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han☆穩穩前進🌈
寫流水帳。段落語法雜亂、標點亂標、英文中文之間空格愛空不空的。

今天去了西雅圖台灣之夜。我在回去的車程上,發現今天的活動讓我能量滿滿。
yshan☆穩穩前進🌈
我突然發現我不再能說自己是討厭聚會的人。雖然去年開始就有這個發現了,但今天的感覺更加強烈。我很喜歡跟人交流。跟認識的人catch up或是認識新人,分享彼此是如何看待世界以及自己的人生。我喜歡做這種深度交流。以前為什麼沒有發現呢?是我沒有試著跟別人聊過?還是以前我根本也就沒有做過類似的思考?

想到這裡,我就想到,所謂 I 人與 E 人,一個重大差異就是獲得能量的方式。以前我會堅定地說自己是 I 人,當然現在也是,但我似乎確確實實地能從社交中獲取能量了。至少如果社交方式正確的話。而且我也能從與陌生人的交流中獲取能量。

為了記錄這個發現,我發了這麼一篇限動:
yshan☆穩穩前進🌈
"""
說也奇怪
這兩年好像反而愈來愈不認識自己
——並非指興趣愛好熱忱一類
而是更根本上的:
我是怎麼樣的人 我從哪裡獲得能量 我在乎什麼事情
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都與八年前截然相反

現在回想起來 這八年間
每一年似乎都發生了足以改變人生走向的(大)事
在無意間 每年都在重新定位自己

現在自己沒事找事 也許只不過是這個pattern的延續 """
yshan☆穩穩前進🌈
這八年間,每一年都發生了什麼(大)事?

大三的時候,我去Google實習(應該吧,確切年份查證TODO)。在這裡認識了██,好像第一次考慮了去美國讀研這個選項。說起來拿到 google 實習本身也是有故事的。我大學時完全還沒有在學時要找實習這個概念。我印象中是在某一門課,可能是大二,在一間大教室的左前方的位置,我們一群人擠在那破爛塑膠桌椅,突然有人提起 google 實習的缺。我是第一次知道暑期實習其實在前一年9/10月可能就會開缺,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實習這麼回事。反正當時是挺晚了,我其實也忘記我是聽到的那一年還是隔一年投實習的,但總之時間上很趕。我是本來就有一點點 competitive programming 的底子(雖然很淺),所以準備面試上倒是沒那麼恐怖。
yshan☆穩穩前進🌈
但我還是把 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 這本書借回來啃了。

我記得實際上phone screen的時候還請專題指導教授幫我借了間會議室來用。當年是疫情前時代,phone screen真的是用phone,而且coding interview平台基本還不存在,用的是google doc來寫code。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魔幻。那時第一個面試是給新加坡人面的,考的是個很簡單的priority queue題。過了之後去台北101面試。那時十六有陪我去……嗎?好像沒有?我記得我迷路,我知道101的商城怎麼去,但從沒想過101本棟怎麼進去。還要申請訪客證啥的。結果有點遲到。面試官忘記名字、忘記長相了,但現在我依稀有印象覺得長得有一點像超粒方。考的是個……應該算是很基本的DP題。我直接搞砸。
yshan☆穩穩前進🌈
我連我divide&conquer複雜度是exponential都沒講出來。後來最後一分鐘才想到是DP,但當時是實作完我那爛解法之後才在白板補講的DP。說起來,這種實體白板面試在疫情後時代似乎也大多消失了。在疫情前公司還出機票食宿讓你去面試呢。對了,說回十六。我明明有印象他有在。但他應該是沒有陪我一起在101迷路才對。嗯?還是說我還有一個我已經忘了的面試,那時候他有在?
yshan☆穩穩前進🌈
總之後來是進Google了。實在很神祕。同期都是些很優秀的人。現在大多沒聯絡了,只留了些loose connection。我是唯一一個 host 是美國人的。說起來這也是另一個驚喜。有點驚恐的那種。他後來不知道怎麼辦到的,幫我搞了個去mountainview 工作兩週的機會。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國。我有點忘記細節了,但我印象中有個朋友那陣子挺崩潰的。就剛好發生在我在美國的時候。

然後我在google實習的時間,說實在的有點混得不可思議。我事後回想都不知道自己是去幹嘛的。完全是不及格。
yshan☆穩穩前進🌈
大四的時候,我推甄上台大資工所,都開始找教授了。後來連入學都沒辦(現在有那麼一點點後悔怎麼沒有先入學再休學,拿個台大校友資格,不過這也只不過是虛榮而已)。當時在決定來美國讀研的邊緣,看到██揪團報 MasonGRE,直接衝動跟了。要說她是我的貴人可能也不為過。說起來這一路上的貴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後來考了GRE和TOEFL,成績都不錯。在申請學校上一拖再拖,那年畢業後應該是天天泡在Hololive,想說先等當兵,結果兵單一直不來,而我卻依然一直沒有行動。後來是一邊當兵一邊申請學校的,簡直是地獄。營裡營外都是醒著的時間都在搞申請,雖然細節差不多忘光了但大概也是個雷包,同梯應該都對我挺感冒。(題外話,現在「對人感冒」這說法在台灣究境是台灣用法勝出還是中國用法勝出?兩個意思相反耶)
yshan☆穩穩前進🌈
申請上了哪些學校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我只記得UIUC和CMU兩個在選。考慮CMU為了校名和幾門我很有興趣的鼎鼎大名的課,但偏偏是申上了ECE而非CS。而且ECE那年傳出風聲說CS課不能算學分了還是怎樣有點忘了,後來沒去追後續。我也忘了怎麼會選到UIUC去了,這中間不知道有沒有██ 的影響 (TODO: 查對話紀錄)。那時她理所當然地來找我當室友時我是有點嚇到了,到現在還印象深刻。我知道她有男友,而且從臉書頭貼我對她的印象是有點高冷XD,不過這與我後來認識的她形象有點不同。離題了,當時她來問我時我還不是很確定她是想找我一起住,但這種問題又不太能由我一個男的來問。後來我也忘了是從哪裡得知██也去 UIUC 的,就一起抓來當室友了湊了四個。[寫完才想到,抓室友是延後入學一年之後才做的事情了,而非第一年。]
yshan☆穩穩前進🌈
結果因為疫情的關係,簽證根本辦不下來。入學延後了半年再半年。延後一年是一個選擇,因為考量到學制是嚴格的一年半(不能延長)以及找實習和找工作的時程。但當時其實也不是很確定我們是允許延後一年的。總之總總原因下(主要是時間不確定),那一年我沒有去工作,啥也沒幹。我已經忘記我當時在幹嘛了說實在。還是說holo其實是那年入坑的,而非更早?我記得應該是好狐幫shion和船長cover她們的四小時大遲到的那一次才讓我正式入坑的。應該是比五期出道早一點點?然後五期後再一個月就EN出道了,這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跑題了。總之當時算是渾渾噩噩地過生活吧。刷題也沒什麼在刷。
yshan☆穩穩前進🌈
真的來到美國之後,刷題、準備履歷、找實習、選課、上課,參加 ██ 辦的香檳刷題群。我覺得她帶給我的影響真的是挺多的。我在這裡發現了自己其實很喜歡聚會,和各種不同人交流。(有個caveat因為其實這些人的同質性挺高的,不應該說各種不同人)。找實習非常不順利,算是自食惡果,倒是修課挺順利的。從大學一貫維持完美成績到現在,也算是近乎病態的追求了,畢竟這完全是個毫無意義的追求。但我還是樂此不疲。經過種種難關,最後拿到的offer忘了是哪幾間 SDE 和 Amazon 的 Security Engineer。Amazon 的offer應該是在隔年二、三月保下來的,當時真的是有那麼一點點絕望和自卑。所幸最後結局不錯。
yshan☆穩穩前進🌈
在Amazon的實習首三週被雷包主管耽誤了。(剛剛忘記「耽」怎麼寫==

這話不是我亂說的。Student Program 確實搞砸了。AWS Security 的 VP (L10) 直接抓來了十來人…… 做direct report。L10?VP?這層級怎麼可能帶 intern,哪來的時間,還帶 10 幾人。這些人是分三週進來的,我是第二批。比我早一週的那批人比我更慘。但總之這人並不知道 intern program 是幹嘛的,大概以為是讓人來摸一摸學個經驗什麼的,不知道這是有正式的evaluation要決定return offer的大事。
yshan☆穩穩前進🌈
我是吹哨人,一狀告到student program去。當時student program裡面一個大人物(說真的我應該把名字記下來才對)找上了我,一陣道歉安撫,後來總算是促成改變,但浪費掉的時間確實追不回來了。我後來有那麼一週依然待在那一位底下,再隔一週才被 ██ 撿進目前的組。
yshan☆穩穩前進🌈
細節就不提了(也已經提夠多了),總之當時實習剩下8週。正常是12週。我都覺得我這狀態要拿return有點懸。當時進去後2週後midterm evaluation…… 做個毛?然後我記得 student program的regular check-in 讓我們回饋感受的,我都按照前4、5週的糟糕經驗在評,大概讓新組的skip以為我批評的是現在的組……讓他與我約了個1-on-1,也是挺好笑。
yshan☆穩穩前進🌈
後來總之是拿到 return 了。但這也很懸。我是 security engineer intern。新組是純 software engineer。理論上 evaluation for return offer 應該按 security engineer guideline 來。我至今仍不知道這邊是施了什麼魔法,總之我拿到了return。但還是 security engineer。Hmmm

再後來學校畢業了。說起來在學期間某個學期我還接了個TA。學費全免還有薪水。被分到的是 game design 的課。我還要花時間學 Unreal 幫學生 debug 。所幸這裡的學生都很優秀,我這混著混著也算有模有樣,沒被看破手腳。
yshan☆穩穩前進🌈
畢業後我回台灣放兩個月的假。這裡還有個小插曲。我記得當時應該是十二月底,我回台灣放假。剛下飛機後的一天還是兩天,就開始有 amazon 延後 offer 半年的風聲出來。被影響的人無數。我在之前實習還沒定下來的時候用 ig story 記錄生話,加到某個名字忘了的精選裡面,在offer正式拿到後就停更了。在看到這個 offer 延期的消息後,我緊急加開了「心誠則靈」系列,覺得果然應該寧可信其有,story 不能斷更……。
yshan☆穩穩前進🌈
這延後offer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首先,人都畢業了,找工作都結束了,有人都要上工了。(我是選擇2月中上工,但很多人是更早)。其他offer都推掉了。這個時間點突然釋出一大堆的人找工作,在linkedin上還有幫助這些人的風潮。但這條件何其困難。要維持簽證在90天內找到工作?而新公司明知道你半年後會跳去 amazon?而找不到工作去墳補這段時間的話,實際上 amazon 的offer也相當是沒了,因為半年後你哪來的合法身份待在美國?
yshan☆穩穩前進🌈
我那時在台灣是日夜祈禱。說是這麼說,但其實也沒什麼可做的。要重新開始投履歷找工作嗎?還是如果真被延期,就選擇留在台灣工作?當時沒想太多,只覺得聽天由命。從快樂的放假變成緊張的放假。後來我的offer沒被延期,但很多我認識的人都被影響到了。真的是恐怖。2023年2月中正式進入了amazon。
yshan☆穩穩前進🌈
應該也是在那一年底吧,我開始加入了██垃圾一樣的oncall rotation。再後來搞那個 ██ 三不五時晚上和假日在加班的跟喝水一樣正常。
yshan☆穩穩前進🌈
2024年是進攻升職的一年。其實也算是水到渠成,因為組裡做的東西 impact 夠大。雖然我對於待在這個地方對我 technical skill 的訓練頗有微詞就是了,不過那算題外話。後來 Q3 正式轉成 SDE、Q4正式升職,總算是有個好結局。
yshan☆穩穩前進🌈
我在大學時期開始閱讀比較多 non fiction。研究所時也有讀一些。但要到真正影響現在的我的那些讀物,可能要從我2023正職後開始算起。這時的我已經有一些書目累積了(雖然我忘了具體是哪些時候讀了些什麼),且也有個交大/UIUC同屆辦的讀書會,先從理財、401k、報稅等東西學起,後來開始讀比較多心理和自我成長的題材。這些年我陸續看了很多書,關於人生應當如何如何云云,也有一些 youtuber 和 podcast 一直有在追,慢慢的帶給我實際的轉變──因為我在生活上終於確實有了餘裕,去嘗試實踐一些我從這些書中和他們身上學到的事情。
yshan☆穩穩前進🌈
挺奇怪的,說實在,反而學生時期沒有這個閒時間。寒、暑假時我幾乎都在 CS 方面修課精進,反而沒花什麼時間在一些人生大哉問上。
yshan☆穩穩前進🌈
扯遠了。2023 這一年不只有工作,不只有讀書會,還有在西雅圖地區幾乎是每一兩個月就有一次的大型台灣人聚會。這要歸功於台北遇上西雅圖,還有 taiwanzonian,後來還有青商會和交大校友會等也有活動,但我主要參加的都是 ██ 辦的活動。也是在這一年,我再次發現我其實真的熱愛與人交流。當然,什麼人、交流什麼題材是需要篩選的。但總之這對我來說還是挺意外的發現。這跟我認識的自己很不一樣。在我的生活中實踐改變、在聚會時把人綁架進我的話題裡面討論這些改變,這個正向回饋持續了一年。然後,2024 又一年。改變繼續累積促成思考,思考與空想漸漸形成計畫,計畫再回過頭滲透進我的日常,促成改變。
yshan☆穩穩前進🌈
然後到了2024年底,Q3時新來並幫我轉title成SDE的那位主管,正準備接著替我升職的時候,我跟他提了離職意向。不是正式的,只是有意向。我原先的計畫是今年2月中股票一vest就立刻離。我跟他說就不用浪費時間精力替我蒐集feedback搞升職了。沒意義。我要走了。組裡還有別人可以升。說起來加薪我也領不到幾個月,畢竟都要離了。
yshan☆穩穩前進🌈
後來他好說歹說還是跑了程序給我升職了。(題外話,這裡用跑程序算支語嗎?跑流程?)我說我今年一二月放假回台灣會好好想一想。二月底放完假回去工作了,因為種種理由還是拖到了現在。但總算還是確定要離了,就在今年五月中。
yshan☆穩穩前進🌈
離職的原因還有未來規劃不是這篇的重點。

但其實這篇好像也沒有重點,本來就是流水帳式的回想。
yshan☆穩穩前進🌈
今年放假回來,心態擺正之後,工作狀態其實很理想。時數正常偏低,product壓力不大,組裡未來方向有改善的傾向。我從去年8月底開始每天錄 vlog (好吧,不算 vlog,只是縮時) po IG,一直到現在總共240天,狀態時好時壞,但最近一兩個月肯定算是好的。下班時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工作好像也在掌握中。這好像是我整個職涯裡面最接近完美的型態吧。
yshan☆穩穩前進🌈
所以為什麼偏偏是現在呢?這一個靈魂拷問一次又一次出現在聚會裡也出現在與朋友的catch up也出現在自己的journal裡。我是講得出理由,但似乎也沒那麼板上釘釘。只能回到更加根本的問題:我是誰,我在乎什麼,我想要什麼,等等這那。這些是我過去一年反覆嘗試回答的問題。而這一兩個月我也只能說似乎是有了那麼一點眉目。但還是好像沒什麼理由一定非得要是現在辭,而不是,say,明年2月,多領完40%的(已漲了90%的)RSU之後再辭。幹,現在寫出來還是覺得很痛。
yshan☆穩穩前進🌈
然後就到了今天,促成我大半夜12點到快2點寫這篇回憶錄的理由:西雅圖台灣之夜。昨天是台灣日,一個棒球的活動。說實在的我感覺自己像活在石頭下,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台灣日是幹嘛的。但 whatever。總之今天是有這麼一個餐會。今天認識了新的人,也和之前就認識的人聊了聊近況。(認識的人……能算熟人嗎?應該不行。算朋友?應該算吧。嗯,是朋友。)是因為我 IG story 的關係造成來接近我開話題的人有抽樣偏誤的關係嗎?光看今天的抽樣的話總感覺人人都想離開美國。
yshan☆穩穩前進🌈
我也不是不能想像理由。這兩年認識的大家都和我年齡相仿。五、六成的人基本上都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複製人,整個求學求職歷程都很相像。即使不是software engineer也很像。這些複製人在真正進入職場,開始過上一個似乎會持續主宰你未來二三十年的生活之後,都會在三、五年後重新開始想,這是不是真的自己想要的、追求的生活。我在2024年末寫了一篇日記,就是在討論這件事,確實在現在的朋友圈子內引起了一些微小的共鳴。
yshan☆穩穩前進🌈
又扯遠了。

好吧,其實我也不知道要扯回來的話是要扯回來到什麼地方。

本來就只是記錄一點今天的感想而已。

現在2點。我真不敢相信這是我會說的話:2點好晚了,遠遠超出了我的睡覺時間。明天還他媽是個星期日呢。
yshan☆穩穩前進🌈
yshan☆穩穩前進🌈
題外話,表符還是沒了。可能太久沒登入了即使恢復噗幣表符也回不來。
yshan☆穩穩前進🌈
噢對然後我改名了。這幾年下來我還是沒有一個網名能讓我說「這就是我」。
但這一個是我最近在用的暱稱。
銀_1/4個組長
(cozy)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