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店兼住家、學校 gry goods在英國似乎是指乾糧店,但在這裡是織品店,從布料販賣到製作成衣物都有,從大人到小朋友的服裝,連手帕都有販賣。 學校的桌子還有一個曹專門放墨水瓶!牆上的黑板還有各種不同階段要學習的東西,書寫體也有專門一區介紹每個字要怎麼寫,然而整篇文章都用書寫體之後看得懂的也看不懂的,真的為難英文不好的自己。
電氣火車 雖然前面展示了蒸汽火車頭,但1911年BC電氣鐵路公司(B.C. Electric Railway Company)就在附近營運本那比線的火車業務,除了連接本那比湖與鹿湖兩地,也因為火車已經使用電力,因此應運的業務內容就包含運輸以及電力提供,後來因為汽車的普及,火車運輸的業務成本逐漸升高,便逐漸取消部分鐵路路線業務,改成營運巴士與公車,後來也因為業務的不同逐漸拆分成各個不同的公司,現在保留的公司:BC Hydro, Southern Railway of British Columbia, TransLink (British Columbia), BC Transit分別各自營運不同項目(參見維基百科)
2025/05/06 Day 3
●中午預約銀行開戶,早上略有空閒時間就走去附近植物公園散步打發時間,其他觀光就等銀行搞定之後再看看
天氣漸暖楓紅仍有不少,路旁能時不時看到一顆一顆紫紅色的楓樹
伊麗莎白女皇公園,還有不少櫻花可以拍照!雖然綠色已經逐漸佔滿,挑一下角度還能追到最後的櫻花
加拿大打工度假 加打
●星巴客真的是出國的時候很容易走進去的店,尤其是找不到廁所的時候。忘記拍飲料照片,點了一杯冰的中杯草莓抹茶燕麥奶拿鐵,順便借wifi休息一下。11點前後顧客超多,剛好附近很多工地所以不少工人進來買個點心或飲料
●預約中文人員辦理開戶,服務的大姐是香港人,但是我不會粵語所以一半中文一半英文,還好大致上聽得懂也順利開戶,也確認了明年回國前可以銷戶並且把加幣換成其他外幣。
當然幣值會依照當時的價格換,但是確認能完成還是很高興,也因為回程還是會從溫哥華機場出發,所以這個地點的銀行可以說是非常符合需求
不過路上幾乎都是一樣的楓樹顏色,明信片那種金黃、橘色交錯的果然要等秋天才有了
waterfront車站大廳。從外面幾乎看不出來是車站,要留意所有看得到的標示不然很容易錯過
搭乘canada line到waterfront station轉expo line,再到Commercial-Broadway Station轉乘Millennium line到Sperling-Burnaby Lake Station換公車
民俗博物館門口,就在公車站牌對面
復古的旋轉木馬。音樂是由旁邊的無人樂隊演奏播放
第一個建築物是Batemans一家的住宅,當初他們住在溫哥華市區,但當本那比的房子建好之後發現這裡不僅生活方便(附近有藥局、銀行等等),房子裡面也有電氣暖氣等設施,風景好生活方便所以全家直接搬來定居
藥局與理髮店
那個年代的藥局真的很有恐怖片的風格啊!復古的字體與包裝、以現代來看有些特別的治療方法、可口可樂還算是藥品,還有很多西方植物療法,是一個生病了去治療存活率都低的年代。理髮店則是跟今日的配置相差不大,椅子可能坐起來不舒服,洗手台很小,如果有洗頭服務不知道要怎麼使用
甚麼都有什麼都賣,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從日常用品到穀物食品,個使各樣的東西應有盡有,白色的櫃子則是冰箱,在1920左右,人們就使用大量的冰塊與小蘇打(還是鹽?),配合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保存食物,食品在冰箱裏面大約可以存放3到5天不等。冰塊保存、冷藏商品也因此帶來巨大的獲利,這真的是亞熱帶的我們無法輕易取得的東西。
從法國拿破崙為了打仗而發展的罐頭食品技術,傳到英國後轉變成使用鐵罐,再傳到加拿大使用鐵或鋁將食品做成罐頭,加上盛產鮭魚、乳製品,罐頭鮭魚、罐裝奶油等等商品也因此發展起來,當時生產罐頭的罐子的商人因此賺了不少錢,最後還利用這些錢在當地開了一間銀行
汽車作為不可少的交通手段,維修廠自然也因此有不會少,加上位於鄰近溫哥華市區的地段,非常容易有生意。
印刷廠不用說,大部分是處理新聞報紙等訊息傳遞的業務,每一台機器都大到需要很多空間才能擺下。書籍印刷沒有特別介紹,大概是主要業務以報紙為主吧
中藥行大概是整個區域最熟悉的地方了,跟現在的中藥行差不是太多,擺一堆鹿茸人參等等想得到想不到的中藥材,還有煎藥、製作成藥丸的服務,旁邊等待的時候還能順便打麻將。由於當時香港移民很多,中藥行除了平常的業務之外,還提供匯款到香港的業務
(因為太熟悉了就忘記拍照片了,但是有影片
除了販售樂器與樂譜,還可以付費聽演奏喔!鋼琴做成可以看到琴鍵敲打的樣式很漂亮,櫥窗另外還有展示吹奏樂器。
銀行一進去馬上就看到專門放這種單子的桌子,跟現在走進銀行會拿存款單一樣,除了不是使用電腦而是打字機與墨水手寫,處理的業務跟現在我們熟悉的銀行差不多。還有一張表告訴你幾歲時一個月要存多少錢才能達到理想的財務目標
蒸汽動力機械在那個時候使用很頻繁,雖然已經有電力輸送到當地,但工廠的機械仍以蒸汽作為主要使用方式。
因為有許多來自各地的移民,所以饢、燉肉等等飲食也有介紹出來。
澡堂,英文直接用ofuro,確實就是從日本來的,紀念1877年第一批來自日本的移民
錫罐工廠,建築物前身是馬廄,後來這裡放置各種鋼鐵片材加工的工具,還有一個像綠野仙蹤裡出現的機器人
gry goods在英國似乎是指乾糧店,但在這裡是織品店,從布料販賣到製作成衣物都有,從大人到小朋友的服裝,連手帕都有販賣。
學校的桌子還有一個曹專門放墨水瓶!牆上的黑板還有各種不同階段要學習的東西,書寫體也有專門一區介紹每個字要怎麼寫,然而整篇文章都用書寫體之後看得懂的也看不懂的,真的為難英文不好的自己。
雖然前面展示了蒸汽火車頭,但1911年BC電氣鐵路公司(B.C. Electric Railway Company)就在附近營運本那比線的火車業務,除了連接本那比湖與鹿湖兩地,也因為火車已經使用電力,因此應運的業務內容就包含運輸以及電力提供,後來因為汽車的普及,火車運輸的業務成本逐漸升高,便逐漸取消部分鐵路路線業務,改成營運巴士與公車,後來也因為業務的不同逐漸拆分成各個不同的公司,現在保留的公司:BC Hydro, Southern Railway of British Columbia, TransLink (British Columbia), BC Transit分別各自營運不同項目(參見維基百科)
這間無教派教堂就不用多說明,彩繪玻璃透過光線打進來十分漂亮
農舍則是十分寬敞,這棟建築物是現存的當地最古老的原始建築,裡面不僅房間眾多,還有空間放一張桌球桌,並且擁有電話和無線電設備
後面還順便在市中心的煤氣鎮逛逛,欣賞復古的建築與市中心高樓的交錯,以及海邊的港口樣貌。高雄港天天去都不稀奇,到加拿大還是泡去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