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
從歷史來看,臺灣很早就有漫畫家嘗試讓作品自然開口「講臺語」了。但當前可見以「第一本臺語四格漫畫」作為宣傳的早期漫畫出版品,已經遲至1994年,由前衛出版社發行的教會漫畫作品《我m̄是罪人》。

這本書呈現的是1990年代臺語文運動走進漫畫的時代軌跡,但同時也是臺語日漸失落的警醒時刻。

所幸,這樣的警醒,隨著民主化、本土化的持續醞釀與政策推進,在近期臺漫的主題與語言表現、編輯技術中陸續萌芽。

但我們應該期待的是,臺語、客語、原住民語等本土語言,有朝一日不再是透過漫畫傳承的對象,而是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臺灣漫畫說故事的媒介,讓語言、文字(羅馬字)成為漫畫的一部分,甚或漫畫創作思考的原點,形成臺漫敘事或視覺的獨特美學。

文|鄭清鴻(前衛出版社主編)
漫射計畫》Bàng-gà嘛會làu臺語:臺語在臺漫中的歷史與現況 | Openbook閱讀誌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