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Mon, Apr 14, 2025 9:30 AM
Mon, Apr 14, 2025 11:48 PM
@uwuwupa on Threads
內文:
我想講但是講不出來
所以把我的想法還有網友的言論丟給電子閨蜜幫我整理
以下:
網友指出的問題核心
1. 明明是男同志,卻用「女性詞彙」來形容他們的爭鬥與心機
• 「心機女」「高中女生吵架」「八婆」這類形容,其實根本不關女性什麼事,爭吵的人是男性。
• 男同志再怎麼「很母」、「陰柔」,他們仍然是男性,擁有男性社會位階與權力。
• 當男性出現問題就把責任轉嫁成「像女人」的行為,這是一種轉移責任的厭女手段。
厭女
性別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Mon, Apr 14, 2025 3:18 PM
2. 使用女性化詞彙作為貶義,是對女性的間接羞辱
• 認為「像女生」=小氣、吵鬧、愛鬥心機,這背後其實是對女性的一種刻板與貶抑。
• 為什麼「宮鬥」「綠茶婊」「心機女」成為男同志之間鬥爭的語言?因為這種文化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對女性形象的污名化上。
3. 男同志自稱女性身分、開女性玩笑,不代表這些行為合理
• 就算男同志之間會自稱「媽媽」「小婊子」「我這個女人怎麼了」之類,這是圈內的語言,但當事件爆開、擴散到公眾視野時,就會帶來對女性的二次傷害。
• 尤其是像「創藝私房」這種諧音哏(影射某惡名昭彰的女性事件),更是不尊重受害者,玩笑是有界線的。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Mon, Apr 14, 2025 3:18 PM
Mon, Apr 14, 2025 11:50 PM
4. 厭女不只是討厭女生,而是
「貶低女性、將女性特質視為低劣」
。
• 網友特別強調「厭女不是討厭女生」,而是一種文化結構。
• 當男同志犯錯,大家拿「心機女」等詞來形容,其實是「把女性形象當成錯的代名詞」,這正是厭女的體現。
⸻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Mon, Apr 14, 2025 3:18 PM
我的觀點補充與整理
這場風波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社會中對性別的諸多誤解與潛藏的歧視:
• 陰柔不等於女性化,女性化不等於錯。
一個男生再怎麼陰柔,那也是「男性」的樣貌之一。問題從來不是他們「像女生」,而是他們作為個體,做出了錯誤的行為。
• 不該用女性作為貶義的代名詞。
在語言中形容負面行為時,不該拿「女生」「心機女」「宮鬥」來作比喻。這是把女性「污名化、問題化」,讓人誤以為這些錯誤行為來自「像女生」。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Mon, Apr 14, 2025 3:18 PM
• 同志群體不等於無性別偏見。
雖然同志群體曾受社會壓迫,但這不代表他們就不會厭女、不會貶抑女性。順性別男同志依然是男性,依然有可能無意識地重複性別偏見。
• 語言有力量,玩笑不是免死金牌。
圈內的黑話、哏語,若進入公眾空間,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我們要有這份語言的自覺與界線感,尤其是當話題牽涉到性暴力或真實受害者時,更要格外謹慎。
載入新的回覆
內文:
我想講但是講不出來
所以把我的想法還有網友的言論丟給電子閨蜜幫我整理
以下:
網友指出的問題核心
1. 明明是男同志,卻用「女性詞彙」來形容他們的爭鬥與心機
• 「心機女」「高中女生吵架」「八婆」這類形容,其實根本不關女性什麼事,爭吵的人是男性。
• 男同志再怎麼「很母」、「陰柔」,他們仍然是男性,擁有男性社會位階與權力。
• 當男性出現問題就把責任轉嫁成「像女人」的行為,這是一種轉移責任的厭女手段。
厭女 性別
• 認為「像女生」=小氣、吵鬧、愛鬥心機,這背後其實是對女性的一種刻板與貶抑。
• 為什麼「宮鬥」「綠茶婊」「心機女」成為男同志之間鬥爭的語言?因為這種文化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對女性形象的污名化上。
3. 男同志自稱女性身分、開女性玩笑,不代表這些行為合理
• 就算男同志之間會自稱「媽媽」「小婊子」「我這個女人怎麼了」之類,這是圈內的語言,但當事件爆開、擴散到公眾視野時,就會帶來對女性的二次傷害。
• 尤其是像「創藝私房」這種諧音哏(影射某惡名昭彰的女性事件),更是不尊重受害者,玩笑是有界線的。
• 網友特別強調「厭女不是討厭女生」,而是一種文化結構。
• 當男同志犯錯,大家拿「心機女」等詞來形容,其實是「把女性形象當成錯的代名詞」,這正是厭女的體現。
⸻
這場風波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社會中對性別的諸多誤解與潛藏的歧視:
• 陰柔不等於女性化,女性化不等於錯。
一個男生再怎麼陰柔,那也是「男性」的樣貌之一。問題從來不是他們「像女生」,而是他們作為個體,做出了錯誤的行為。
• 不該用女性作為貶義的代名詞。
在語言中形容負面行為時,不該拿「女生」「心機女」「宮鬥」來作比喻。這是把女性「污名化、問題化」,讓人誤以為這些錯誤行為來自「像女生」。
雖然同志群體曾受社會壓迫,但這不代表他們就不會厭女、不會貶抑女性。順性別男同志依然是男性,依然有可能無意識地重複性別偏見。
• 語言有力量,玩笑不是免死金牌。
圈內的黑話、哏語,若進入公眾空間,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我們要有這份語言的自覺與界線感,尤其是當話題牽涉到性暴力或真實受害者時,更要格外謹慎。