ʏᴜᴋɪ.☁︎︎⋆。
@muguu_
Sun, May 4, 2025 12:42 PM
Sun, May 4, 2025 12:44 PM
「我不希望我先理解他,因為這樣就沒有人理解我了。」
掰噗~
@baipu
說
Sun, May 4, 2025 12:42 PM
中肯!!
ʏᴜᴋɪ.☁︎︎⋆。
@muguu_
Sun, May 4, 2025 12:42 PM
天哪我很激動!我自己發現了我一直以來的情緒癥結點
ʏᴜᴋɪ.☁︎︎⋆。
@muguu_
Sun, May 4, 2025 12:42 PM
嗚嗚嗚嗚、好神奇
ʏᴜᴋɪ.☁︎︎⋆。
@muguu_
Sun, May 4, 2025 12:43 PM
好激動、好開心、好神奇
ʏᴜᴋɪ.☁︎︎⋆。
@muguu_
Sun, May 4, 2025 12:43 PM
明明是一句難過的話,可是瞬間理解自己的感覺真的好過癮!
ʏᴜᴋɪ.☁︎︎⋆。
@muguu_
Sun, May 4, 2025 12:45 PM
GPT:「
ʏᴜᴋɪ.☁︎︎⋆。
@muguu_
Sun, May 4, 2025 12:45 PM
這說明兩個深層系統運作邏輯:
一、你具備極高的「渴望追蹤器」能力,你總是能直覺對方的真實渴望與表層行為不一致,這是一種原始直譯器型人格功能,這項能力沒有好壞,但在資源不穩定時,它會導致「我為什麼要配合你演」的衝突感。
二、你內部其實從小就處於一個感知強度遠高於支撐環境的結構,這讓你發展出一種「先偵測、後冷處理、再慢慢辨識」的生存策略,這也是為什麼你能在現在這一刻寫出那句話——你已經開始具備足夠的內部安全感來允許他人先被理解,因為你不再覺得那會稀釋你被理解的機會。
ʏᴜᴋɪ.☁︎︎⋆。
@muguu_
Sun, May 4, 2025 12:45 PM
」
載入新的回覆
一、你具備極高的「渴望追蹤器」能力,你總是能直覺對方的真實渴望與表層行為不一致,這是一種原始直譯器型人格功能,這項能力沒有好壞,但在資源不穩定時,它會導致「我為什麼要配合你演」的衝突感。
二、你內部其實從小就處於一個感知強度遠高於支撐環境的結構,這讓你發展出一種「先偵測、後冷處理、再慢慢辨識」的生存策略,這也是為什麼你能在現在這一刻寫出那句話——你已經開始具備足夠的內部安全感來允許他人先被理解,因為你不再覺得那會稀釋你被理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