不吉利的象徵。因為中國獨特的敬天思想,任何天地異變都代表當今皇帝無德,老天爺給予的警告。所以有不只一處的文獻曾記載,發生窯變後工人嚇得將成品全部砸碎。但日本沒有這方面忌諱,所以把窯變的成品外銷給日本。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6:03 PM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一種與曜變天目同樣出自於窯變的「毫變盞」,因特殊的光澤在中國南宋有極高的售價。代表當時的中國人並不忌諱窯變,甚至將其視為珍稀的物品。像2009年在杭州出土的曜變天目碎片,就是位於南宋皇城東側、用於接待外國使節的迎賓樓「都亭驛」,是社會頂層人士在使用的茶器。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6:09 PM
Sat, May 10, 2025 4:46 PM
而若第二種說法成立,目前只有日本保存曜變茶碗,可能單純就是因為戰禍、朝代更迭、及喝茶習慣的改變了吧。
中國宋朝主流是使用固形茶,將其磨成茶粉後跑來喝的「點茶法」。類似於日本抹茶,會將茶粉加水後刷出白色的泡沫,因此流行能保溫、又能突顯出泡沫顏色的黑釉陶器茶碗。
但後來喝茶方式轉變,一度復古流行唐朝的煎茶法,後來又轉變為現代的泡茶法。 因此建窯在14世紀的元代就停止生產黑釉茶碗。
直到明朝洪武皇帝下令禁止生產高級的固形茶,使得點茶法的歷史正式畫下句點,也就不再需要黑釉茶碗了。
而另一方面,12世紀時點茶法傳至日本,經過一兩百年推廣種茶,正好在14世紀迎來抹茶大流行。所以就順勢接收了在中國已經退流行的茶碗們XDD 當中就包含了建盞的曜變天目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6:12 PM
Fri, May 9, 2025 6:20 PM
曜變的顏色是出自「構造色」,是因為釉料表面細微的凹凸紋路,讓光線產生亂射、折射等造成的。原理類似蝴蝶翅膀或蛋白石
然後近年,有陶藝家各自使用不同的方法,用科學方法人工達成曜變的效果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6:24 PM
Fri, May 9, 2025 6:35 PM
賣店裡有賣 1:1原寸曜變天目布偶
7月就要大幅帳價囉,要買要快
水茵
@ajfwm
Fri, May 9, 2025 6:32 PM
Fri, May 9, 2025 6:41 PM
----靜嘉堂part.結束
其實去靜嘉堂那天我還看了江戶三作展,然後去江戶城的櫻田門周遭晃了一圈,不過我還是另外開串吧....這串實在太長了XD"
至今依然不知如何精簡取捨博物館的遊記,自己打起來都覺得累XD||| 半天的遊記居然要花一天的時間去寫,而且感覺似乎沒什麼人在看?
可能這種遊記看起來也很累吧XD|||
水茵
@ajfwm
Sat, May 10, 2025 4:56 PM
同場加映 大垣城的遊記
日向的刃生轉折點
@ajfwm - [旅] 剛剛去大垣城~ 關原的前哨戰——杭瀨川之戰的西軍陣地。此戰中島左近大展身手,以...
載入新的回覆
4/29 靜家堂 後家兼光
基於私心(原主的因緣)且兩間展館地理位置很近,原本安排同天一起看的。但沒想到三井吃了我整整四小時
不過遊記還是讓我寫一起吧
石田三成 直江兼續
外門長這樣
本體背面
有兩道血槽
不是閃瞎人眼的反光,是珠光眼影的那種光...!
而近看時,就像整把刀均勻地撒上極細的金沙般
真的好漂亮....可惜無論我的手機或美術館官方的明信片,都拍不出那個美
在我心中日向已完全變成金色珠光眼影代言刃了www
仔細看黑漆的部分還描繪有立體紋路
解說牌上寫說這種在黑漆上繪唐草紋的,稱作夜櫻塗。
拵的背面
那把不給拍照,所以翻拍一下我買的明信片
打刀 加藤國廣(銘國廣,長69.5cm,安土桃山時期)
堀川國廣作。加藤清正的佩刀,紀州德川家傳來。
刃紋起伏劇烈,互目灣刃。淺反。
身幅巨寬!!!←對這印象超深刻,他寬到有點嚇到我,而且刀身沒有血槽或彫刻,感覺就很重...
不只身幅,刃紋也巨寬!!!
解說牌寫著能從這刀感受到加藤清正的健壯。嗯我完全感受到了......(頭痛)
跟日向正宗同樣是紀州德川家傳來,然後到三井家。而且還是國廣刀。有種這把遲早會在遊戲裡實裝的預感...然後跟日向會有回想
而且看那把刀的樣子,感覺個性會像清正...(頭痛)
擺在入場處、第一個展廳前,非常吸睛的孔雀
說是一種稱作高福剪綵的技法。原本是中國的工藝技術,後來由明治初年北三井家8代的高福創意改良。
孔雀就放在第一展廳的入口前(就是展日向的那個展廳,有確認過可以拍照),而且它旁邊就是日向的立牌,對面則是講三井美術館歷史的簡介牌,所以我判斷可以拍。就算是規則漏洞好了,入場處三個查票的工作人員就面對這方向(館員根本就在我身邊www),也能隨時出聲宣導/阻止我。
碰到那種我只能笑他們不懂得確認自己權益了ww
其中一間是我前一晚特別上官網確認拍攝規定,上面寫說只要不開閃光燈就可以的。
另一間則是有問過館員,館員說除了少數前方有放禁攝影牌子的展品,其他全都可以拍,根本超佛。 入口處的禁攝影圖示旁也有寫字說「有標圖示的就不能拍」。結果還是碰到自以為正義的大叔來找我吵架,我把他拉到門口叫他看字,跟他說「說『有標圖示的不能拍』,代表沒標圖示就可以拍的意思。」他還一臉覺得我在狡辯的樣子,我就直接叫他自己去問館員了。
莫名其妙,浪費我時間
應仁之亂的東軍武將 多賀豐後守高忠所持。
也有漂亮的沸,雖然自己覺得沒日向那麼閃亮(?)
好像說閃亮而明顯細膩的沸是正宗刀的共通特色?
原來是珠光眼影家族(X嗯,就是前面作高福剪彩的那個人
太多才多藝了吧...
葵角紋是外框為方形的葵紋,為紀州德川家分支的西条松平家使用。因忌憚本家的葵紋,所以稍微修改了家紋的外框設計。
描繪1184年,木曾義仲與源義經的宇治川合戰中,源氏側的佐佐木高綱和梶原景季分別騎著名馬搶取先陣的場景。
其中武將和馬匹的眼睛使用了玻璃鑲嵌。
解說牌寫說由於三井家的先祖和佐佐木家是同族,所以三井家特別偏愛這題材的藝術作品。
有朱銘 貞宗,鎌倉~南北朝時期(14世紀)作。
八重姬持有的短刀。
拵上葵紋的外圈是一金一銀的排列
直到鷹司家的後代鷹司信熙,與北三井家10代三井高棟的女兒裕子成婚。因為這層緣份,鷹司家將刀捐贈給三井家的美術館。
薩摩島津家的丸十字家紋,搭配上螺鈿裝飾的鳳凰紋 (仔細看那鳳凰,上面有彩色金屬色澤的羽毛耶
因為豪華地用了很多金子來製作,推測是島津藩主等級的佩刀。為何會傳來三井家的經緯不明。
由豐臣時期的五奉行之一的前田玄以(德善院)持有,故得名。
但茂勝突然發瘋殺了很多人,因此遭改易(也有一說是因為他篤信基督教,遭德川家視作威脅,才藉機整肅),刀也在此時獻上給德川家康。
嗯....我猜也是因為前田玄以當初關原時加盟西軍吧。雖然玄以拒不出兵、並試圖在所有事情上保持和平的作法,所以在關原後未遭懲處。但畢竟這心向豐臣的養著是個威脅,德川可能看不順眼很久了,早盤算著在玄以死後就要搞垮他們家也說不定
與正宗不同的是常在刀上雕刻,且作風較穩重(?) ,整體看來沸不像正宗那麼華麗
沒有珠光眼影。 刃紋的灣則較大而平緩,刀身看起來也更剛健些。三井家原為近江佐佐木六角氏的武將,後來六角家被滅掉,只好搬家到伊勢從商。
則宗(のりむね)為備前國福岡一文字派之祖,與兒子住宗&兄弟延房同為後鳥羽院的御番鍛冶(ごばんかじ)
展出的這把
三井美術館自稱可跟御物、日枝神社刀亂本丸的那把並列為則宗的代表作。細身、高反、直刃調的小亂刃紋。
拵為江戶時代所作,看葵紋推測是德川家傳來。但就持有主身份&如何來到三井家的經緯不明
貞真為宗忠之子,備前福岡一文字派。
繼承平安時期的古備前作風,並在其中加入新意是古一文字的特色。而貞真是當中作風最古的。
拵為梨子地,蒔繪菊紋&桐紋。
由鷹司信熙男爵贈與三井家(就是前面跟三井家10代女兒結婚後送了八重姬貞宗的那個鷹司信熙....!)
(這男爵是公爵的鷹司分家出來的,不是公爵那家)
身幅廣,大丁子亂刃,地鐵明顯。非常有魄力的一把!
助真為鎌倉中期的備前福岡一文字派的代表刀工。此刀與日光東照宮的那把家康所持的太刀(國寶)、紀州德川家傳來現為東博所藏的太刀,並列為住真的代表作。
***
太刀 銘國忠(長75.7,反3.0)
鎌倉時代的備前國直宗派,相州鍛冶的基礎。
身幅細、腰反很高!
附桐紋蒔繪金莊太刀拵。柄為金莊的毛拔形,配上桐紋。鞘則是梨子地+桐紋。
雖說公家供奉時會配用毛拔形太刀,但此拵並非真的毛拔形,只是仿毛拔形來製作的。
身幅廣,有磨上過。
我猜是因為有磨上,所以它血槽直接延伸到刀莖,甚至佔到刀莖整體長度的2/3
國信是國村的弟子。而國村是肥後國延壽派的始祖、山城的來國行的孫子,他於鎌倉末期移居至肥後的菊池。
***
太刀 銘備州長船住兼光 (1339年 南北朝)
兼光為景光之子。
小互目的刃紋很可愛w
***
太刀 備州長船基光
基光與倫光、正光同為兼光門下的代表刀工。 身幅廣,長長的鋒看起來很殺! 有磨上過,原為85公分,現為74.8公分。
備前福岡一文字派。
有華麗的丁子亂刃,淺反。 刃身則非常短小,目測大約才脇差長度,加上莖的話頂多如打刀長(且是偏短的打刀)
解說牌寫說那是鎌倉時期薙刀的特色,比南北朝和室町時代的小。
然後「先が張らない」....這句太專業了我不清楚是什麼意思orz 是指刀鋒處沒有延展嗎?
動物擬人(或是把人比擬為動物?)的繪本書。角色都是站立、穿著人類服裝&武器的獸人ww
主角是狸貓,劇情講述了狸貓聯合了狐狸、虎豹等動物夥伴們挑戰12生肖,跟12生肖的動物神打仗的故事www超鬧www
最後劇情是狸貓輸了,告別妻小後剃度出家,在草蘆念佛wwww 剃度的那幕畫得超好笑
尤其狸貓滿身是毛,但剃度卻只剃頭頂那一塊
日本的5/5端午節是男孩子的節日,相對於3/3的女兒節。
因為端午節從中國傳到日本時,日本人跟著擺設菖蒲,而菖蒲在日文中諧音「尚武」,因此在尊崇武士的年代、逐漸演變為祝福男孩子平安成長為武勇的男人的節日。
而跟女兒節一樣,端午其實也有專屬的節日人偶。通常是穿著甲冑的武士人偶,稱作五月節人偶。
雖然尺寸縮小,但甲冑可是一點也不馬虎,全是與實物使用同樣的材質&工法製作的精工。且各部件的構造完整,可以一件件穿脫。
甚至有毛髮非常精美的馬匹(也是偶),上面還配有細緻的馬鞍。
還有箭矢屏風、赤重藤真弓&放入了10支箭矢的矢籠(箭矢使用的是東南亞產的青鸞的鳥羽)、楠公騎馬像、神功皇后與武內宿祢像、穿紅色西式軍服的軍樂隊...(以上全是人偶&人偶尺寸的擺設)
從「先箱」(挟み箱)的箱書中可得知,這是1865年2月時,北三井家在自家使用的小道具。
挟み箱...我不知道那個中文譯名叫什麼。總之是如同下圖那種,日本時代劇中常見、給人挑著東西走的箱子
裡面還包含了當年(幕末)在男孩子間很有人氣的西式槍砲組XD
最有趣的是,小道具中的迷你箱子上偷偷畫了三井家的家紋www 解說牌上寫著,雖然江戶時代的三井家已經是商人世家,但從偷畫家紋這點可以窺見三井家長年以來的心願,就是作為武士一起跟著走大名行列。
旁邊有補充三井家與大名行列的關係。說14代幕府將軍家茂上洛時,三井家作為御用商人負責提供官吏路途中的食宿。而明治天皇御東幸(從京都到東京)時,三井家是御用金錢出納。
但無論收藏了再多名刀、武具,甚至成為大名行列的大金主,但依然無法作為武士、在列隊當中佔有一席。僅能在五月節的人偶道具中偷偷寄託願望QwQ
說是出自中國的典故,在男孩出生時,用桑木作的弓,向天地四方射出蓬葉作的矢,作為對男孩將來的祝福。
****
五月飾 三台揃 (菖蒲酒的瓶子&柏餅&飾粽)
菖蒲酒是用乾燥的菖蒲根切碎泡酒,酒瓶則插上菖蒲葉和蓬葉。...不知喝起來是什麼味道
飾粽則用於驅除邪氣。
所以我就拍了~
那個迷你展示櫃實在太可愛!!
走進展廳的瞬間 我:哇...日向真的是小少爺耶....
完全是個有錢到不行的人家的小少爺...
不過看名刀們能這樣被有錢家族珍藏保存著,令人感到莫名安心呢
被那個「1540~」騙到,結果細看標價發現每個都至少4400~6600
還有其實不算貴,但過度華麗到不知什麼場合用得上的雲母懷紙
日向正宗&加藤國廣的
裸照明信片還有日向的刀劍御朱印+和刀亂合作的台紙
看這噗目前的長度...蔦重展我另開一噗好了(還是想把後家放在這串講)
雖然不是去看展的那天吃的,不過這趟旅程後面由於接近日本端午節了,所以有吃到柏餅。
原本看賣相一直以為是那種甜甜的麻糬包紅豆餡,而實際吃過後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外層麻糬的部分毫無甜味,甚至有些微鹹。 然後由於是用較粗的粉揉製的,麻糬皮的部分有些顆粒感,挺特別的。餡料則有紅豆和甜味噌兩種可選。自己兩種都有買來吃,特別愛甜味噌的
柏葉則讓麻糬多了一股特別的香氣,自己雖然挺喜歡的,但那氣味其實挺濃烈,我猜也會有感到苦手的人吧?
4/29 下午去靜嘉堂
對、其實人家展覽的主角是曜變天目茶碗啦,只是後家的人氣莫名地更高XD"
只有後家的那個展廳需要排隊,其他展廳都不用排XD"(我排了快45分鐘才終於入場zzz)
(曜變天目茶碗:??????)
好高......真的好高......
如果離近一點對話就非得抬頭,
不然會直接撞上胸肌的程度打刀 後家兼光
原為秀吉所持,秀吉死時作為遺物下賜給兼續,成為直江兼續的愛刀。兼續死後妻子阿船將此刀獻上給主家的上杉家,故得名。(後家是未亡人的意思)
有大磨上過,推測原為3尺以上的大太刀,磨上後現為2尺6吋4分(80公分)
以打刀而言依然很長啊XDD 是配合兼續的身高吧w
刀莖尾端能看到被切一半的目釘孔
遠看顏色不太搶眼,近看才發現超精緻華美!
這就是低調奢華嗎?
不過這拵是江戶時期才製作的。不知在兼續手中時是怎樣的拵呢?
所以我就不客氣啦~
這次配合著曜變天目,是以黑色的奧秘為主題。
但黑色的展品們在光線昏暗的展場實在不太好對焦XD" 一些微妙的顏色也拍不太出來,我盡力了
我是終於理解了什麼較作五色斑斕又好看的黑
騎馬人物紋堆黑食籠&盆
「堆黑」是一種把黑漆層層厚塗堆出厚度之後,在上面雕刻出紋樣的技法。
而如果使用的是朱紅色的漆,就叫「堆朱」。
浪月蒔繪硯箱
柳流水蒔繪重箱
對這個重箱微妙的色塊分布&質感印象挺深刻的。覺得就算是以今日的角度來看,也是很有設計感的物品。
覺得雪花滿吸睛的,外加有點時空錯亂感(不認為是古人會使用的紋樣),所以特地看了下解說。
原來自從江戶時代一位叫土井立位的研究者使用顯微鏡觀察、記錄雪花,並耗費20年出版了名為「雪華圖說」的研究成果後,雪花紋樣就在江戶庶民間大流行。
.....對不起,我之前還想說那不像古人會用的紋樣,結果古人比我以為得還時髦(土下座)
本體近照 (刃紋很帥////)
拵近照
備前福岡一文字派
拵跟日向正宗的一樣採用「夜櫻」技法
But...為什麼太刀附的是打刀拵???
覺得拵的鯊魚皮質感很好看
像牛仔褲(最後一張拍得比較明顯,可以放大看)花鳥的三所物非常精美
喜歡到買了明信片
黑釉油滴碗 (左) & 黑釉白緣碗 (右上)
灰被天目(建盞)
灰被天目
西元前4~前3世紀,中國的戰國時代。仿造青銅器的外型製作成的明器(無實用性的陪葬品)
豆:用來盛妝食物,有蓋子的高腳容器。
磨光:在燒製陶器前局部研磨,用質感差異表現出紋樣的技法。
黑陶:用還原焰燒成的土器。在窯中刻意放入有機物使其含氧量降低、火焰不完全燃燒,邊燻邊燒,使陶器表面吸附煤炭的黑色
白地黑搔落 唐草牡丹紋枕 (中國北宋時期,12世紀)
白地黑搔落:先在陶瓷器上覆白土(白化粧),再塗上黑泥(鐵繪具),之後仔細地、只將黑色那層削下來,留下紋樣的部分,呈現出黑白對比的花樣。
色繪吉野山圖茶壺
雖然曜變天目茶碗不能拍照,不過這油滴天目也很美
尤其那個偏藍的、如蝴蝶翅膀般的彩色反光,我看到的第一個感受就是——「我懂了,原來五色斑斕的黑就是這樣的...!」
與曜變天目不同的是,它的彩色反光十分含蓄。 不近看的話,只會覺得是普通的黑色茶碗,然後上面似乎有些斑紋質感。要走進才能欣賞到它真正的美
特別調亮度拍一下側面
展出的是稻葉天目
可惜不能拍照,我也難以形容出個所以然
總之在深黑色的茶碗內,有一圈圈非常鮮明的顏色,以藍色為主,但細看也有紫色、橙色、金色的部分。簡直像在發光般
像夜空中的...黑洞外圍那圈? (形容得太爛#
大廳放了曜變天目的立牌,挖了洞,讓你的人頭成為其中一個圈(???
雖然現存的三只曜變茶碗均來自中國,但中文裡沒有「曜變」這個詞彙,推測是日本這邊將「窯變」代換用字、新創的詞。因為「曜」在大漢和辭典中有光芒的含義,所以用「曜變」來表現茶碗上閃耀的光彩、和如星空的斑紋。
關於為何目前現存的三個曜變天目茶碗都在日本,目前學界有兩派說法。
其中一種說法認為,窯變在古中國被視作是不吉利的象徵。因為中國獨特的敬天思想,任何天地異變都代表當今皇帝無德,老天爺給予的警告。所以有不只一處的文獻曾記載,發生窯變後工人嚇得將成品全部砸碎。但日本沒有這方面忌諱,所以把窯變的成品外銷給日本。
中國宋朝主流是使用固形茶,將其磨成茶粉後跑來喝的「點茶法」。類似於日本抹茶,會將茶粉加水後刷出白色的泡沫,因此流行能保溫、又能突顯出泡沫顏色的黑釉陶器茶碗。
但後來喝茶方式轉變,一度復古流行唐朝的煎茶法,後來又轉變為現代的泡茶法。 因此建窯在14世紀的元代就停止生產黑釉茶碗。
直到明朝洪武皇帝下令禁止生產高級的固形茶,使得點茶法的歷史正式畫下句點,也就不再需要黑釉茶碗了。
而另一方面,12世紀時點茶法傳至日本,經過一兩百年推廣種茶,正好在14世紀迎來抹茶大流行。所以就順勢接收了在中國已經退流行的茶碗們XDD 當中就包含了建盞的曜變天目
然後近年,有陶藝家各自使用不同的方法,用科學方法人工達成曜變的效果
7月就要大幅帳價囉,要買要快
其實去靜嘉堂那天我還看了江戶三作展,然後去江戶城的櫻田門周遭晃了一圈,不過我還是另外開串吧....這串實在太長了XD"
至今依然不知如何精簡取捨博物館的遊記,自己打起來都覺得累XD||| 半天的遊記居然要花一天的時間去寫,而且感覺似乎沒什麼人在看?
日向的刃生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