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whale
蘇文鈺老師在FB貼了Jim Huang(人稱jserv)在 Kernel Coding(書? 課? 抱歉沒找到原始來源)的一段話,深為觸動,保存在這... 先起個引子:"書名副標題 "Sleep is a Userspace Privilege",本身是句饒富深意的雙關語..."
Facebook
cywhale
jserv: "多年前,在內人坐月子時,我凝視著襁褓中的女兒,心中浮現一個念頭:也許可藉由探究 Linux 核心,順道將自己畢生所學整理成冊 ── 其他大學教授學識淵博,若要化作文字,沒有幾櫃書恐怕不足以承載他們的博學,而僅憑中學教育底子的我,在資訊科技產業打滾二十餘年,將這些見聞與思索彙整成書,或許能映照產業的真實樣貌。
更何況,系統軟體本是台灣資訊科技的重要支柱,但市面上卻鮮見深入闡述其技術挑戰的專書。於是,我開始寫作,選擇從 Linux 核心的 CPU 排程器著手。雖然進度緩慢,卻也與女兒一同成長,在時光流轉中,體會出一份獨特的經驗。紀伯倫說:「你的兒女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望所產生的兒女」,這本書是我對過去歲月的回應。"
cywhale
(續) "書名副標題 "Sleep is a Userspace Privilege",本身是句饒富深意的雙關語。在作業系統中,sleep 通常是使用者層級(userspace)行程主動要求自己暫時休眠,無論是等待事件、延遲執行,皆由行程自主決定。相對來說,在核心模式 (kernel space),行程則常因等待 I/O、同步處理等被強制進入休眠,這是被動且無可抗拒。換言之,能「自主決定何時休眠」,本身就是使用者層級的特權(privilege)。核心空間的設計者與守護者,必須時時維繫系統的穩定與即時性,不得隨意休眠或延宕,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系統死鎖 (deadlock)、記憶體內容損毀 (memory corruption),甚至全面崩潰 (kernel panic)。"
cywhale
(續) "在台灣,許多產業長期對上游技術有著高度屈從性:造腳踏車者不在意變速器,造汽車者不在意引擎,造晶片者不在意光刻機,造工具機者不在意電腦數值控制 (CNC) 系統;曾自詡為「電腦顯示器王國」,卻有九成映像管仰賴日本供應。對於掌握神髓與核心的輕忽,終將讓我們在未來付出代價。系統軟體領域雖然艱辛,卻正是掌握關鍵技術、奠定產業競爭力的根本,這也是我在產業裡頭堅持與投入的信念:不能僅做組裝者,更要成為創造者,真正扎根於技術之中。
羅曼.羅蘭曾言:「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選擇熱愛生活。」在系統軟體的世界裡,看清其繁複、枯燥與艱苦之後,我仍選擇投注心力。唯有掌握技術的本質,才能為自己,也為這片土地,開拓出真正持續而自由的未來。"
cywhale
(續) "國學大師陳寅恪也說:「我們這塊土地、這些人,終其一生,大多所行,不過是茍且二字。所謂風光,不過是茍且有術;行路坎坷,也不過就是茍且無門而已。」或許,「茍且」是安靜地活著,讓自己安身立命最基本的狀態,但這不是悲觀,生活不止茍且,技術不止是求生存,更是追求卓越與自由的途徑 ── 這是我的期待與信念。"
cywhale
為我的苟且,找到一完美註腳
choyo1015
最近也常在想我的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很多研究都做到一半,要發表的論文也是寫到八成就沒有力氣繼續完成,要繼續撐下去完成這些沒什麼人讀的文章嗎?要繼續玩這個學術遊戲嗎?
cywhale
choyo1015 很久以前 我曾追問自己是否要永遠在產品線上沒日沒夜,只有面對電腦和深夜回去的房間。後來決定離開了(也回不去,產業競爭太大了)之後念生態,自覺在生態野調的那10年,是我生命中的另一個黃金歲月,雖然錢賺得少很多XD 但沒有後悔過..當博士將畢即將面對學術生涯時,我自問無法再閉門刻文,支撐不起學術能量,反而陰錯陽差又回到工程師生活,只是在學校中,壓力小,也沒啥錢(穩定)就是。那時候我也會想到你,因為我們做的研究在那時還蠻接近的,我想到你的例子,問我自己有沒有辦法這樣繼續。你年輕,從更年輕時就從本科系投入,也跟國際團隊接軌上,可以把台灣的題材範圍打開來... 相近的題材這樣一比較,就覺得自己在 4x歲這樣想去拼學術,發展只怕很有限了...
cywhale
那時老大逐漸成為青少年,老二正可愛,突然就覺得,多陪陪他們也很好~ 這些心路歷程,其實伴隨的都是一個個年紀的關卡。
有些年紀,對生命敢追趕捨,突然的衝動就衝破門檻值,跨過去。來到這個年紀,就會比較顧及身邊已有的美好,比較不敢捨,想要留住因而遲疑保守。
回想到當初,難道RD工程師那段不值嗎?也不會,很感謝生命有這段工程師打底~
現在經濟壓力比較多,但也不會覺得野調那10年虛擲(沒賺錢XD),給了我滿滿的回憶和精神和新視野養分
當初離開時,完全就是往前看了,不再回頭想是否要回鍋。決定離開學術界時,沒那麼決然,就只是"苟且",覺得自己拼不過,回來看小孩。
這些決定,其實都讓自己生命歷程轉到別條路,有得有失,但也就在家人陪伴下走到這裡...
cywhale
我想你最後會有自己的決定,但那決定可能就是慢慢醞釀,慢慢成形吧!我相信你我都是相對幸運的一群,有著幸福的家庭,即便是"苟且"一點,家人們也都支持,陪伴身邊^^
cywhale
另外回應..."完成這些沒什麼人讀的文章" XD 我也常有這種邊緣感受,在海洋界做啥資訊服務,好像都不太有人care與使用,相較隔壁特生、生多做陸域、做鳥,關注度就提昇很多呢!感覺自己是不是老是做一些對社會無用的東西出來,不如當初倡議一些保育、環保議題,比較多人回應討論^^
會質疑自己,但其實做的時候還覺得蠻有趣的,有些有趣的點也都只有自己看到,自己也受用,有學到東西,就還是這樣緩步前行了...
choyo1015
感謝分享心路歷程,或許我也到了有中年危機的時間點?現在研究室計畫與合作案越來越多,但時間就那麼有限,自己真心想做的東西也沒辦法那麼快完成,就先擺著,反正長期生態研究的資料是累積越多、能說的故事也越多,安慰自己沒有那種一定要急著發表的急迫性,只是還是會很想讓大家看到來自台灣森林的故事。
choyo1015
以前覺得等小孩大了,應該會有更多的時間處理工作吧,但到了這個階段,又覺得如果不把握接下來這幾年努力和孩子玩在一起,他們馬上就要離家了。所以雖然忙,還是覺得和小孩一起打球、一起騎車更重要,這些時間錯過就沒有了。反正論文總有一天會發表,升等慢一些,也還是會升,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也就還好。
choyo1015
不過終究還是要回到最終的靈魂拷問:自己來到這世上是為了什麼?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子?自己最在乎什麼事情?如何挖掘出自己最喜歡的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步調前進?從小就不愛做計畫、隨性慣了的我,就慢慢一步一步往前走吧,把用來擔憂煩惱的力氣都轉為去思考自己能解決什麼問題,包含自己的生活節奏,應該能活得更自在吧
cywhale
讓自己慢下來,真的很重要~ 急切地想做出點什麼,帶來的壓力感真的讓自己在生活、生理都呈現不太健康的狀態~ 慢慢學會接受沒辦法那麼好的自己,很多受挫事想想就放給它去﹐也許真的是內分泌隨著年齡在改變XD,也真的就自在很多^^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