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I
@k1417
Tue, Apr 15, 2025 10:36 PM
2
邊看邊寫的閱讀心得:心流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TOKI
@k1417
Tue, Apr 15, 2025 11:02 PM
昨天買的書,心流的概念雖然已經滿久了,而且跟書簡介上寫的一樣就連帶很多心理學以外的領域也會研究這個,農場文也很愛用這個詞,但通常看完並沒有覺得所以很怎樣。但去看書裡寫的,作者有從源頭的疑問/背景哪些開始講起,就是幸福的定義跟不滿足的現象那些,就覺得那些存在主義方面的事有被討論到(?),還有探討這類問題比較全面的感覺,就覺得市面有些心理勵志書很像少了什麼的感覺,常常看完了好像也就看完了,但想不起來看了什麼,或是沒被解答到的感覺,這本覺得資訊密度比較高所以比較看得下去,雖然作者說想寫通俗一點但覺得可能作者本身是學者資訊量還是滿大的但也不會寫得難理解
TOKI
@k1417
Tue, Apr 15, 2025 11:11 PM
雖然沒有對心流本身的概念到非常有興趣,
他一直讓我想到黑籃的zone跟時下很流行的眼睛牽絲光(?)
,但對前面那些探討意義的部分還滿有興趣的,雖然也才剛看前面一點而已
GPTPupForever🐾
@FGH127
Sat, Apr 19, 2025 5:23 AM
這本好看嗎!最近對flow很有興趣
TOKI
@k1417
Sat, Apr 19, 2025 5:42 AM
GPTPupForever🐾
: 覺得好看,好像比較有被回答到問題的感覺XDD,雖然我還沒有看到開始真正講心流的部分,但前面的部分看到目前都覺得不錯,好像圖書館的電子書有,但我有點忘記是不是北市圖的了
TOKI
@k1417
Sat, Apr 19, 2025 6:01 AM
最近看到的部分在講追求人生意義這類的問題從古到今都有只是物質跟時代變遷太快會一直衍生新的問題或困境,以前的人可能靠宗教就可以滿足解釋意義的追求,但現在科學物質進展快速,人對於意義的追求也不同,也有提到有效控制自己對過往經驗的解讀與意識等等會是有效得到幸福與意義感的來源,社會跟機構這種外在的肯定在現今社會越來越複雜,如果依靠外界就會一直得不到滿足,直接一點的意思是轉念吧,但也不是雞湯那樣,需要一些自律與持續那類的(憑印象),覺得現在越來越多人覺得工作不是唯一意義大概也是這種狀況的呈現,只是相比之下社會性的影響還是滿大的,所以人也還是會在到底要不要放棄外界期待而猶豫吧,而且從小到大已經花那麼多時間在這上面了,重新培養一個能讓自己投注的事其實要花很多心力跟時間,中間還會一直自我懷疑又陷入漩渦
TOKI
@k1417
Sun, May 4, 2025 6:50 AM
有提到引發心流的活動與內容設計有關,主要是需要學習技能、有明確目標,並提供回饋,讓從事者可以握有掌控權。此外這類活動也有利參與者集中注意力,可以跳脫日常的現實。像運動比賽就是一個只屬於參賽者的空間,過程中參賽或觀賽的人大家都放下世俗常規,唯一的現實只有當下的比賽,其他像戲劇、藝術、祭典等等也是,讓參與的人都建立一個心靈上的秩序而獲得樂趣。
讀了這段覺得仔細想生活中覺得無趣的快死了的現實生活還有馬上切換成突然覺得人生有時候也還算有趣的分野真的是這樣的地方,剛出社會的時候有陣子放假就會往外跑,想去一些沒去過的景點或是去住飯店,但一直覺得心裡如果沒有一個感興趣的東西,去很讚的地方玩了也很快就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心裡想著什麼故事或有趣的東西的時候常常還可以忽略現實周遭很無聊的事實,那些上述活動就很像某種隔開現實的結界
TOKI
@k1417
Sun, May 4, 2025 7:18 AM
遊戲(廣義可以帶來樂趣的活動)依體驗可以分成四大類:競爭性(運動賽事)、投機性(涉及機會類的,像骰子、賓果等)、暈眩性(攪亂感知改變意識的活動,如跳傘)、模仿性(創造另一種現實,舞蹈、藝術等。不管是哪一種的共同點都是提供探索跟創造的感受,讓當事人進到新現實中,讓意識到過去無法想像的境界,並使人的深度變得更複雜還有在自我成長有重要的角色(也會有更多正面的自我評價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1:43 AM
心流好像也不太能單純分成生理心流或心裡心流,書裡說任何生理活動要有樂趣多少也會要有心理元素參與,像運動員最後也都要學會操練心靈,就算是靜態活動像下棋那類也需要鍛練體力跟專注力。
說到這個覺得確實是這樣,不管做什麼好像都有點殊途同歸,所以這才是不管什麼領域都可以創作成故事的原因嗎🤔少年漫尤其喜歡這個部分,但我滿喜歡看某種領域在進行一些看似不相關但其實是訓練的一環這種劇情的(?)。最近連在寫作上都覺得這是講究很多負面情緒跟耐力體力控管的興趣,光是要不放棄就是一件滿累的事,我覺得我以前太容易放棄一件事了,導致對很多事都感到空虛,雖然這是因為更早之前一直強迫自己要堅持的反動,現在的話想用更好一點的方式來推進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1:52 AM
話說昨天在練琴的時候一邊選了個Netflix上的動畫來看,應該是校園少女漫的作品吧,簡介是體育系高中兩個主角是打羽球跟校內籃球風雲選手,一開始以為又是男角是打籃球女角打羽球,結果是我刻板印象其實是反過來,受歡迎的是女主角,男角偷偷暗戀想靠近人家,雖然我只看了幾集但覺得好像有種就是傳統套路但是男女的感覺對調,不過這樣就覺得男主角有點迷妹那種煩躁感🤔我覺得其實我也是滿會給人貼標籤偏見很重的人但算了(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2:26 AM
雖然這噗是看書的心得但既然講到運動番就想講以前在看黑籃的同人的時候,或是像現在排球的同人都會描寫角色畢業或長大之後工作與運動那些,覺得也滿喜歡看這種部分的描寫的,特別是運動番在校園的時候都很熱血青春,但長大也不是所有人都會當職業選手,所以描寫這種部分就好像有點心酸(也是刻板印象),應該也是讀者跟作者都長大了,以前的作品就比較強調青春熱血十幾歲就在找爸爸跟當特級廚師(?)還有拯救世界。但現在好像會描寫一些比較偏向實際層面的東西,可能網路發達也有關係吧,現在也比較想看更多可能性的描寫,覺得競技類的主題或現實中尤其畫畫創作那種很容易會流於能力比較焦慮就也是另一種刻板有點膩了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3:02 AM
思考美麗的事物或一個新鮮的想法,讓我有一種神聖的感動。(書裡提到的古早思想家講過的話)
我覺得同人女也是這樣......想到CP可以代什麼梗就會覺得很興奮感動()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3:38 AM
這裡講到一點覺得也滿認同的,就是如果自己有一連串有秩序的想法(這邊指的是對某個知識領域了解並且讓思考產生樂趣)就可以不那麼依賴外界刺激,心裡有個隨時可以自給自足、隨身攜帶的世界(不就同人女,之前類似的想法也是感覺有個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在哪個地方只要想著就覺得可以安於當下的環境(???)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3:47 AM
書裡的舉例是說冰島有很高的詩人的密度,因為生存環境惡劣,在寒夜中靠著背誦史詩來維持意識(?),或是很多作品是在牢獄中寫出來的。
我覺得以前學生時代看同人也是很有這種感覺,現在也是,不知不覺這些東西占生活比重好高。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3:56 AM
「書寫的重點不在傳遞資訊,而是在創造資訊」
但我想可能很多人就覺得反正都是字都可以取代吧www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8:55 AM
為了內在因素而寫就不是浪費,書寫提供大腦有紀律的表達方式,將過去的事件和體驗寫下來方便將來回顧,是一種分析了解體驗的方式,一種利用自我溝通建立起秩序的管道。
常有人說寫詩寫劇的人比較容易有嚴重憂鬱或情緒失調,或許他們會成為文字工作者是因為受精神熵困擾的程度超過其他人,於是把書寫當成一種療癒(中略)或許是他們經歷心流的唯一方式
🤔
TOKI
@k1417
Wed, Jul 30, 2025 9:04 AM
覺得精神熵這個詞滿有趣的w但好像有點傳神,內耗好像就是這種感覺,一直無意義發散思考然後也沒有實質產出也無力無意義感去做好一件事,只有看書或看一個喜歡的作品的時候可以轉移注意力不要去想那些,如果是動畫或影片其實也看不太下去,字就好一點,但其實容易閱讀的程度應該是反過來的,只是覺得煩躁的時候比起影片更喜歡看字
TOKI
@k1417
Fri, Aug 15, 2025 2:34 AM
終於看完了,覺得以商業書來說一頁字也很多,裡面很多概念都滿有趣的,也可以(比較踏實地)回答一些內耗仔常有的疑問。裡面有提到似乎一些有成功發展的人相比之下小時候會聽/看故事或是爸媽會講故事,就是可能心中有某種可能性的想像嗎。我覺得以人生或興趣方面講,就是看到了什麼覺得精彩/感動/很棒值得追求的那種典範吧,有時候覺得可能是缺乏那種啟發,另外這本書也有提到選擇太多帶來的猶豫不決那類的,就想到現在選擇很多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特性變得不太深入,當然是事情的一體兩面,有時候也會覺得有點可惜。看了各種心理類的書一直覺得把人放在適合能力的地方或是心中有符合所求的願景或興趣好像就可以大幅改善空虛鬱悶,有時候也感覺沒有這些就更容易放大其他生活苦悶的地方,或是其實也不到某些精神疾病的程度但就還是生活的很空虛大概現代人通病吧
TOKI
@k1417
Fri, Aug 15, 2025 2:53 AM
現在可能也要面臨選擇比較多而減少同坑共鳴的人的問題嗎🤔,但總覺得這些都是交互影響的,有些人投注興趣可能比起興趣本身是更在乎其帶來的社交功能,或許這反而是現實或網路的常態,有時候看一些論壇話題都覺得有這種感覺
載入新的回覆
他一直讓我想到黑籃的zone跟時下很流行的眼睛牽絲光(?),但對前面那些探討意義的部分還滿有興趣的,雖然也才剛看前面一點而已讀了這段覺得仔細想生活中覺得無趣的快死了的現實生活還有馬上切換成突然覺得人生有時候也還算有趣的分野真的是這樣的地方,剛出社會的時候有陣子放假就會往外跑,想去一些沒去過的景點或是去住飯店,但一直覺得心裡如果沒有一個感興趣的東西,去很讚的地方玩了也很快就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心裡想著什麼故事或有趣的東西的時候常常還可以忽略現實周遭很無聊的事實,那些上述活動就很像某種隔開現實的結界
說到這個覺得確實是這樣,不管做什麼好像都有點殊途同歸,所以這才是不管什麼領域都可以創作成故事的原因嗎🤔少年漫尤其喜歡這個部分,但我滿喜歡看某種領域在進行一些看似不相關但其實是訓練的一環這種劇情的(?)。最近連在寫作上都覺得這是講究很多負面情緒跟耐力體力控管的興趣,光是要不放棄就是一件滿累的事,我覺得我以前太容易放棄一件事了,導致對很多事都感到空虛,雖然這是因為更早之前一直強迫自己要堅持的反動,現在的話想用更好一點的方式來推進
我覺得同人女也是這樣......想到CP可以代什麼梗就會覺得很興奮感動()
我覺得以前學生時代看同人也是很有這種感覺,現在也是,不知不覺這些東西占生活比重好高。
但我想可能很多人就覺得反正都是字都可以取代吧www
常有人說寫詩寫劇的人比較容易有嚴重憂鬱或情緒失調,或許他們會成為文字工作者是因為受精神熵困擾的程度超過其他人,於是把書寫當成一種療癒(中略)或許是他們經歷心流的唯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