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Tue, May 6, 2025 1:57 AM
Mon, Jun 30, 2025 12:47 AM
7
5月/6月讀
深讀2025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Tue, May 6, 2025 2:18 AM
1.
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十週年紀念版,特別收錄全新附錄短篇+限量「世界消失中」書封)
中文書名我不是很確定,覺得沒有保留原文書名的失落感有點可惜,但若不這樣破題又好像是一本會消失在展示檯面上的書,總之就是這樣。
我是讀完《寧靜海的旅人》之後再回頭讀這本故事,因此更有種後設的感覺。但回過頭來看此書成立的2014,對照2020年的疫情間發生的各種紛亂與對應,不禁覺得真實得有些讓人冷汗。
但無論如何此書都很浪漫,多線敘事中每個角色都有其魅力,闔上書時甚至有些可惜。也延續這份情緒接下來應該會讀《玻璃飯店》以及重讀《寧靜海的旅人》。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Tue, May 6, 2025 2:20 AM
2.
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
母親節推薦讀物(????
很遲緩地在翻開書頁後才發現作者並不是我以為的跟ㄇㄇ一樣的文藝少女(!)(TMI),總之這種替代愧疚的書可以在每年5月初拿出來複習然後記得要對ㄇㄇ好一點。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Fri, May 9, 2025 2:38 AM
3.
火星紀事【殿堂級科幻經典.大師自序新譯版】
感覺很像某種史詩但我邊看邊睡著了兩次所以一直回頭重看(??????
是說書中的年代記也離現在不遠了。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Fri, May 9, 2025 2:39 AM
&我很喜歡某一篇由愛倫坡狂熱分子做出的狂熱分子事件感覺大家也會喜歡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Fri, May 9, 2025 2:48 AM
4.
愛の夢とか
今年有意識地想多讀一些日文因為覺得日文力下降好多,在讀這本的時候覺得未映子果然好會建構這種真空孤立的戀愛故事啊,すべて真夜中の恋人たち也是這樣的感覺。邊唸出來也邊覺得是很執著在文字的聲音上的作者,節奏收束得很舒服又巧妙。總之滿適合邊聽星期三的康帕內拉邊翻開的幾個故事(講完想起改編電影詩羽也有演出難道這是什麼暗示嗎(並沒有看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Sat, May 31, 2025 4:00 PM
5.
欲望分子多巴胺:帶來墮落與貪婪、同時激發創意和衝動的賀爾蒙,如何支配人類的情緒、行為及命運
邊讀邊覺得慘ㄚ已經是被多巴胺制約的人類ㄌ究竟該如何是好的一本書。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Mon, Jun 9, 2025 1:51 AM
-
6月讀 繼續用這噗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Mon, Jun 9, 2025 2:02 AM
1.
修復關係的正向衝突:走進離婚、派系鬥爭與內戰,找到擺脫困境的解方
之前在日亞看到
日文版
書訊覺得滿有趣的就從圖書館借來看,不得不說今周刊的此包裝實在為內容扣了滿多分(到底是誰會想拿起來看!)
說實話選擇離婚放在副標開頭真的是滿鬧,裡面有個主要觀察角色是在離婚訴訟案後成為調解專家,但這也只是開頭一段占全書比例根本不算高的引言,真正重要的政治種族衝突不敢放在標題也是滿不知道該說什麼的。
書中展示的高衝突例子:環保主義者vs基改作物、社區主委的新舊路線之爭、芝加哥幫派械鬥、哥倫比亞民兵軍隊內戰,以及對照組──紐約自由派猶太人與密西根州保守派川普支持者進行的雙方交流。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Mon, Jun 9, 2025 2:26 AM
原書出版於2021年,書中案例說穿了也還是現在進行式,價值觀的二元對立造成的衝突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對我來說也很能對照就是跨性別跟代孕議題的討論(有時要在這個詞後面打個問號畢竟有些情緒傾倒對我來說不太算是),明明意見可以有85%以上相符的人們卻要被貼上對立的標籤說什麼都只剩攻擊是最無解的事情 &最近的threads也讓我有這種感覺,大家在此平台上對非我族類的戾氣都超重lol 而且這種氛圍大概會一直延續下去吧感覺也沒什麼好說的。
我現在也不會覺得什麼是網路教育的問題啊面對面不能說的話就不要在網路上說,我也只是悲觀的覺得很多事情就只是這樣了,倒是民兵回歸社會那段可能有些可以參考(但好像也不是個人的比較是體制上的東西)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Fri, Jun 20, 2025 1:33 AM
2.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我覺得自己不算是非常有因為吃東西的強迫症困擾但閱讀中確實有從書中案例找到幾個適合參照的例子,如果對於想要改變飲食習慣或重新認識自己跟食物之間的關係滿適合讀的一本,也給了一些具體的提示。
&跟上個月讀的多巴胺一書搭配閱讀也滿對的XD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Fri, Jun 20, 2025 1:39 AM
書中有提出一個21天的建立習慣模式,作者有推薦以一天一章的方式慢慢閱讀,同時養成習慣模式,但因為手中這本是圖書館排隊借來的且借閱期限已經到了只好狠囫圇地在兩三天內趕快看完。稍微摘取幾點比較印象深刻的提點如下:
.辨識自己的進食衝動究竟是身體的飢餓還是出於其他因素(情緒、壓力、習慣模式等)
.專注在每一口食物的味道上,進一步辨識愉悅高原的盡頭(吃到哪一口的時候美味的感覺不再上升而是斷層下降),在當下停下來,不要無意識地吃
.開除自我譴責、帶來羞愧感的腦內委員會,記得暴食後不舒服的感覺,但不要因此有罪惡感,而是在下一次暴食的想法來臨時模擬吃下去之後身體會有哪些感覺,便有可能從迴圈脫出
.不要用食物建立犒賞機制,讓進食回歸進食本身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Fri, Jun 20, 2025 1:43 AM
作者有特別提出他並不想把飲食習慣分類成好或壞,而是以對身心有益或無益來判斷(這也能幫助跳脫罪惡感的迴圈),基本操作方式就是1.辨識自己目前的飲食習慣,2.使用覺察打斷模式(而非意志力),3.進入新習慣。因為意志力不可靠,需要靠大腦擺脫舊模式進入新模式,從飲食控制進入鬆綁飲食習慣的概念,加強參與的主動性。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Fri, Jun 20, 2025 1:49 AM
我對吃的執念比較難以控制的是會有突然想要吃到某種東西然後直到吃到為止都無法擺脫念頭的情況發生,書中給的提示是:當自己對食物產生渴望的時候,可以吃,但需要專注在吃東西時的感受,觀察身體、情緒與想法,以正念飲食的方式意識自己吃下肚的東西帶來哪些影響,量化地觀察自己進食前的想法、吃下肚的成分、吃完後的身心後果,便可進一步控制對某種食物突如其來的渴望。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Fri, Jun 20, 2025 1:52 AM
結論是推薦給想與食物重新建立健康關係的朋友,這本書更偏向正念飲食一點(很難說是減肥書),但還是有些有用資訊,總之我也有點想買一本放在家裡試試看他的21天習慣建立讀法。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Thu, Jun 26, 2025 2:08 AM
3.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分心世代的12個課題,如何停止瞎忙,重拾心流、效率與創意
從圖書館借回來結果讀到一半期限到了只好還掉。分析現狀與脈絡的部分多於實用建議,不過大致還是有得到一些提點:1.睡眠要充足,2.不要多工切換。有機會之後再把後續補完。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Mon, Jun 30, 2025 12:54 AM
Mon, Jun 30, 2025 12:55 AM
4.
寂靜的緯線(《歐普拉雜誌》盛讚「奇蹟之作」)
邊讀邊想確實我對印度至圖博的這一塊認知相當缺失,但作者就像娓娓講古的老人家,喜歡一千零一夜式說故事的人可以一讀。
5.
頭腦好的人說話前思考的事:第一本!將「思考維度」融入於「溝通法則」的工具書
依舊是消化擠在一起到館的預約借書。不過我總覺得比起思考溝通這本更像是在講要怎麼讓人留下好印象的說話術。總之沒什麼特別的新東西。
吃飽睡好B꒰◍ᐡᐤᐡ◍꒱
@pluhmm
Mon, Jun 30, 2025 1:00 AM
6.
去你媽的世界
好像是書展購入(天啊太久了想不起來同時《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還在我的第二個書架上沒拆),郝妮爾寫自身的孕期紀錄,寫回母親、寫回弟妹,和伴侶,以及過往的一些無法釋懷的事情。因為很直面內裡也並不迂迴(雖然回憶起來不免有些彎彎繞繞),有些部分誠實得很銳利。我喜歡她直抒自己的恐懼,無論如何還是會恐懼,以及對真正需要的可以那麼坦白地細數。
載入新的回覆
深讀2025
我是讀完《寧靜海的旅人》之後再回頭讀這本故事,因此更有種後設的感覺。但回過頭來看此書成立的2014,對照2020年的疫情間發生的各種紛亂與對應,不禁覺得真實得有些讓人冷汗。
但無論如何此書都很浪漫,多線敘事中每個角色都有其魅力,闔上書時甚至有些可惜。也延續這份情緒接下來應該會讀《玻璃飯店》以及重讀《寧靜海的旅人》。
很遲緩地在翻開書頁後才發現作者並不是我以為的跟ㄇㄇ一樣的文藝少女(!)(TMI),總之這種替代愧疚的書可以在每年5月初拿出來複習然後記得要對ㄇㄇ好一點。
是說書中的年代記也離現在不遠了。
愛の夢とか
今年有意識地想多讀一些日文因為覺得日文力下降好多,在讀這本的時候覺得未映子果然好會建構這種真空孤立的戀愛故事啊,すべて真夜中の恋人たち也是這樣的感覺。邊唸出來也邊覺得是很執著在文字的聲音上的作者,節奏收束得很舒服又巧妙。總之滿適合邊聽星期三的康帕內拉邊翻開的幾個故事(講完想起改編電影詩羽也有演出難道這是什麼暗示嗎(並沒有看
6月讀 繼續用這噗
之前在日亞看到日文版書訊覺得滿有趣的就從圖書館借來看,不得不說今周刊的此包裝實在為內容扣了滿多分(到底是誰會想拿起來看!)
說實話選擇離婚放在副標開頭真的是滿鬧,裡面有個主要觀察角色是在離婚訴訟案後成為調解專家,但這也只是開頭一段占全書比例根本不算高的引言,真正重要的政治種族衝突不敢放在標題也是滿不知道該說什麼的。
書中展示的高衝突例子:環保主義者vs基改作物、社區主委的新舊路線之爭、芝加哥幫派械鬥、哥倫比亞民兵軍隊內戰,以及對照組──紐約自由派猶太人與密西根州保守派川普支持者進行的雙方交流。
我現在也不會覺得什麼是網路教育的問題啊面對面不能說的話就不要在網路上說,我也只是悲觀的覺得很多事情就只是這樣了,倒是民兵回歸社會那段可能有些可以參考(但好像也不是個人的比較是體制上的東西)
&跟上個月讀的多巴胺一書搭配閱讀也滿對的XD
.辨識自己的進食衝動究竟是身體的飢餓還是出於其他因素(情緒、壓力、習慣模式等)
.專注在每一口食物的味道上,進一步辨識愉悅高原的盡頭(吃到哪一口的時候美味的感覺不再上升而是斷層下降),在當下停下來,不要無意識地吃
.開除自我譴責、帶來羞愧感的腦內委員會,記得暴食後不舒服的感覺,但不要因此有罪惡感,而是在下一次暴食的想法來臨時模擬吃下去之後身體會有哪些感覺,便有可能從迴圈脫出
.不要用食物建立犒賞機制,讓進食回歸進食本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