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
@sakura26eq
Wed, Apr 16, 2025 4:36 AM
10
4
如何在與幼兒的爭論中占上風 (★ 133 分)
文章指出,無法真正透過「辯論」來贏過幼兒,因為幼兒並不理解辯論的意義,也無意真正進行理性討論。作者將幼兒比喻為那些具防衛心的官僚、霸凌者、地平說支持者及持特殊議程者,他們表面似乎想辯論,實際上只是透過交互噪音、角色扮演或謀求社會地位。真正的辯論應該是能帶來新見解並促成結論的意見交流,且雙方都有可能因學習新資訊而改變立場。但幼兒更多是在演戲與情緒宣洩:若「贏得辯論」,就無須大吼大叫;若輸了,則有理由大發脾氣,藉此爭取同理心與對方的讓步。
s2.
@sakura26eq
Wed, Apr 16, 2025 4:37 AM
文章也提出,若想嘗試理性爭辯,可從邀請對方陳述過去因討論而改變的強烈信念開始,或者詢問「什麼樣的資訊會讓你改變想法?」來引導有建設性的對話。關鍵是要理解,許多信念已成為個人認同的一部分,對這些信念的爭辯並不容易,也未必值得花精力。
討論中,許多網友認同文章觀點,指出真正的辯論是雙方善意交換、探索新知,而非單向的說服與勝負。有人建議,理性辯論需要脫離自我認同的束縛,保持開放態度,甚至透過人工智慧輔助反思個人矛盾與盲點;討論能促使自己更準確理解世界,卻不見得立即改變根深蒂固的立場。有人提及「偵察者心態」(The Scout Mindset),強調持續重訪議題並根據證據調整理解的努力。
s2.
@sakura26eq
Wed, Apr 16, 2025 4:37 AM
另有意見指出,若缺乏善意基礎,辯論往往淪為爭吵或網路釣魚,真實生活中面對面互動較易達成理性對話。也有人談到用同理心認同對方情緒(如理解幼兒反抗行為),先建立聯結再引導,反而更有助解決爭執。對於固守身份認同的強烈立場,提醒應「溫和推動」而非強硬辯論,否則容易陷入對立。
部分討論提及政治與社會議題的「辯論」,認為很多所謂的論戰其實是權力遊戲、宣洩控訴或求關注,並非理性意見交換。有人批評當今政治極端分歧正是源自於這種「幼兒式」互動模式,彼此難以妥協。網友也引用「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指出傾聽、接納與提供選擇是陣營外的有效策略,這同樣適用於跟「幼兒式」對象對話。
s2.
@sakura26eq
Wed, Apr 16, 2025 4:37 AM
How to win an argument with a toddler | Seth's Blog
s2.
@sakura26eq
Wed, Apr 16, 2025 4:37 AM
How to win an argument with a toddler | Hacker News
語狼📘
@jfrloshriug
Wed, Apr 16, 2025 9:01 AM
載入新的回覆
文章指出,無法真正透過「辯論」來贏過幼兒,因為幼兒並不理解辯論的意義,也無意真正進行理性討論。作者將幼兒比喻為那些具防衛心的官僚、霸凌者、地平說支持者及持特殊議程者,他們表面似乎想辯論,實際上只是透過交互噪音、角色扮演或謀求社會地位。真正的辯論應該是能帶來新見解並促成結論的意見交流,且雙方都有可能因學習新資訊而改變立場。但幼兒更多是在演戲與情緒宣洩:若「贏得辯論」,就無須大吼大叫;若輸了,則有理由大發脾氣,藉此爭取同理心與對方的讓步。
討論中,許多網友認同文章觀點,指出真正的辯論是雙方善意交換、探索新知,而非單向的說服與勝負。有人建議,理性辯論需要脫離自我認同的束縛,保持開放態度,甚至透過人工智慧輔助反思個人矛盾與盲點;討論能促使自己更準確理解世界,卻不見得立即改變根深蒂固的立場。有人提及「偵察者心態」(The Scout Mindset),強調持續重訪議題並根據證據調整理解的努力。
部分討論提及政治與社會議題的「辯論」,認為很多所謂的論戰其實是權力遊戲、宣洩控訴或求關注,並非理性意見交換。有人批評當今政治極端分歧正是源自於這種「幼兒式」互動模式,彼此難以妥協。網友也引用「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指出傾聽、接納與提供選擇是陣營外的有效策略,這同樣適用於跟「幼兒式」對象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