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阿蘇→耍廢中
【加打日常】
2025/05/06 Day 3
●中午預約銀行開戶,早上略有空閒時間就走去附近植物公園散步打發時間,其他觀光就等銀行搞定之後再看看

https://images.plurk.com/vuY8O7ar3zRighDOvo29k.jpg
天氣漸暖楓紅仍有不少,路旁能時不時看到一顆一顆紫紅色的楓樹
https://images.plurk.com/65mPofWZjewI2LXAi5G5jt.jpg https://images.plurk.com/7s2en3HWPZXCnZ6723O0ib.jpg
伊麗莎白女皇公園,還有不少櫻花可以拍照!雖然綠色已經逐漸佔滿,挑一下角度還能追到最後的櫻花

加拿大打工度假 加打
魚阿蘇→耍廢中
公園植物與風景照,就不多說直接放照片
https://images.plurk.com/7Ib9dS8Idja3Xa2GsbCSzZ.jpg https://images.plurk.com/1WwyAeE51JB7KpGGMlepoR.jpg https://images.plurk.com/4EHeN0j2ydbnXJxEFFFvAc.jpg https://images.plurk.com/uxBvyfkYCpVa8hZNSY3vD.jpg https://images.plurk.com/5YgSSZkTXjjVhxgx0b3b7u.jpg https://images.plurk.com/1c9eZaJDlmnGlobkI1XghM.jpg https://images.plurk.com/2pZf6paUV0HHG1qMVNkGTU.jpg
C.C.(‘◇‘)💚沢原彩希
居然還有楓葉!
魚阿蘇→耍廢中
●接到其中一封履歷的回電,但需要考慮一下如何抵達,最晚8號要回覆,目前是20%想去
●星巴客真的是出國的時候很容易走進去的店,尤其是找不到廁所的時候。忘記拍飲料照片,點了一杯冰的中杯草莓抹茶燕麥奶拿鐵,順便借wifi休息一下。11點前後顧客超多,剛好附近很多工地所以不少工人進來買個點心或飲料
●預約中文人員辦理開戶,服務的大姐是香港人,但是我不會粵語所以一半中文一半英文,還好大致上聽得懂也順利開戶,也確認了明年回國前可以銷戶並且把加幣換成其他外幣。
當然幣值會依照當時的價格換,但是確認能完成還是很高興,也因為回程還是會從溫哥華機場出發,所以這個地點的銀行可以說是非常符合需求
魚阿蘇→耍廢中
C.C.(‘◇‘)💚沢原彩希 : 早安晚安!現在剛好是適合適應天氣然後欣賞各種植物的時候,相信秋天會更漂亮!
不過路上幾乎都是一樣的楓樹顏色,明信片那種金黃、橘色交錯的果然要等秋天才有了
魚阿蘇→耍廢中
●12點前後辦完銀行開戶,距離晚上還有很長的時間,就地圖點到哪就去哪,於是到市中心轉車到本那比Burnaby的本那比民俗博物館參觀,園區除了復古旋轉木馬需要費用以外,其他園區建築物都可以自由參觀
https://images.plurk.com/6FW6Jpu3HUiADOR0FURDmt.jpg
waterfront車站大廳。從外面幾乎看不出來是車站,要留意所有看得到的標示不然很容易錯過

搭乘canada line到waterfront station轉expo line,再到Commercial-Broadway Station轉乘Millennium line到Sperling-Burnaby Lake Station換公車
https://images.plurk.com/10OuW33JoWjr5kvR4gempE.jpg
魚阿蘇→耍廢中
●轉乘看起來很複雜,實際上超級簡單而且車速很快,距離很遠的地方也幾乎在30-40分鐘左右能抵達,而且基本上仰賴google map就可以,雖然另外下載了交通app但因為不習慣所以最後也沒有使用;由於搭的距離遠又轉很多車,所以卡片儲值一次一日票使用,時效到期後還是能當作普通的儲值卡使用原本在卡裡的錢好像不會被吃掉;當然不喜歡多買一張交通卡也可以使用信用卡付款,但票價會比交通卡稍貴一點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HVQ5mvgLLdQagCzODAseT.jpg
民俗博物館門口,就在公車站牌對面
https://images.plurk.com/6gHfo9MRFgRHyKqYEkgMEQ.jpg
復古的旋轉木馬。音樂是由旁邊的無人樂隊演奏播放
https://images.plurk.com/7EKf8a9fUh58GSIXoLCWy.jpg https://images.plurk.com/3QviQXvGTjTFj2JGDrchkv.jpg https://images.plurk.com/6VrAtFNeQaGdaGhHShfM12.jpg https://images.plurk.com/3EauYNsjBnSrS8JmO12fDl.jpg https://images.plurk.com/3METUL76bbcv5fa2zFYTyK.jpg
第一個建築物是Batemans一家的住宅,當初他們住在溫哥華市區,但當本那比的房子建好之後發現這裡不僅生活方便(附近有藥局、銀行等等),房子裡面也有電氣暖氣等設施,風景好生活方便所以全家直接搬來定居
魚阿蘇→耍廢中
住宅整體用非常好的木頭打造,現在基本上已經找不到類似的建材,最多只有回收重製的木材,厚度不能更1920年代相比。Batemans的住宅在當時屬於中產階級的款式,放到現在已經是豪宅等級啦!有兩層樓,二樓沒辦法上去但根據工作人員的介紹,二樓的配置大約是圖片裡的臥房兩個,再搭配一間浴室,空間超大啊!另外還有廚房但我忙著聽解說就沒拍到了。廁所跟今天使用的基本上沒什麼不同,只是空間更大。根據擺設可以發現他們家有超多瓷器碗盤,真的以現在標準是有錢人啊!解說人員也笑說當時的年代只要努力就能獲得不少,現在則是努力之後還是漫長的努力看不到盡頭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2seJgeGGNtS5n0x5dEyfdC.jpg https://images.plurk.com/3LyjCspQVzQk5RyeBHTaVo.jpg https://images.plurk.com/WCHnOcuS6wvHxntsk41eX.jpg https://images.plurk.com/72N2jrcEdPju7Nxm7ihbd3.jpg https://images.plurk.com/3A8Jj84TRIHBABb09nFA17.jpg https://images.plurk.com/71eFhBSWOzrGgSsuZ3gDZq.jpg https://images.plurk.com/7iiMqyX5QEHU5ud8BqInUN.jpg
藥局與理髮店
那個年代的藥局真的很有恐怖片的風格啊!復古的字體與包裝、以現代來看有些特別的治療方法、可口可樂還算是藥品,還有很多西方植物療法,是一個生病了去治療存活率都低的年代。理髮店則是跟今日的配置相差不大,椅子可能坐起來不舒服,洗手台很小,如果有洗頭服務不知道要怎麼使用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2P04IkkdouzKVBCpzTDVGa.jpg https://images.plurk.com/1REDsWi0YLbFV1TfLNVxKD.jpg https://images.plurk.com/33pVmgrvJv4ZTQbqp72sTe.jpg https://images.plurk.com/4ZgVkKa25H3ZyS1VVmvSc1.jpg https://images.plurk.com/79zSHnsVKbJFwWa7LaddBM.jpg https://images.plurk.com/3mM6I6wTVijvuGGT32KXNu.jpg https://images.plurk.com/6rVlYFF5lhANqhWYsnz3J0.jpg https://images.plurk.com/2JKaMCVpo24ecZcqbd9PsS.jpg https://images.plurk.com/RwwABKzCml4EZLO2tWyR.jpg https://images.plurk.com/6zALt3N9BInERD64Nc17rr.jpg https://images.plurk.com/4u46ith2UVjLdCVWRO0S9D.jpg
魚阿蘇→耍廢中
雜貨店兼郵局。
甚麼都有什麼都賣,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從日常用品到穀物食品,個使各樣的東西應有盡有,白色的櫃子則是冰箱,在1920左右,人們就使用大量的冰塊與小蘇打(還是鹽?),配合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的原理保存食物,食品在冰箱裏面大約可以存放3到5天不等。冰塊保存、冷藏商品也因此帶來巨大的獲利,這真的是亞熱帶的我們無法輕易取得的東西。
從法國拿破崙為了打仗而發展的罐頭食品技術,傳到英國後轉變成使用鐵罐,再傳到加拿大使用鐵或鋁將食品做成罐頭,加上盛產鮭魚、乳製品,罐頭鮭魚、罐裝奶油等等商品也因此發展起來,當時生產罐頭的罐子的商人因此賺了不少錢,最後還利用這些錢在當地開了一間銀行
魚阿蘇→耍廢中
jell-o想不到在那麼久以前就有了,到現在超市都還能看到,我第一次知道這個東西的時候好像是在電視上某個影集看到的,各種調好口味的果凍粉,看板上是從某本書上面節錄的食譜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3bqkyQCjfR4TyzEfwns5gQ.jpg https://images.plurk.com/3UOdKd3jXFsAqCtqmY9jyX.jpg https://images.plurk.com/4S7pAaXt60tkB7R0mMdFhi.jpg https://images.plurk.com/2pEjNlSeBlMDOF0d54RdW7.jpg https://images.plurk.com/xRRnxBtVm0G8ARTZHtl43.jpg https://images.plurk.com/7FmpfdIaMo6nIvhfAexWVI.jpg https://images.plurk.com/2EhbmwQScuLiQ9mO4WHuBI.jpg https://images.plurk.com/1vTzxLjz3Q6l8v4haof3ZZ.jpg
魚阿蘇→耍廢中
生鮮蔬果販售車、殼牌、汽車維修廠、老式蒸汽火車、郵局兼印刷廠
汽車作為不可少的交通手段,維修廠自然也因此有不會少,加上位於鄰近溫哥華市區的地段,非常容易有生意。
印刷廠不用說,大部分是處理新聞報紙等訊息傳遞的業務,每一台機器都大到需要很多空間才能擺下。書籍印刷沒有特別介紹,大概是主要業務以報紙為主吧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2n1Uw0xSwuX3PfVoNJbuhY.jpg
魚阿蘇→耍廢中
中藥行的可能是孫中山的照片?
中藥行大概是整個區域最熟悉的地方了,跟現在的中藥行差不是太多,擺一堆鹿茸人參等等想得到想不到的中藥材,還有煎藥、製作成藥丸的服務,旁邊等待的時候還能順便打麻將。由於當時香港移民很多,中藥行除了平常的業務之外,還提供匯款到香港的業務
(因為太熟悉了就忘記拍照片了,但是有影片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2mxb9QNFEBMcIYgmq9T0ZI.jpg https://images.plurk.com/5QOaY6SN656FDBa66goexS.jpg https://images.plurk.com/2LoIr1ybvoM8TYivCoRdp4.jpg https://images.plurk.com/5GOSRbljOembxYs6YpADzi.jpg https://images.plurk.com/1bagd91KNVR4uR9mJNsiki.jpg https://images.plurk.com/6xgrD1WU4Yjf4ktDbMZviQ.jpg https://images.plurk.com/3mhvOEf34rJk7FMbeG0EK8.jpg https://images.plurk.com/2SmlhmKhaYMX471Odp8Wg7.jpg
魚阿蘇→耍廢中
樂器行與銀行。
除了販售樂器與樂譜,還可以付費聽演奏喔!鋼琴做成可以看到琴鍵敲打的樣式很漂亮,櫥窗另外還有展示吹奏樂器。
銀行一進去馬上就看到專門放這種單子的桌子,跟現在走進銀行會拿存款單一樣,除了不是使用電腦而是打字機與墨水手寫,處理的業務跟現在我們熟悉的銀行差不多。還有一張表告訴你幾歲時一個月要存多少錢才能達到理想的財務目標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CsAe3m8HirFthVXRAdjbo.jpg https://images.plurk.com/36NZy85SlTTUdVTXNHdA2v.jpg https://images.plurk.com/7tOmGeF9s7nmyplAe00uBi.jpg https://images.plurk.com/7m8WQ7tvmWLJ6PpyRvsWlo.jpg https://images.plurk.com/25wLoiam9uX3wSFWVhLdM7.jpg https://images.plurk.com/7jgIxT4AqXdVGZIOcQULzG.jpg https://images.plurk.com/JB8TmRtsWapeOmY01OpYv.jpg
魚阿蘇→耍廢中
蒸氣機械工廠、廚房小屋與伊斯蘭教食物、澡堂、錫罐工廠
蒸汽動力機械在那個時候使用很頻繁,雖然已經有電力輸送到當地,但工廠的機械仍以蒸汽作為主要使用方式。
因為有許多來自各地的移民,所以饢、燉肉等等飲食也有介紹出來。
澡堂,英文直接用ofuro,確實就是從日本來的,紀念1877年第一批來自日本的移民
錫罐工廠,建築物前身是馬廄,後來這裡放置各種鋼鐵片材加工的工具,還有一個像綠野仙蹤裡出現的機器人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1HcQLJDkNcIPKYqq4W86Do.jpg https://images.plurk.com/57QGU23oBeSNfpw4izcNYk.jpg https://images.plurk.com/4CGUUgOLQnQXOcmfNk7tRY.jpg https://images.plurk.com/3zvz9LluuXqJbdDUvhaQ5k.jpg https://images.plurk.com/6XP8uebAPaWFCK4M73PnG1.jpg https://images.plurk.com/7K6nZ49s3NbYviXPc03UVL.jpg
魚阿蘇→耍廢中
裁縫店兼住家、學校
gry goods在英國似乎是指乾糧店,但在這裡是織品店,從布料販賣到製作成衣物都有,從大人到小朋友的服裝,連手帕都有販賣。
學校的桌子還有一個曹專門放墨水瓶!牆上的黑板還有各種不同階段要學習的東西,書寫體也有專門一區介紹每個字要怎麼寫,然而整篇文章都用書寫體之後看得懂的也看不懂的,真的為難英文不好的自己。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1B6xpTeTU6oGuzeDOJmMcU.jpg https://images.plurk.com/3UDZi1jYROfDk5gxnMMxJo.jpg https://images.plurk.com/6D1KC0U4GAwYGyHUPy84EL.jpg https://images.plurk.com/40ZOrKB6kNwQIKNl3VMNa3.jpg https://images.plurk.com/7ifCiwOmIorxtMzZwrk8Jw.jpg
魚阿蘇→耍廢中
電氣火車
雖然前面展示了蒸汽火車頭,但1911年BC電氣鐵路公司(B.C. Electric Railway Company)就在附近營運本那比線的火車業務,除了連接本那比湖與鹿湖兩地,也因為火車已經使用電力,因此應運的業務內容就包含運輸以及電力提供,後來因為汽車的普及,火車運輸的業務成本逐漸升高,便逐漸取消部分鐵路路線業務,改成營運巴士與公車,後來也因為業務的不同逐漸拆分成各個不同的公司,現在保留的公司:BC Hydro, Southern Railway of British Columbia, TransLink (British Columbia), BC Transit分別各自營運不同項目(參見維基百科)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UK8KDu8GFklrDZwbm5y4c.jpg https://images.plurk.com/4mL0nrSK3HDInLtdUbBpwG.jpg https://images.plurk.com/7rl30ESHJjfj09zgpYiGNj.jpg https://images.plurk.com/3KOwxw9UpLrM0ZnUiL2XDx.jpg https://images.plurk.com/29JfCcnH8uu5sEfVyxI1GA.jpg
魚阿蘇→耍廢中
教堂、農舍
這間無教派教堂就不用多說明,彩繪玻璃透過光線打進來十分漂亮
農舍則是十分寬敞,這棟建築物是現存的當地最古老的原始建築,裡面不僅房間眾多,還有空間放一張桌球桌,並且擁有電話和無線電設備
魚阿蘇→耍廢中
以上是民俗博物館的簡單介紹。
後面還順便在市中心的煤氣鎮逛逛,欣賞復古的建築與市中心高樓的交錯,以及海邊的港口樣貌。高雄港天天去都不稀奇,到加拿大還是泡去看港口
魚阿蘇→耍廢中
https://images.plurk.com/2IdC0g53RzuLizOAxRnMUf.jpg https://images.plurk.com/5hmVvSxZFVghK2EUcf03CC.jpg https://images.plurk.com/ebLNWFEvgcmNgBYgaO21i.jpg https://images.plurk.com/3vwqkCmUnYWnlBFHnbvbjn.jpg https://images.plurk.com/2zeBqh3gQbCrtZEAELBFpu.jpg https://images.plurk.com/13Gszo3L1v6vlb16PxYHXZ.jpg https://images.plurk.com/I116pGaG0hZ4X2GL3DNNC.jpg https://images.plurk.com/46tvUtehcsPKyuxP6vy7wX.jpg
魚阿蘇→耍廢中
蒸汽鐘每隔15分鐘會唱歌,大家都在這裡停下來等並且拍照錄影。歐風的煤氣鎮沿途都是商家,還有不少餐廳林立;港邊最不一樣的大概是前方又是群山還有水上飛機了,可以聽到海鷗的叫聲
魚阿蘇→耍廢中
含交通時間大約6-7小時,後面在煤氣鎮跟港口基本上都是走路。不像在日本自動販賣機很多買水也不貴,自己帶1.5L的水走到後面肩膀痠痛,而且車站都沒有廁所,要找廁所也不方便,總不能一直找商店,公共廁所還蠻乾淨,營業時間大約早上5、6點到晚上10點、12點不等,但要走到廁所又是一段路,這算是來之後不太習慣的事情,不像台灣到處基礎設施都有廁所、政府機關與圖書館不僅有廁所還有飲水機,這裡雖然水龍頭打開就能喝,但公園也不像日本有飲水台可以使用。真好奇帶小水壺的人到底都是怎麼解決飲水與廁所的需求呢?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