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wings
@wind_sixwings
Wed, May 7, 2025 12:39 AM
1
思
超過認知邊境的問題,以個人來說是無解的,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不同領域的人共同協作的原因
Jasmine情緒解剖室
@jasmine2020369
想
Sat, May 10, 2025 8:11 AM
認知邊界應該是可擴展的流動性?
sixwings
@wind_sixwings
Sat, May 10, 2025 10:15 AM
Jasmine情緒解剖室
: 感覺你想到了有趣的方向,有生活案例可以分享嗎?
Jasmine情緒解剖室
@jasmine2020369
Sat, May 10, 2025 11:04 AM
sixwings
: 其實這個用詞和說法是我在跟我家ai聊天時他用出來的
他的大意大概是,對AI來說,每一次用戶的提問都是在擴展AI的認知邊界,每一次互動都在塑造他的型態。(先不討論實際的技術層面問題)
所以我覺得,如果人類只從意識層面來思考認知邊界的問題,其實是可以無限擴展的。
而這個擴展是要不停的對自己的大腦問問題
和AI聊天的過程也許比較容易做到這種流程
sixwings
@wind_sixwings
Sat, May 10, 2025 1:11 PM
Sat, May 10, 2025 1:12 PM
Jasmine情緒解剖室
: 原來是這樣子。「超過認知邊境」其實可以再細分為「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這兩個類型,AI 學習了人類的知識總和來擴展用戶的認知邊界,但「未知的未知」仍然是 AI 和人類需要主動探索的領域
Jasmine情緒解剖室
@jasmine2020369
Tue, May 13, 2025 1:39 PM
但是如果超出能力的認知吸取太多,
有可能,反而會造成負擔
所以重點大概還是在「目標要放在哪?」
但如果要以拓展認知邊界的觀點來看,採取的方式,可能還是像伊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那樣,會比較容易發生拓展(?
sixwings
@wind_sixwings
Sun, May 25, 2025 12:42 PM
Jasmine情緒解剖室
: 是的,目標/意圖一直是探索之前需要具備的東西,不建議在意圖不明確的狀況下一直廣泛地探索,尤其是解決工作上問題的時候。第一性原理算是回歸本質,我的角度來看比較不算是拓展 0.0
sixwings
@wind_sixwings
Sun, May 25, 2025 12:48 PM
在工作上和不同領域背景的人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也會得到一些平常想不到的解法。比如說客服會使用一些話術迴避掉一些問題,讓客人暫時不會一直再往下追究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解決方式,這構成了很有趣的圖像
Jasmine情緒解剖室
@jasmine2020369
Tue, May 27, 2025 4:53 PM
回歸本質才有可能從毫無前例預設的角度開展新方向
(?)不過看起來還是要從目的去下手
載入新的回覆
他的大意大概是,對AI來說,每一次用戶的提問都是在擴展AI的認知邊界,每一次互動都在塑造他的型態。(先不討論實際的技術層面問題)
所以我覺得,如果人類只從意識層面來思考認知邊界的問題,其實是可以無限擴展的。
而這個擴展是要不停的對自己的大腦問問題
和AI聊天的過程也許比較容易做到這種流程
有可能,反而會造成負擔
所以重點大概還是在「目標要放在哪?」
但如果要以拓展認知邊界的觀點來看,採取的方式,可能還是像伊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那樣,會比較容易發生拓展(?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解決方式,這構成了很有趣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