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3 PM
14
青春末世物語 HAPPYEND(2024),4.5/5🌟❤️
「重要的事情不用靠語言也能傳達。」
film
spoiler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3 PM
我哭的太慘太慘。
-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4 PM
近現代、政治、規訓、愛與音樂。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5 PM
【近現代】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5 PM
電影裡的近現代,即「未來」,除了音樂的死去以外,比我看電影前所預期的更加接近「此時」。
可能造成死傷無數的大地震?南海海槽大地震;無處不在的監視器及人臉辨識下的評分機制?中國;因為移民政策大開而導致的排外及(極)右派上位?美國與蠢蠢欲動的全世界。
電影所建築的世界觀不過是將人們逃避不看、或是只顧自身而無視的「當下」包裝起來罷了。放大也好,演練也好,不要再逃避了。
當世代因各種理由動蕩,總有一群人怪罪是「多元」的錯,彷彿「單一」等於平靜、安穩、和平,其實不過是死去般的無聊。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5 PM
【政治與規訓】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5 PM
政治乃權力流動之事,所以政府的緊急事態宣言是政治,沒有音樂的生活是政治,校長用獎學金施壓小幸是政治,學生們抗議監視器系統是政治,校長藉由群眾的希望與壓力悠太(與小幸)出來自首也是政治。
甚至愛也是權力流動的關係,也是一種政治。
所以悠太才會為了小幸心中的政治——更平等而自由的未來——站出來獨自承攬一切責任。那是他的愛,也是他回應政治的方式,被強烈情緒與(終於不再逃避其身份優勢)責任反噬的結果。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6 PM
校園是人們第一個接觸到的、相對完整而存在目的是歸訓眾人的生活場域。但相對於社會,卻又顯得溫和。這種「溫水煮青蛙」正是它存在的必要、溫柔與殘酷。
孩子們以各種姿態、懷抱各種想像進入校園,卻在制服、分數、監視器、家庭關係與未來發展的各種手段中,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無力,意識到自己並沒有那麼與眾不同,即便是最耀眼或立場最激烈的同學也有需要折衷、感到害怕的事物。
這樣說來十分悲觀,卻也是為何青春校園總是最有活力、能量、燦爛的地方與時光。那是在看清所有的身不由己前、與之碰撞時,所迸發的火花。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6 PM
即便我們最終皆將走向被規訓的模樣,在那之前,我們還有機會擁有澄澈的彼此。
這份擁有最美妙難當,這份失去最撕心裂肺。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7 PM
【愛與音樂(愛的語言)】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7 PM
對我而言,整部電影最亮眼的,就是當小幸與悠太邊爭執著邊推音響爬過天橋後,因為悠太大聲播音樂而引來警察,最後警察卻只帶走小幸那段。
悠太身為「真正」國民的歸屬感、理所當然與肆無忌憚顯露無疑,跟著他嬉鬧玩樂的小幸卻沒有那種餘裕。上一次在夜店,他們還有其他三人保護,但這次不行了,下次呢?不是每一次都能「一起」安然無恙,全身而退。
友情的重量、兩人思考事物的核心差異與悠太的「成長瞬間」在一顆鏡頭中完整表達。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8 PM
悠太不是沒有能力思考,卻「有餘裕」能不去思考,這大概是小幸最憤恨也最嫉妒他的點;而積極從事社運的女同學明明也有那份餘裕,卻選擇撞的頭破血流,大概是小幸最憧憬的一點。
但在搬音響事件後不一樣了。
或許悠太仍然(且始終)不在乎其他人與整個社會,但他在乎小幸,他愛小幸,迫使他再也不能無視兩人之間的差異,還有當他愛他時,必須看見的自身所具優勢下的責任。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19 PM
悠太心中從未有什麼大愛,他只是愛著其他四個人,愛著小幸,所以即便他最大的願望是「我們永遠都要在一起」,他也願意自首,做出提前且徹底將他們分開的行為。
那個在講台上的對視與笑容是他與小幸的「我們」永遠的割裂,訣別。太痛了,他最終選擇在能讓自己感到最安全的場域——(樂器行的)音樂中——哭泣,用他唯一擅長的語言——音樂——表達聞者落淚的哀傷。
雖然好痛好痛,可是擁有音樂的他,我相信終將能同前輩那樣,彈出(因為自己快樂所以)「讓人快樂」的音樂。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20 PM
能擁有這麼一部青春與長大的電影真的好好,我的年度前十。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Wed, Apr 16, 2025 4:22 PM
也令我反思了一下,關於我自己喜愛的所有休閒娛樂,音樂是我絕對不能失去的第一名。音樂死去的世界也沒什麼意義了。
Happyend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Mon, Apr 21, 2025 10:49 AM
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 (@hoorayfilms) on Threads
哇咧太狠了吧⋯⋯五人海報(+小卡)
小蒲🐱✋726同意罷免
@dandelion427
Fri, May 2, 2025 5:17 AM
𝘋𝘖𝘛 (@dot0928) on Threads
<해피엔드> 배경화면 - Google Drive
韓國片商做的手機桌布
載入新的回覆
「重要的事情不用靠語言也能傳達。」
film spoiler
-
可能造成死傷無數的大地震?南海海槽大地震;無處不在的監視器及人臉辨識下的評分機制?中國;因為移民政策大開而導致的排外及(極)右派上位?美國與蠢蠢欲動的全世界。
電影所建築的世界觀不過是將人們逃避不看、或是只顧自身而無視的「當下」包裝起來罷了。放大也好,演練也好,不要再逃避了。
當世代因各種理由動蕩,總有一群人怪罪是「多元」的錯,彷彿「單一」等於平靜、安穩、和平,其實不過是死去般的無聊。
甚至愛也是權力流動的關係,也是一種政治。
所以悠太才會為了小幸心中的政治——更平等而自由的未來——站出來獨自承攬一切責任。那是他的愛,也是他回應政治的方式,被強烈情緒與(終於不再逃避其身份優勢)責任反噬的結果。
孩子們以各種姿態、懷抱各種想像進入校園,卻在制服、分數、監視器、家庭關係與未來發展的各種手段中,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無力,意識到自己並沒有那麼與眾不同,即便是最耀眼或立場最激烈的同學也有需要折衷、感到害怕的事物。
這樣說來十分悲觀,卻也是為何青春校園總是最有活力、能量、燦爛的地方與時光。那是在看清所有的身不由己前、與之碰撞時,所迸發的火花。
這份擁有最美妙難當,這份失去最撕心裂肺。
悠太身為「真正」國民的歸屬感、理所當然與肆無忌憚顯露無疑,跟著他嬉鬧玩樂的小幸卻沒有那種餘裕。上一次在夜店,他們還有其他三人保護,但這次不行了,下次呢?不是每一次都能「一起」安然無恙,全身而退。
友情的重量、兩人思考事物的核心差異與悠太的「成長瞬間」在一顆鏡頭中完整表達。
但在搬音響事件後不一樣了。
或許悠太仍然(且始終)不在乎其他人與整個社會,但他在乎小幸,他愛小幸,迫使他再也不能無視兩人之間的差異,還有當他愛他時,必須看見的自身所具優勢下的責任。
那個在講台上的對視與笑容是他與小幸的「我們」永遠的割裂,訣別。太痛了,他最終選擇在能讓自己感到最安全的場域——(樂器行的)音樂中——哭泣,用他唯一擅長的語言——音樂——表達聞者落淚的哀傷。
雖然好痛好痛,可是擁有音樂的他,我相信終將能同前輩那樣,彈出(因為自己快樂所以)「讓人快樂」的音樂。
能擁有這麼一部青春與長大的電影真的好好,我的年度前十。
韓國片商做的手機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