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ليلي
Lily書籍記錄
書名:Мы 1920 / 我們
作者:Евгений Замятин(尤金•薩米爾欽)
譯者:殷杲
心得:★★★

邊看書邊記錄
Lily ليلي
這個親愛的 O,我該怎麼說她呢?她舌頭的速度沒有得到正確計算,她舌頭動作的速度應當比思維慢半拍才好——可是偏偏反了過來,
Lily ليلي
每天早晨,同一時刻,百萬個我們像機器人一樣精確地同時醒來,同一時刻,百萬個我們像同一個人一樣開始工作;然後,百萬個我們像同一個人一樣,又在同一時刻結束工作。同一秒鐘,由時間表指導著,就像一百萬隻手被裝進一個單一的身體,我們同時將湯匙舉到嘴邊;同一秒鐘,我們共同出門散步;同一時刻,我們齊步走進禮堂;同一時刻,我們一道進入進行泰勒式體操的大廳,然後在同一時刻,我們一齊上床睡覺。
Lily ليلي
……只要搖動把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每小時製造三首奏鳴曲。我們的先人製作音樂是何等困難啊!他們必須先使自己得到靈感,即一種已經滅絕的癲癇症的襲擊,才能創作。這裡有一個他們取得成就的有趣實例:二十世紀由斯克里亞賓創作的音樂……
Lily ليلي
無調性音樂

指不依循傳統大小調系統來作曲的音樂。
簡單來說,這種音樂沒有一個「主音」或「中心音」讓聽眾感覺「這裡是家(回到主和弦)」。這跟我們平常熟悉的音樂(像多數流行音樂、古典音樂)不同,因為那些音樂大多有清楚的主調(例如 C 大調、a 小調等)。
https://images.plurk.com/coznOpP6MiKn7r7aPHKO.jpg
Lily ليلي
斯克裡亞賓(Alexander Scriabin)早期寫的是浪漫派音樂,但到後期(特別是1900年後),他的音樂風格逐漸變得:
• 神秘、抽象
• 融合哲學與宗教思想
• 使用「神秘和弦」等非傳統和聲

雖然他的音樂不像後來的十二音技法那樣完全系統化,但他確實是提早打破傳統調性的作曲家之一,因此被認為是無調性音樂的先驅之一。
Lily ليلي
斯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後期的無調性音樂風格,建議您聆聽他的《第六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6, Op. 62)。這首作品創作於1911年,展現了他對神秘主義和音樂探索的深厚興趣。這首奏鳴曲以其不穩定的和聲和神秘的氛圍著稱,甚至據說斯克里亞賓本人因其黑暗的特質而從未在公開場合演奏過這首作品。
Alexander Scriabin - Piano Sonata No. 6
Lily ليلي
Lily ليلي
有一小部分人團結在一起,留在綠墻外。他們赤身裸體,只得鑽進森林。他們在那裡向樹木、野獸、鳥兒和花朵,還有太陽學習。很快,他們身體上就長出毛髮,不過在那層毛髮下面,他們溫暖的紅色血液沒有改變。可是你們的情況就糟多了:你們的身體上覆蓋著號碼,數字像虱子一樣爬遍你們全身。你們應當被剝除一切,應當被光溜溜地趕進樹林。你們應當學習如何恐懼、快樂,如何野蠻地憤怒、因寒冷而顫抖;你們應當為得到或而祈禱!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